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1《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1《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1《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课标内容】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常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
本节内容是全章的入口,学好本节内容对以后认识气温、降水等天气要素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也是以后学生生活、参与生产的必备知识。
在本节教材知识的处理过程中,对教材的编排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按照“天气-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气候”的顺序进行,保证了知识的连续性。
本节教材最具特色的一点加强了对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了天气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反映了当前我们所倡导的学习有用地理的课程理念。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
在讲授了走进地理、地球概况与世界的居民后,安排学习世界的气候。气候是自然环境中的基本要素,也是学习的重点。天气与气候是本章第一节,分为“天气”、“气候”、“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三框内容。教材的最后还提供了大气环境检测的阅读材料,这种贴近生活的知识,对于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大气环境质量、关注健康、增强环保意识都有重要作用。本课是后边三节学习的基础和铺垫。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和知识储备,所以本节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重点应该在于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以及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并不复杂,它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且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词语。
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现象。
3.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的技能。
4.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气候的关系,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
根据风向标判定风向和风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模拟实践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大家听过《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和“借东风火烧赤壁”的典故吗?对,这些都是诸葛亮运用气象知识巧妙打败敌人的故事。可见,气象知识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掌握气象知识帮助我们更好的适应生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天气和气候》。
二、展示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三、探究新知
第一关:简单模式——天气知多少
1.展示图片,说说贝贝在上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天气?
学生齐答(晴,雪,沙尘暴,沙尘暴)。
2.概念先行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天气吗?
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
3.如何描述天气
大家会描述天气吗?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的天气怎么样?还有哪些描述天气状况的词语呢?
对天气状况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晴,雨,气温高,气温低,风力大,风力小等。
4.天气的特点
阅读材料,从材料中你能看出天气有哪些特点?
前些天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凌厉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的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鹅毛般的大雪来。
学生抢答(时间短、多变)。
并穿插生活提示:提醒学生注意防寒保暖。
5.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天气呢?
学生齐答(电视、手机、广播、报纸、上网、看云识天气、节气、谚语等)
过渡:要了解具体的天气状况,就必须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在天气预报节目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卫星云图,如何根据卫星云图判别天气状况呢?
第二关:困难模式——天气预报我知道
1.指导学生读教材P.68图4-2“卫星云图”
(1)如何根据卫星云图判别天气状况?
白色――代表云区,白色程度越浓,代表云层越厚,降水的概率越大。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晴。蓝色――代表海洋。
(2)活学活用:
出示卫星云图中我国东北地区、青藏高原等地大体的天气情况。
过渡:卫星云图通过云层的分布来直观地显示各地的天气状况,而在日常的天气预报中,我们常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天气现象。
2.学看天气预报图
(1)展示“常用天气符号”图,进行简单讲解;
(2)指导学生短时间快速记忆常用天气符号;
(3)看图识记抢答进行记忆测验;
(4)天气符号中风向、风力怎样表示?
风向是指风来的方向,即在风杆上标有凤尾、风旗
一端。如,“”表示东风,“”表示北风。每一道凤尾表示风力2级,半道凤尾表示风力1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8级。
(5)学生抢答练习风向标。
第三关:小试牛刀——模拟播报天气
1.先观看视频央视的《天气预报》节目片段。
2.举手抢答:根据屏幕上的信息准确预报城市天气
过渡: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准的提升,人们越来越关心大气环境的质量对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影响,许多地方在发布天气预报的同时,也在发布空气质量日报,以为更好地指导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舆论监督。
3.出示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思考:
(1)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有什么关系?
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状况越差。
(2)我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来提高空气质量?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观念。
过渡: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又会提到“气候”这个名词,那么“气候”与“天气”是相同的吗?你知道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吗?
第四关:困难模式——区别天气与气候
1.说一说家乡的气候特点。
(感悟气候的含义和特点以及描述气候的语言)
2.比一比天气与气候的差异。
3. 即学即练
下列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
(1)赤道地区终年炎热
(2)昆明四季如春
(3)东边日出西边雨
(4)张掖夏季多雨
(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附加关:升级应用
1.大家约好明天去春游,可天气怎样呢?小明刚看过电视,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图形说:“这就是明天的天气情况。”下面是小明画的图形,请你说出天气状况。
(1)天气由 转 。
(2)风向 ,风力 。
(3)最低气温 ℃,最高温 ℃,
气温日较差为 ℃。
2. 据下面的天气预报图,回答下列问题。
(1)播报城市的天气状况。
广州:___________________。
长沙:_______________。
武汉: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京:_______________。
(2)图中会有雷阵雨的城市是________。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和不足,互相交流学习的感受,对不明白的还可以继续提出疑问。对有的问题没有解决好的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四、拓展延伸
我们说天气与气候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通过这节课我们对天气和气候进行学习,有了一定认知后,我想请大家谈谈,就各行各业而言,天气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让我们一起说说!
假如我是……要留意哪些天气现象
假如我是农民
假如我是司机
假如我是飞行员
假如我是渔民
假如我是……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主要知识点;
2.完成课堂同步练习;
3.真真切切地做一件保护或改善空气环境的小事;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
一、天气(短时间、多变)
二、天气预报和常用的天气符号
1.卫星云图
2.常用的天气符号
3.空气环境质量
三、气候(长时间、相对稳定)
【备课反思】
学习身边的、有用的地理知识。天气和气候,如果按传统的授课方式,讲起来会有些难度,因为气候、卫星云图等专业术语很抽象,而本节课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出发,从同学们的观察、回忆入手,了解天气和气候。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参与性。与以往的教案相比,本教案更加联系生活实际,贴近生活,既注重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传授,又体现了趣味性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在快乐中获取地理知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使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节课不仅注重了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而且也重视了过程和方法,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标准强调“三维”目标的达成,课堂中通过对身边的天气和气候的了解,以及在生活中的影响的探究,指导学生关注气候、关注生活,提出对气候灾害的合理建议,对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