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典型结构的欣赏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 典型结构的欣赏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四节 典型结构的欣赏
一、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作为本章的结束课程,要求学生让学生从技术发展以及已学结构知识的角度欣赏、评价经典和有特色的结构设计,能够从技术层面如功能、结构、材料和文化层面如民族特色、历史性、时代性及艺术性,对结构设计进行欣赏和评价,欣赏各种结构的承力、取材、功能特点和各种结构的美,并在欣赏过程中加强对结构设计的人文特性的理解,关注和发掘蕴藏在其中的文化背景、民族特点和时代特色。
2.教学重点:通过对典型结构的鉴赏,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发现结构的美。
3.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技术、审美准则,能正确地从技术、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
二、 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于结构的知识已有一-定的储备,但往往这些知识是比较片面的、非技术性的。本节课要求学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对建筑结构进行赏析。由于学生对古今中外许多经典建筑结构的建造历史、建造技术、民族特色、生态文化等缺乏全面了解,导致难以达到良好的赏析效果。
三、 教学目标
技术意识:理解技术对于历史、社会及环境的影响,具有对技术文化评价和选择的能力,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工程思维:能对典型结构进行欣赏及分析,感知不同结构蕴藏的文化和技术,加深对结构基本特性的理解,发展工程思维。第一章结构及其设计
四、教学策略
本节主要本节主要引导学生从技术及历史、文化去赏析典型结构,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已掌握的结构知识的角度去欣赏、评价这些典型结构 ,并在欣赏过程中关注和发掘蕴藏在其中的文化背景、民族特点和时代特色,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人文理解和评价。
教学中除了展示典型结构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欣赏与评价外,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或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与整理有关资料,在小组认真交流、欣赏、评价的过程中,学会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正确欣赏与评价典型结构。
本节采用多媒体教学,应充分收集各类经典结构的相关的图,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扩展
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 复习回顾结构设计的知识 一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包括功能 受力情况 稳定性 强度 安全性 美观性 民俗文化 地域特点 二、结构设计的过程 结构设计的过程主要有制定方案 制作模型检测 优化和改进 以及交流与评价 学生回顾知 识 知识回顾,
导入 1、播放《中国桥梁》,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桥梁建筑 的力与美 2、提问:如何发现结构的美,感受结构的文化内涵 3、导入课题《典型结构的欣赏》 观看视频, 引导学生感受建筑之美 通 过 观 看 《 中 国 桥梁》,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桥梁建筑的力与美,引入课堂
建筑与文化、历史 1、分析如何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从来欣赏来 建筑 可以从文化寓意与传达,艺术性,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特征等角度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2、以皇家宫殿——故宫、传统民居——围龙屋、现代建筑主义——国家体育馆三种类型的建筑为例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听讲思考 通过相关案 例的讲解,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进行典型结构的欣赏,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分析如何从技术的角度从来欣赏来建筑 我们可以从结构的使用功能实现,结构的稳固耐用,结构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的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方面来了解它 2、并以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广州塔、应县木塔三种类型的建筑为例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听讲、思考 通过相关案
例的讲解,
引导学生从
技术的角度
进行典型结
建筑与技 构的欣赏,
术 感受技术的
发展及激发
学生的民族
自豪感。
从技术和历史、文化综合的角度进行典型结构的欣 听讲 通过身边案
赏,感受就在身边的技术典型结构的力与美。 归纳 例的讲解,
以身边的典型建筑南沙牌坊、余荫ft房、广东省博 思考 引导学生从
物馆、广州图书馆新馆、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广州 技术和文化
寻找身边 大剧院、广州圆大厦、沙面西桥等各具特色的建筑 综合的角度
的建筑之 为例来进行技术和历史、文化综合角度的分析。 进行典型结
美 构的欣赏,
感受就在身
边的技术典
型结构的力
与美。
1、布置实践作业,要求学生搜集本地建筑的资料 开展实践探 引导学生开
及图片,从功能、结构、材料、和审美等角度进行 究 展实践探究
实践 分析,写出自己的赏析报告。提示学生可以参照作业 并完成赏析
记录表去完成。 报告
2、展示作业记录表
思考 总结所学知
识,加深理

总结梳理
结构设计作品从文化和技术两个角度来进行赏析,
从文化的角度看,我们要了解它的文化寓意与传
达,艺术性,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
个性特征等;
从技术的角度欣赏我们可以从结构功能,稳固耐
用,造型设计,材料使用,工艺等方面来进行。
反馈 给出六道习题,要求学生作答,并对题目进行相应 解析 作答并思考 整理所学知 识,并进行反馈
六、教学反思
虽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不是很多,而且难度也不大,但是因为欣赏分析的
角度不同,不同类别的结构较多,要实现知识点的讲解却不容易。在教学中,要涉及的知识内容面积广,需要收集的相关的图片、文字及视频资料的比较多,归纳整理的工作量比较大。但是,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在上课时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PPT和视频播放经典案例, 能够让学生通过这些展示出来的材料,真正感受典型结构的力与美,感受中华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
附:习题及解析
第四节 典型结构的欣赏 习题
1.古今中外许多能工巧匠把结构的功能与形式恰当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经典的结构作品。从历史、文化角度欣赏经典结构时,更多侧重于()
A.结构所反映的时代、民族方面的特征
B.结构功能的实现
C.结构材料的选择
D.结构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答案:A。
解释: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以从技术与历史、文化两个角度进行。结构功能、结构材料和结构造型设计都属于技术角度。
2.古建筑中的飞檐设计有利于( )
A.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B.提高建筑的强度
C.节省成本
D.扩大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答案:A。
解释:飞檐为中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之一,多指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若飞举之势,通过檐部上的这种特殊处理和创造,可以扩大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
3.我国建筑物南北差异较大,其中斗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矩形的棋、斜的昂和方形的斗、升等
组成,一般位于柱与梁之间,把建筑物的层檐挑出定距离,不同时代、不同造型的斗拱,成为学者判断建筑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通常的斗拱结构构造精巧,制作工艺简单
B.它位于柱与梁之间,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
作用
C.斗拱的复杂繁华程度体现了封建社会森严的等
级制度
D.把建筑物的屋檐挑出一定距离,造形更加优美、
壮观
答案:A。
解释:斗拱的制作工艺简单是不合理的。斗拱的种类繁多,形制复杂,越高贵的建筑斗拱越
复杂、繁华。
4.古建筑中的斗拱的作用是为了( )
A.美观 B.个性化
C.承托飞檐 D.承托屋面答案:C。
解释:斗拱是中华古代建筑中特有的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其功用在于承受支出的屋檐,使檐部挑出更远,以保护墙身和台基。
5.位于湖北武汉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黄鹤楼主楼为四边套八边形体、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通高 51.4 米,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顶覆金色琉璃瓦。其结构复杂, 工艺精美,令人惊叹。飞檐使沉重的建筑增添了轻快欲飞的美感,体现了高贵华美的风韵,丰富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外观五层,内部实际有九层,隐含九五至尊之意,八方飞檐的鹤翼造型体现了黄鹤楼的独特文化,使中国传统建筑特色与文化意蕴完美结合。可以从那两个角度来欣赏评价经典结构
( )
①技术②工艺③民俗④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C。
解释: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欣赏结构:一是从
历史、文化的角度,二是从技术的角度。
6.岳阳楼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亦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楼平面矩形,正面三间,周围廊,三层三檐,全楼高达 25.35 米,平面呈长方形,屋顶为四坡盔顶,屋面上凸下凹,为中国现存最大盔顶建筑,覆黄琉璃瓦,翼角高翘。岳阳楼
保存的历代文物,当推诗仙李白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最为著名。以下选项中不是从技术角度考虑的是( )
岳阳楼通高 25.35 米
屋顶为四坡盔顶
全楼占地 251 平方米
保存有诗仙李白的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答案:D。
解释:A、B、C 项都是从技术以及数据的角
度评价岳阳楼。D 项,岳阳楼保存有诗仙李白的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这是从文化的角度评价楼,不是从技术的角度评价该楼。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