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以修身,降噪养德(班级纪律)(教案)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静以修身,降噪养德(班级纪律)(教案)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资源简介

静以修身,降噪养德
班会背景
升入六年级后,笔者明显感觉到学生的自控力差了:课堂上喜欢交头接耳;自习课、午休喜欢三五结队大声喧哗;集会时嬉笑吵闹,不但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别人。为了规范学生的言行,建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决定开展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通过了解噪音的危害,从而产生规则意识和公德意识,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建设文明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班会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班级学习生活中的噪音及其产生的危害。
2. 情感目标:感受噪音带给人的不适,形成公德意识和规则意识。
3. 行为目标:探究校园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降噪的具体办法,并加以实践。
班会重难点
1.感受噪音带给人的不适,形成公德意识和规则意识。
2.探究校园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降噪的具体办法,并加以实践。
适用年级
小学六年级
活动准备
1.让学生调查班级噪音的危害,记录生活里的噪音。
2. 安排几名学生准备道具,课上进行噪音情景再现。
3. 准备一个分贝测试仪。
4. 制作课件。
班会过程
噪音再现,初步感受噪音带来的不适
1. 再现噪音
播放一段《经典咏流传》的视频,在同学们欣赏时,让提前安排好的学生再现校园中常见的各种声音:学生推拉桌椅发出的摩擦声、同学吵闹叫嚷声、餐盘发出的叮当响声……
2. 感受噪音
提问:你们感觉到了什么?
……
【设计意图】一百次说教不如一次亲身体验。在学生正在欣赏诗词歌赋之时,让提前安排好的学生进行噪音再现,干扰学生的正常活动,让其初步感受制造噪音是一种没有文明意识、没有公德意识的行为。此时,教师再趁热打铁,向学生介绍噪音的危害,学生们更容易接受。
班委汇报,介绍噪音对健康的危害
1. 班委汇报结果
(1)噪音会损害人们的听力,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可能会听力下降。
(2)噪声属于环境污染的一种,在很早以前,人们就懂得了噪声使人感到不舒服,逐渐地还知道强烈的噪声会损害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引起死亡。
(3)……
2. 老师拓展介绍
(1)有关资料表明: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8 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若是在摇滚音乐厅,半小时后,人的听力就会受损;若在 80 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的可能性可达 50%。
(2)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 3%。
(3)……
3. 学生分享感受
【设计意图】触目惊心的调查结果,让学生切实地了解到噪音的危害,激发了学生的降噪意识。
情景模拟,准确定位“班级噪音”
1. 提问:在校园生活中,你认为你身边的噪音有哪些?
学生交流,发表看法。
2. 情景模拟:准确定位“班级噪音”
学生模拟情景,并用分贝仪记录以下干扰他人的声音分贝值。
情景一:早自习时间
部分早到的同学正在读书,小明走进教室,和小博交头接耳,发出声响。
情景二:……
提问:到底怎样界定学习生活中的噪音呢?
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情景模拟,让学生感受到在班级学习生活中到底什么样的声音为噪音。未必高声说话就是噪音,也未必轻声交谈就不是噪音,所谓“班级噪音”要视情况而定,就是既能保证自己的学习能正常进行,也不会干扰到别人。
小组讨论,制定降噪方案
1. 出示要求
生 1:每个小组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商量出如何降噪。
生 2:制订出具体的实施负责人和方案。
2. 讨论分享
讨论结果展示:
生 3:成立“文明声音”巡查组,同学们投票选出一名组长及两名组员,负责监管班级噪音现象。
生 4:绘制《文明声音准则表》,并粘贴在“班训板块”。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发挥主体地位,根据班级中不同的“噪音”制订相应的解决办法,教师适当地进行提炼,总结成小标语形式,方便学生记忆,并以此确定为班级的降噪规则。
拓展升华,终身教育
1. 提出问题:生活中如何从自我做起,降低噪音
2. 学生讨论结果
……
3. 拓展资料:结合各个国家的图片,出示相关文字
(1)瑞典人喜欢安静,不管大街小巷,都有汽车在奔驰,但几乎听不到喇叭声,噪音污染很小。所以有人说:瑞典人很遵纪守法。
(2)日本的地铁上每个人都安安静静地看书或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整个地铁上的环境都是非常安静的,也没有任何吵闹的声音。所以有人说:日本人很自觉。
4. 学生分享感受
【设计意图】拓展升华,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要在班级降噪的基础上联系生活,让学生的这种意识拓展到社会中,不仅帮助学生在学校养成好习惯,还要在社会生活中有规则意识、公德意识。
班会总结:
轻声细语展现的不仅是一个人的修养,更能为大家、为社会创造“美”的生活。就在你静下来、慢下来之时,周围的人都会为你竖起大拇指。希望同学们将宁静还给别人,将修养留给自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