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3张PPT)农耕文明的发展多彩的社会生活一、课前检测必背知识P22世袭制分封制、礼乐制度县制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推恩令、刺史制度、设司隶校尉三省六部制度行省制度内阁制度、廷杖制度等设军机处等二、核心识记先浏览P122-124 P131背诵:1.隋朝大运河的概况P122(一个中心、两个端点、四段运河、五大水系、历史地位、运河作用)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P124重要提醒3.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P124重要提醒三、旧知复盘一、看图说经济举措、并排序①②③④⑤⑥1.请写出图中运河的修建者。2.城市A ,城市B .运河名称C ,E .流经城市B的河流名称 。3.请结合大运河的影响评析材料二的观点。(6分)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材料一:隋炀帝(杨广)涿郡余杭永济渠邗沟钱塘江材料二的观点是片面的(1分)开凿大运河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同时征收了大量赋役,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2分)但是隋朝大运河也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巩固统一,推动沿岸经济发展(2分)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不能说是因为开凿了大运河,而是隋炀帝的骄奢淫逸,残暴统治。(1分)二、看图说成果名称、并排序(可并列)①②③④⑤1.挑出上图中的灌溉工具,说明它有何优势?2.挑出上图中的耕作工具,说明它有何优势?3.挑出上图中能反映古代中国手工业发达的图。4.挑出上图能反映商业繁荣的图,分析其出现的原因有哪些?5.通过图⑦你能读出哪些信息?⑥⑦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奔是奔波于漫长的“丝绸之路”的真实写照唐代女子打马球图《霓裳羽衣曲》原为印度舞曲《婆罗门》中西互通,多民族交融在中国境内发掘的波斯琉璃盘胡服吐鲁番唐代墓葬中出土的饺子中国古代多彩的社会生活1.唐朝:中西互通多民族交融2.宋元:社会各阶层地位的变化唐宋之际,坊市界限打破(时间、空间)传统节日习俗城市娱乐活动(场所:瓦子)3.明清:昆曲、京剧16.(1)三省六部制:设立军机处。(2分)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分)(2)君主立宪制。(2分)特点:国王权力受议会制约,议会成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分)(3)观点:政治制度的革新是否顺应历史潮流,关乎当时乃至其后的社会发展。(2分)论述:①政治制度革新顺应历史潮流的,能推动社会发展,如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君主立宪制,为英国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2分)②政治制度革新不符合历史潮流的,就会阻碍社会发展。如清朝设立军机处,皇权高度膨胀,政治专制腐败,牵制思想,遏制近代化,阻碍社会发展。(2分)综上所述,我们应顺应历史潮流,立足国情,深化制度体制改革,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若结论不写扣1分)17.(1)变化:从汉到宋,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2分)趋势:到南宋时,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分)(2)①大量人口南迁,劳动力的不断增加;②秧马等生产工具的改进(农耕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③人民的辛勤劳动:④自然条件优越;⑤政府重视兴修水利。(任写3点,6分)四、作业讲评曲辕犁汉文帝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连续12年免除全部田税,把每年服徭役改为三年一次或汉景帝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齐民要术》。(1分)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1分)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分)1.B,2.B, 3.D,4.C,5.C,6.C,7.D,8C,9.A,10.C,11.C, 12.A,13.C, 14.D(2)兴盛原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提倡轻徭薄赋,王朝兴盛;灭亡原因:统治者横征暴敛,激起民众的反抗,王朝灭亡。(2分)太宗重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劳役,开创“贞观之治”:隋炀帝不恤民力导致农民起义爆发,使隋朝统治面临瓦解。(2分)6.【感受文化魅力,定文化自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生在1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是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摘自入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1)依据所学知识,说说不同时期的中央王朝设立过哪些机构管辖新疆?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4分)材料二: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摘自入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2)列举唐朝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各一例,并分别谈谈你选择的理由。(4分)材料三:文化演进史中,宋代尤其是南宋,无疑是金华文化最高光的时代。借宋室南迁之势,凭宋都“后花园”地理之利,金华一时成为文人趋之若鹜之地。李清照、陆游、辛弃疾、范仲淹、杨万里等“泊岸金华江,登临八咏楼”,留下佳作无数。在中原文化与金华文化的对话对撞中,催生了金华文化异常繁荣之景象。因而,形成了声震学坛的“宋韵文化”。——摘自吴远龙《“宋韵文化”传世工程:金华方位与响应》 (3)(3)宋代文化繁荣得益于当时实行的哪项政策?并依据材料分析“宋韵文化”形成的因素有哪些?(4分)西汉:西域都护府;唐朝: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清朝:伊犁将军(2分)。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响的等(1点即可)(2分)。科技:雕版印刷术;对于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等(2分)。唐三彩:色釉丰富多彩,造型美妙,是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等(2分)。崇文抑武(1分)。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促进南方经济的繁荣;地理位置优越(临近政治中心——临安),交通便利;宋代文人对文学的勤于创作;各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3分)手工业发达;商业发达;(2分)(2)“两宋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北宋灭亡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湖州战乱少相对和平;“宋代,湖州是全国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繁荣创造条件。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南宋时期湖州人口及户数显著增加”说明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技术。(每点2分,其中结合材料1分,原因1分,写出任意两点4分)罗盘针等航海设备的广泛运用。宋代造船业发达。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盛。(每点2分,任写两点得4分)西汉;交子(2分)(2)秦朝废除东方六国各自的货币,统一使用“半两钱”;汉朝结束地方铸币历史,由中央统一铸造货币“五铢钱”(4分)(3)促进国家统一、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商业繁荣、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地区间经济交流。(写出两点即可)(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