资源简介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五节《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学目标】1. 通过图文资料说出长株潭城市群的位置特点和相互间的交通联系;2. 运用实例,比较三市的发展差异,理解三市的发展联系,认同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教学重难点】1. 运用实例,比较三市的发展差异,理解三市的发展联系。(重点)。2. 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难点)【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桐桐同学搜集了许多建党以来对中国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在对这些人物整理分类的时候,桐桐发现,从地理的角度,这三位人物有一些奇妙的共同点,你知道吗?很好,有同学说左权和毛主席的出生地、袁隆平爷爷的工作地都位于湖南省。还有吗?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你会发现的更多。新课讲授:一、城市群概况1. 地理位置阅读屏幕上的图片,请同学们找出长沙、株洲和湘潭这三个城市的位置,并说出这三个城市的位置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长沙、株洲、湘潭这三个城市都位于湖南省的东北,湘江流经这三个城市。读图7-41,思考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位置关系和交通联系。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市区彼此相距很近,呈三足鼎立之势;三市之间有铁路、公路和内河航运等交通联系。2. 地形状况读湖南省地形图,说一说三市的地形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三市位于湘中丘陵地区,城市分布在湘江河谷平原上。3. 气候状况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三市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该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这三个城市的气候确实如此吗?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吧。展示长沙多年平均气候资料表格,分析长沙的气候特征。4. 社会经济教师讲解:三市市区人口现有500多万,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二、三市的发展差异三市地缘相近,自然相同。在发展过程中,却有着各自的特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标图7-42,总结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长沙发展特点:① 湖南省省会,城市规模大,交通便利;② 教育、科技、文化发达;③ 计算机、杂交水稻、新材料、工程机械等科技居全国领先水平;④ 文化名城,岳麓山、橘子洲、马王堆等旅游资源丰富。株洲的发展特点:① 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② 电力机车、有色冶金、化学工业基地;③ 大型的服装市场,物流业发达。湘潭的发展特点:① 制造业和旅游业相对发达;② 钢铁、机电、农产品加工是重要部门;③ 韶山市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阅读教材P65页的材料,总结三市的城市发展方向的不同,并思考为什么三市要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填写下表。学生讨论后,回答三市为什么要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教师总结:为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利用各自的优势条件,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以结合自身实际,各有侧重,避免雷同,取长补短,加强协作,来谋求城市群的共同发展)三、三市的发展联系为了谋求城市群的共同发展,加强城市群间的联系,三市加快了“一体化进程”,并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二型化建设”,以谋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1. 一体化建设阅读教材P.66页第一段文字,思考下列问题:(1)长株潭城市群实施一体化建设的基础是什么?(2)长株潭城市群实施一体化建设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一体化建设的基础:① 位置相对紧凑;②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加强了三市之间的联系;一体化建设的目的:③ 避免特大城市常见的“城市病”;④ 整合各自的长处成为城市群的发展优势。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6页的图文资料,完成相关的“活动”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以下问题:(1)将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一个高效能和生态型的城市群,你认为上述举措合理吗?教师总结:从一体化建设的角度看,上述举措合理。把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既可以避免特大城市常见的“城市病”,又有利于区域的协调发展。(2)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好办法?学生可以开放性的回答(产业、文化、环境等方面)过度:在三市实施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使区域得以可持续发展,你认为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持!2. “两型社会”建设2017年,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批准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那么,怎样才能实现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目标呢?阅读课标相关材料,谈谈你对“两型社会”的理解。学生回答(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展示建设“两型社会”的材料,让学生谈谈这些措施有哪些积极意义?让学生谈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如何贯彻“两型社会”的发展理念。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期望同学们能真正理解“两型社会”的内涵,树立“两型社会”的发展理念,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为建设美丽永续发展的祖国做出自己的努力。课堂练习:见课件。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本节课在内容上并没有做特别多的扩展,第一部分内容,基本上是按照正常的学习地理的逻辑进行讲授,节奏快。第二部分,主要采用依据材料问答的方式进行,在解决课堂问题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第三部分,主要是开放式的问题,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重视教材中活动的应用,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理解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材料不足是个缺憾,以后要及时选取更多、更新的材料帮助同学们理解教材内容,打造更高效、有趣的课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