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复习学案(选择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复习学案(选择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2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复习
一、课前导学: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前测发现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学生自主预习中提出的困惑,创设情境任务“观点澄清”“行为评价”“合作探究”来解决学生的问题。
2. 通过习题训练,提升审题能力和解题技巧。
3. 通过情境材料分析,学生理解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理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比较宪法与普通法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增强宪法意识,监督权力行使。
学习重点: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理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比较宪法与普通法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难点:提高分析情境任务的能力。
预习初探:请认真阅读(八下第二课 P20-31),写出你的疑惑。
我的疑惑:
归纳本课核心观点:
二、课堂助学:
【考点点击】
考试内容 在教材中的位置
保障宪法实施 八下第二课
【知识梳理】
【答疑解惑】
【观点澄清】
1.宪法是中学生的根本活动准则。 ( )
2.宪法是普通法律之和。 ( )
3.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要坚持依法行政。 ( )
4.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问题。 ( )
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 )
6.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完善以刑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
7.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舆论监督具有基础性意义。( )
8.宪法宣誓有利于提高公职人员素质,从根本上遏制腐败。 ( )
【习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下列选项中,对我国宪法认识正确的有
①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②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一切权利与义务
③宪法是我国所有普通法律的总和 ④宪法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我国宪法序言中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总纲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总纲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合法财产所有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
②国家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只能由宪法规定
③宪法在我国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④与普通法律相比,宪法具有更高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A.①② B.①③ C. ②③D.③④
3.民法典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说明
A.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B.宪法只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
C.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D.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严格
4.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2879票赞成、2票反对、5票弃权,高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体现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行使国家最高监督权 B.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C.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D.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5.《宪法》规定公民基本权利,《民法典》对公民的隐私权、肖像权、紧急自卫权、继承权、人身权利等公民的基本权利做了详细和深度的规定。可见
①民法典规定的内容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②宪法是根本法,是制定民法典的依据
③民法典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④民法典是基本法,细化并延伸宪法的内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在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公民基本权利只能由宪法保障
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③在法律体系中应优先遵守宪法
④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因违背宪法精神被废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右图观点是
A.正确的,宪法是国家一切法律的总和
B.错误的,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C.正确的,普通法律要依据宪法制定
D.错误的,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而不是所有的问题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下列内容由宪法规定的
①我国的根本制度 ②我国的国家性质
③公民应当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④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⑤公民的基本权利 ⑥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⑦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
A.①③④⑦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③⑤⑥
9.我国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共同点有
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②具有普遍约束力
③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④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⑤制定和修改程序严格
A ①④⑤ B ①②③ C ②③⑤ D ④⑤
10.2020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开始施行。该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以下四位同学的总结,最符合题意的是
A. 同学甲:宪法是其它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B. 同学乙: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
C. 同学丙:宪法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D. 同学丁:宪法是我国法律的总和,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法律地位
11.“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宪法始终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指出:要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营造良好氛围。之所以要弘扬宪法精神,是因为
①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 ②宪法规定了生活中的全部问题
③宪法是所有法律的总称 ④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2.2020年5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民法典草案。该草案物权编对无权占有情况下的损害赔偿责任等作了规定。材料表明
①物权编的规定保护了公民的人格尊严权
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
④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3.12月4日是我国“国家宪法日”。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在全国部署开展“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的“宪法宣传周”活动。开展上述活动旨在
①提升宪法的法律地位 ②扩展宪法规定的内容
③增强人们的宪法意识 ④维护我国宪法的权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宪法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增强宪法意识,我们青少年要
①学习宪法,了解宪法主要内容,领会宪法精神
②修改宪法,增强对宪法的熟悉和尊崇
③践行宪法,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维护宪法的权威
④执行宪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权力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15.从内容上看,能够体现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是
A.宪法具有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B.宪法的制定和修改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
C.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D.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权威
二、非选择题
(14分)2021年12月4日是我国第8个国家宪法日,为宣传宪法,八4班学生搜集了以下资料:
材料一:2017年9月29日,党中央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中共中央统战部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大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材料二:2020年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依据宪法、香港基本法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維护国家安全法》。香港社会各界第一时间纷纷发声,坚决拥护和支持实施香港国安法:香港市民将有更多的自由;各行各业将会有更好发展的希望;香港将重回正轨。
(1)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助该班学生解读上述材料。(10分)
①材料一中党中央提出修改宪法说明我国坚持党的领导,各民主党派广泛提出意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民主的基础上最终通过《建议》说明了我国一切权力是属于人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材料二中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国安法》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同时体现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香港公民坚决拥护国安法是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义务的表现,也巩固了一国两制制度的持续发展。
评分标准:引用材料分析:2分;学科素养:6分;表述清晰,分点分段:2分
小明将代表八(4)班参加校宪法宣传日演讲比赛,他的主题是从宪法地位出发,呼吁青少年维护宪法尊严,请你帮助他拟定演讲提纲。(4分)
(2)①宪法是我国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青少年应该学习宪法,了解宪法所规定的内容。
④青少年应该在生活中遵守宪法,并敢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相斗争。
评分标准:
围绕宪法的地位和青少年维护宪法尊严两方面答题,各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