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赓续百年初心,凝聚奋进力量;担当育人使命 弘铸师德匠心——校长在第三十七个教师节庆祝表彰活动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九月菊黄果香,九月天蓝气爽。在这流光溢彩的金秋时节,我们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第37个教师节。教师节前夕,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韩俊同志到附中看望老师们,为每位老师赠送了中华英雄牌钢笔。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在百忙中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和关心支持附中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代表老师们向附中老领导、离退休老教师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代表领导班子向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全校教职工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祝大家节日快乐!一、初心不改,风雨同舟走的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带我们一起重温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的红舟扬帆之路。这是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1921年7月,在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画舫,一大召开,从此为党确立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370余万革命烈士将青春留在了黎明之前,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与壮志。1949年,新中国成立,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来了,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第一架飞机、第一颗原子弹、第一艘潜艇、第一枚人造卫星,经过20年的努力奋斗,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978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富国大业。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出发,我们经历了春天的故事、完成了三步走战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2012年,中国进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党带领我们实现了蛟龙探海、玉兔揽月、祝融飞天,8亿人脱贫、832个贫困县摘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离伟大复兴从未如此之近。1950年,师大附中在新中国的朝阳中孕育而生。虽未历战火,但是第一代开拓者就已经把“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中毅然奋起、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中赢得未来”的红色基因深深的印刻在附中人心中。首任校长陈元晖先生在建校伊始就提出了“附中教师要做教育家,不要当教书匠”的理想。20世纪50年代中期,学校努力推动“一条龙”式的教学改革实验。到60年代中期,附中就以突出的教学成绩蜚声全国。80年代,学校步入整体改革时期,学校教育质量大步跃升。“五以”教学思想、“淬砺教育”和“个性化教学”,成为时代教育典范。步入21世纪,“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 成为附中的价值追求。2017年,学校明确提出“建设学术型中学”的发展定位,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成为引领附中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方向。2021年,师大附中在“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中学”的道路上再次扬帆启航。二、矢志不渝,砥砺前行历史给我们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重温党史,让后继者明白“以初心聚民心,就是来处;以生命赴使命,即是归途”。对话校史,使附中人铭记“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永不止步。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不忘初心、勇担使命、服务人民、报效国家就是今天的每一位附中教师应该做的事情。这是历史的嘱托,也是先辈的凝望。竹因节而雅,人因品而优。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也是教师是否能够践行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诺言的保障。2017年,学校隆重举行“师道师德师风建设”启动仪式。之后,学校系统的推动了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每年定期举办师德师风报告会,师德高尚的老师讲好我民教师的故事,引领年轻教师发展。学校建立师德师风弘扬平台,积极推动援藏援疆援贵、“1+1深耕计划”,名师公益讲堂、元晖工程,让每一位教师亲身体验奉献的美好和心灵的净化。建立师德师风监督评价体系,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在教职工年度考核、领导干部选聘、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中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建立师德师风奖励体系,积极参评“全国模范教师”、师大“三育人”先进个人、“郑德荣式好老师”、师德标兵、元晖德育名师,陶然人师奖、羡英人师奖、凯宏标兵教师等,让每一位教师看到自己将来应有的样子。德以立身,能以立业。学校为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从2017年开始启动学术型教师培养工程,以成为教育家的理想激发教师的发展动力,构建三级四类学术发展平台、构筑“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专业发展模式,建立“基础、发展、荣誉”三级教师评价制度,制定学习型教师、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教育家型教师四级发展规划,鼓励教师完成论文、著作、课题、教改实验、教改研讨会等五项成果。40多年如一日的开展百花奖教研活动,开创“新时代五以教学大赛”教研阵地,开展新教师岗位练功、推动“三新”改革、每年举办或承办十余场大型教研或学术会议。让每一位教师都找到自已成长的舞台。历史带领我们走向未来,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欣喜的看到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教学高效、学术突出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教不忘师者仁心。”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择一事,爱一生,不为浮华易匠心”。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在喧嚣中独守一片平淡,在繁华中坚守一份简单”。有了你们,附中的未来就有了希望。有了你们,民族的未来就有了希望!三、征途漫漫,风正扬帆持一颗初心,念兹在兹,不曾相忘;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21年是艰难的一年,也是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波澜壮阔的一年。2021年,我们克服了疫情对教学的干扰、直面新课程、新教材带来的挑战,在大学的坚强领导下,在吉林省教育厅和长春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再一次开创了附中发展的崭新局面。从自发走向自觉,附中教师正在努力实现新的发展。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继续深入推进学术型教师培养,有8位教师获得吉林省教学精英称号,13位教师获得长春市教学精英称号。17位教师获得吉林省教学新秀称号,25位教师获得长春市教学新秀称号。我校教师先后获得了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吉林省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吉林省优秀青年、吉林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多项重大荣誉。2020年9月10日以来,附中教师共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9篇,撰写著作41部,成功完成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结题79项。这些成果是党和国家对附中教师的认可,也是附中教师自觉发展的有力见证。从竞争走向友善,附中学生正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继续深入推动学术型学生培养的“1248”模式,培养全面发展个性优长的未来人才。2021年高中部考入北大青华63人,考入世界排名前五十大学50人,考入双一流大学818人。明珠校区考入附中高中408人,净月校区考入附中高中52人,新城校区考入附中高中17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共有120人获得全省各学科竞赛一等奖,33人入选吉林省代表队,2人进入国家集训队。在刚刚结束的第20届女子数学奥林匹克中,初高中联合培养的付佳睿同学以满分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在国际青少年创新设计大赛、国际初中生信息学竞赛、新概念作文大赛、吉林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等重大赛事中附中学子均获得优异成绩。德智体美劳中体现出附中学子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优势。从学术型迈向世界一流,附中正努力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阔步前行。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继续对标世界一流中学,深入推进学术型中学建设,健全三全育人体系、推动育人方式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推动小初高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大思政课程体系,全面推行学分制管理、探索新课程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校园、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优秀少先队大队、全国首批“气象教育特色学校”、东北师范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长春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等国家、省市级奖项12项。选择源于信任,荣誉源于认可。这是附中教师辛苦付出的真情回报。 成绩是附中人为党的百年献礼,也是交给春城人民的答卷。成绩是辉煌,也是过往。理想才是希望和力量。同志们、老师们,唯奋斗者进,唯刻苦者强,唯坚持者胜。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他说: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希望我们继续学习弘扬黄大年同志等优秀教师的高尚精神,同全国广大教师一道,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老师们,未来充满挑战,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坚定不移的扎根中国大地,迈向“世界一流中学”新方向,永远保持奋进的姿态,努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自觉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最后,再次祝愿各位领导、全体教职员工节日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顺意!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