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声势,在音乐中流淌”—— 课题研训活动声势是一种用简单而原始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声音的活动,即可增强学生的听辩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反应能力,为了提高广大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杨静音乐名师工作室于2020年12月16日上午,在安阳市外国语小学举行声势律动研训活动暨声势律动课题中期汇报。课题主持人张丽丽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殷都区音乐培训者团队和全区音乐教师参加了本次学习。一、课堂片段展示 首先,名师工作室及课题组成员孙青老师展示了《七色光之歌》课堂片段,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孩子们边唱边跳,课堂活泼生动,别具风格。接下来孙老师又引导孩子们采用图谱与声势相结合的方式,不同的图形和水果,分别代表不同的动作,激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课堂层层递进,难度逐渐加大,并进行了多声部的训练,收到很好的效果。二、讲座及实操培训随后,工作室成员及课题主持人张丽丽老师对声势律动的概念、作用进行详细的解读,并带领大家边欣赏边分析。声势律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提高了老师们的学习热情,紧接着张老师带领参训的老师利用我们身边的物品:如沙包、彩带等,进行长音和短音的练习,寓教于乐同时激发了创造能力。“恰恰”和“破冰”游戏在欢快的声势律动中,能够帮助学生轻松的记忆歌曲旋律。三、名师点评 最后,名师工作室杨静老师对这次培训进行了总结,对活动效果非常的满意,对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杨老师也提出了一些要求,强调要将课堂学习主体归还于学生,真正做到以生为主、以乐为主、以创为主。律动要具有阶梯型,难易程度要进行区分,做到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希望参训的老师们通过本次的培训针对自己课堂进行自我反思与提高。“声”入人心,“玩” 转音乐课题成员研讨活动 2020年月10月,课题组成员和全区音乐老师在xxxxxx,举行了课题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分为两部分,上午是声乐演唱技巧培训,下午是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知识学习。上午的活动xxx老师对学员们进行专场声乐指导。老师先从姿势入手,讲究下重上轻的歌唱姿势,随后又介绍了胸腹式呼吸,并带领大家尝试了吸气吐“丝”的练习方法。接着,老师讲解了根据不同音区发声位置的变化,并展示了不同的练声方式。此外,杨静老师还说,在歌唱时须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要点讲解过后,杨老师还对xxx、xxx、xxx、xxx四位学员进行了指导。这四位学员分别演唱了《别董大》、《蓝色爱情海》、《莫尼山》及《纳西篝火啊哩哩》。针对不同歌曲类型,施老师用她丰富的专业知识及准确炼达的语言,分别从咬字归韵、演唱技巧、风格把握、气息支持等不同方面对学员们的演唱进行剖析,一针见血地指出每个人的问题所在,为他们作出细致的指点。学员们较好地吸收了这些建议,在现场呈现了良好的反馈,得到了老师和在场全体学员的一致认可与掌声。 下午,由xxx、xxx、xxx、xxx等六位老师带领着在场所有的老师一起“牛”(扭)起来。首先由xxx老师为我们带来关于达尔克罗兹的生平概述、教育理论的形成以及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介绍。紧接着第一个活动是由刘文艺老师带来的《贴纸集体舞》。每个人的不同身体部位上贴上了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的贴纸,跟着音乐有拍律的行走,并通过touch不同的贴纸颜色感受音乐的节奏与乐句,以此来训练学生的空间感和基本拍,学习音乐的多变性。第二个活动是由老师带来的《马车三人舞》,由三人分别扮演马车的左轮、车夫、右轮,构成“马车”三人,跟随音乐表现马车欢乐行驶的形象。通过这个活动,可以感受曲式与节奏在律动中的编配与运用,同时培养内心听觉。二个活动动静结合,每个环节层层递进,让所有老师沉醉在音乐的律动中,度过了一个欢乐又充实的下午。本次活动的最后,杨静老师向大家做了简单的总结分享。杨老师说,音乐工作者的教学和技能不应止于一次培训,而应当在接下来长期的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对自己的技艺时刻磨练。愿我们将今日所学全部吸收,好好揣摩,把课题扎扎实实做下去,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声”入人心,“玩” 转音乐开题报告.doc “声势,在音乐中流淌”研究报告.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