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决定你未来的不是排名,是好的习惯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校长在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决定你未来的不是排名,是好的习惯

资源简介

决定你未来的不是排名,是好的习惯——校长在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尊敬的家长朋友,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修葺一新的体育馆隆重集会,迎着朝阳,开启了一段美好的、崭新的人生历程。新学期、新同学、新老师、新班级、新课程、新教材,新梦想,一切都充满希望,充满挑战,充满激情!首先,我要代表学校正式欢迎1400名2021级新同学来到附中,成为自由校区、青华校区的新主人。梦想照进现实,理想照亮未来,附中是梦开始的地方,更是实现你人生理想的地方!
我还要代表学校感谢两位年级主任、28位班主任,感谢你们克服困难,勇挑重担,在1400名高中生的成长道路上,你们和全年级老师一道,全身心投入新年级、新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他们保驾护航,助力每位同学成为更好的自己,学校的荣耀来自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奉献,谢谢老师们!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考入附中高中的理想,你们来自长春市89所初中,有刻苦学习成绩优异的统考生,有综合表现突出的学校推荐生,还有在学科竞赛、体育、音乐、舞蹈、美术方面个性优长的特长生,还有成绩优异以科技报国为梦想的科技实验班的同学。能考入附中,你一定是佼佼者。在座的同学,可能有几十个全校第一,可能有几百个全班第一。但附中只有1个全校第一,28个全班第一,全校前十名也就 10个,全班前十名也就280个。期中考试后,全校还会有1000名以后的,全年级有一半以上同学,你的名次比你的总分还大。开学初的兴奋与喜悦,会不会被现实的分数与名次淹没了?没有了第一,没有了赞赏,没有了好评与点赞,你将怎么办?同学们,高一,新的开始,老师要告诉你们,决定你未来的不是排名,不是分数,是好的习惯!
在附中,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亚里士多德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同学们,在附中,全校第一并不是只有一个,学校有无数个第一,等你来拿。九月份的体育节,正在进行的体能测试,每一位同学的成绩都会加入班级集体总分,几十个单项比赛,有个人第一,还有团体第一,从去年开始,附中恢复了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参赛的同学不用集中签到,不用统一鸣枪比赛,你只需要登记班级姓名,打开手机APP,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都由你自己来决定,只要跑完全程,你就是自己的第一!十月份的科技节,你的创意,你的创造,可能是全校第一。附中有学生自己的车队,爱好汽车的同学每周六下午都会在校园里研究,他们自己设计汽车外形,安装设备,已经制造了三台节能汽车,在全国比赛中1升汽车跑了266公里,是全国第一!十二月份是读书周,你可能是全校读书最多的那一位,你分享的读书感受可能最有意义,学校专门为同学们的学术分享提供了一个平台,就是学子讲坛,高二28班孙梦悦同学以“牢记党史 不忘初心”为主题,讲述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至今的 100年光辉历程,2021年毕业生陈思丞同学,考上北京大学,成为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大钊班的第一届学生。附中还有新年联欢会,你可能是第一个演节目的同学。春季学期的艺术节,校庆日发布的校园原创歌曲,学校展览馆的美术作品展,都为同学们的艺术创意才能的表现搭设了舞台。展览馆有一件非常大的作品,清明上河图的仿真模型,1200多名同学,经过三年时间,通过雕刻、3D打印等技术,分工协作完成,我听老师讲,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都是由同学手工制作并高温烧制而成的,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人的表情都是独一无二的。接下来的社团纳新,军训,还有与全国知名高校教授一起研究的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与吉林大学博士团队一起开展的理科创新项目,爱好创新创造的同学,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与吉大的教授一起到实验室学习,来完成你的研究项目。学校的学科竞赛、科技创新、人文社科、新工科、语言文学、艺术创意、体育特长,还有国际理解等人才培养项目,每个人在附中都能找到适合的平台,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同学们,附中有无数个第一,未来也有无数个第一,只要你充满热情、充满自信的去面对,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第一!
在附中,让尊重成为一种习惯。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学习将终身伴随你成长,尊重,首先从尊重知识、尊重学习做起,一个爱学习有思想的人是有力量的人。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剑更有力量。7月19日报到,大家开始走进附中,8月13日分班,大家开始走进教室,8月16日上课,大家开始走进课堂,三周的学习,你感受到的附中是什么样的?严谨、规则,开放、包容,积极、友善,学术、自由。自觉、友善、学术、创新,这是附中的理念。坚持理想、追求卓越、勇开风气、兼容并包,这是附中的精神。附中的自由,前提是每个人的自律自觉,是对规则的尊重,不逃课、不作弊、不打仗,这是规则,这是纪律,这是底线。如果缺少对严肃意义的敬畏,一个民族是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如果缺少对纪律、规矩的敬畏,一个人是得不到别人的尊重。附中的包容,前提是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个性优长,校本选择课,晚上8点开始抢课,不到1分钟,厨艺课没了,不到2分钟,羽毛球、篮球不一定能抢上。下周开始社团纳新,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和实际情况,选择你爱好的社团,还有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的选课、选项,附中给每个学生成长的选择权。我们每个人,越是擅长的方面,我们越想去展示,越是没有把握的事情,我们越不敢去碰。在附中需要你取长补短,全面发展,同时发挥优长,成长为个性优长的人。尊重,就是要尊重差异,既欣赏别人的优长,又包容别人的弱点。尊重,就是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学会倾听,特别是倾听不同的观点。附中的学生都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非常自信。然而真正的自信不是自己强大,而是能够包容不同的思想,进而待人宽容。北大的老校长胡适讲“宽容比自由更重要”。我们信奉一个理念,同学与同学之间没有差距,只有差异,尊重差异,才能做到友善,才能做到兼容并包,才能营造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校园。
在附中,让担当成为一种习惯。“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同学们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附中培养的青年才俊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应有家国情怀,应有责任担当,应是格局宽广、心怀天下的成大事者。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价值和社会的需要、国家的要求结合起来,只有担当起时代使命,才会成为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成为未来世界的中流砥柱。2008年北京残奥会两块金牌获得者的中国盲人运动员李端,是同学们的学长,他1989年到附中初中部学习,是同学们中篮球打得最好的,13岁初二那年,他就被选进沈阳军区体工队,两次入选国家青年队,是全国青年男篮的扣篮冠军。18岁那年,他在打扫卫生时一个灭火器的意外爆炸使他双目失明。李端学长并没有被困难打倒,年少刻苦的他仅用15天时间,就掌握了盲文基础知识,他学会了按摩,为篮球队员们服务,后来他开始训练跳远,从立定跳远到三级跳远,他专门制定了一个12步起跳的跳远方案,每天都在这片黑暗的海洋中,不断重复这12步。经过7年多的训练,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他跳出6.40米好成绩,成为世界上重度盲人在那一年跳得最远的人,在三级跳远比赛中,他又以13.1米成绩,获得了第二枚金牌。当《义勇军进行曲》在奥运赛场上空奏响的时候,李端激动地把他残缺的右手放到胸口,合着旋律大声地唱了起来。他唱国歌的声音很大,以至于有国外媒体把他评为“本届残奥会声音最大的人”。升国旗、奏国歌,是每一位奥运健儿的使命与担当。李端学长的使命与担当,就是奏国歌!因为这是第一名的为国担当,这是李端学长的为国担当!他讲“失去了光明,灵魂不能坠入黑暗;看不见道路,脚步不能停滞不前;战士可以受伤,但受伤的战士仍然是战士;军人可以倒下,但军人的意志不能被打垮!”
附中学子永远“志存高远、学求博深”,附中教师永远“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这是一种家国情怀,这是一种责任担当,这是一种时代使命。请大家记住,附中人,永远要把优秀、尊重和担当作为一种习惯!作为一份责任!
杨绛先生曾说: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的过程。同学们,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已经开启,希望你们在附中认识自己,洗练自己,改造自己,养成优秀、尊重、担当的好习惯,扎扎实实做好每一天的学习,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
祝同学们在附中,学习进步,健康成长!
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让我们提前祝全体老师,节日快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