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课时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课时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教案设计
题目 第二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课时)
授课教师 xxx 授课班级 高一(xxx)
一、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和缘由。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2019新湘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教材设置了3个“阅读”和2个活动,重点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模式和传统发展模式的差异,运用案例展示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公众参与,从我做起”这部分内容,教材设置了三个活动,要求学生运用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分析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三、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总体难度不太,学生通过阅读本节课所上内容基本上能够理解相关观点,但由于观念和思想的概括性特征和抽象性特征、真正认识其内涵和本质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案中运用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辩证分析的方式,有利于理清各种观念,从而内化为自觉意识。
四、本节的教学目标
1.通过视频,启发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的缘由。 2.通过活动,学生探讨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3.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我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明白个体能为可持续发展道路做些什么。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难点)发展模式的转变
六、教学方法
谈论法,辩证分析法,自主学习法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活动环节 活动内容与师生互动
学 播放《缩小人生》视频 提出问题: 1.你愿意成为“缩小人”吗? 2.为什么走上了“缩小人生”之路? 可持续发展的缘由: 1.人口增长、 2.资源总量一定 3.(资源枯竭,生态失调,环境恶化)环境问题 联合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 提出问题: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1987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明确提出: 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 2.持续性 3.共同性 (承转: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共同性,中国一直在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承担大国使命。因而针对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05年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那么贵州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呢?) 展示贵州概况(贵州地处喀斯特地区大部分地区山多坡陡,土层瘠薄,甚至石漠化连片扩展) 未来人类通过科技能变小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 引出可持续发展的缘由。 由可持续发展缘由引导学生思考怎么办?引出可持续发展概念。 从概念中引申可持续发展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自然过渡 了解贵州发展背景 让学生思考中国发展可持续的是不容易的。
(承转: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出生”这是去年2月习总书记下贵州考察引用来形容贵州生态之美的?贵州如何从石漠化严重变成山清水秀的呢 接下来我们以罗甸为例,进行探讨。) 自然过渡
思 展示罗甸相关材料: 材料1:20世纪80年代,罗甸龙坪镇大关村被认为是“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区域。”全体村民劈开千年石,扣出千年土,在石旮旯造田解决了温饱之后,短短十来年,许多地方变成了森森白骨般的连片石漠化,连玉米都种不了。大关人吃够了生态的苦,2002年,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号召下,大关人积极植树造林,目前,大关森林覆盖率达68%,4000余亩森林,正在为大关人带来滚滚红利。 材料2:2017年,全面完成红水河因网箱养殖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污染整治工作,并人工增值放流,渔业得到了补充,水域生态环境到了修复。罗甸在全县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旅游,实现旅游总收入16.17亿元。全县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果蔬,中药远销各地,2021年,绿色经济占比达45%。 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2002年以前大关村的发展方式可取吗?说明理由? 2.例说明罗甸实现了哪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罗甸县通过哪些途径解决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了解县情同时,引发思考,帮助学生攻克本节课重点知识“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同时认识到发展模式的转变和不同点。 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对大关村发展模式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区分传统发展方式和可持续发展方式。 通过二、三两个问题的答疑,帮助学生攻克本节课重点“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展示罗甸采取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实证图片 罗甸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上,交出了一份美丽的答卷,打响了“阳光罗甸.康养湖城”的称号,那么身在罗甸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运用图片让同学看到罗甸可持续发展后的变化
行 你能为罗甸的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 (学生思考后发言) 让学生理解“我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明白个体能为可持续发展道路做些什么。
悟 以上的行动你都做到了吗?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不可兼得时,该怎么选择? 你们未来也将投入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中,当下你该做什么准备? 引发学生思考 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分清主次。
结语 今年习总书记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上发表讲话时说“山积而高,择积而长”,任何事都需要一步步来,需要毅力和坚持,“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引发情感,激励学生践行。
思维导图总结 加深同学对本课主要知识框架的印象。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