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3张PPT)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 | 第一主题中国音乐 | 中国近代音乐聆听作品,判断两首作品的产生年代。阿炳《二泉映月》刘天华《光明行》壹二胡曲《光明行》创作背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五四运动后,中国音乐创作领域产生了很大改进,有人认为我国的民族音乐萎靡不振的靡靡之音。为此,正值创作高峰期的刘天华遍创作了一曲音调雄壮,气势豪迈的《光明行》,作为对那些轻视民族音乐的论调的有力回击。乐曲以明快、坚定的旋律表现了旧社会知识分子不断追求进步和光明的心情。它是中国第一首进行曲风格的二胡独奏曲。主题1本段主题音调似号角,节奏铿锵有力,具有进行曲风格,塑造了英勇豪迈,昂首挺进的音乐形象。作品中引用了小提琴的顿弓技法。主题2音乐主题反复使用了前附点的节奏,表现了知识分子乐观积极的心态。请问这一主题在这段音乐中出现了几次?附点节奏型聆听主题3和主题4,感受这两段主题在节奏特点和情绪上有何区别。主题3以短小的,军鼓式的动机,来表现人群从四面八方汇成一股洪流,勇往直前的状态。主题4歌唱性曲调,大量运用了附点节奏,音乐坚毅稳健,预示着黑暗必将过去,光明即将到来。小军鼓节奏:X XX X X X X附点节奏:X. X完整聆听音乐作品,将你所听到的音乐片段按照顺序进行编排,完成图示分析图。光明行主题1+主题2主题3+主题4主题2段落A段落B贰小提琴曲《思乡曲》作者介绍马思聪是我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法国,1931年回国后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解放后曾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1967年在"文革"中被迫出走美国,1987年在美国费城逝世。马思聪,广东海丰人聆听两段音乐,判断这两段音乐的关系。part.1part.2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歌曲表现了漂泊在外的青年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小提琴曲《思乡曲》表达了作曲家远离家乡,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思乡曲》是马思聪于1937年创作的管弦乐曲《绥远组曲》中的第二乐章,常作为音乐会独奏曲目单独演奏,采用了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采用了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写成,以如歌如素的旋律表现远离家乡的人们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作品分析你还知道哪些中国作曲家创作的著名音乐作品吗?西乐全都优于国乐吗?对此你有何看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24.光明行.mp3 024.光明行A段.mp3 024.光明行B段.mp3 025.思乡曲.mp3 中国近代音乐.ppt 光明行主题1.mp3 光明行主题2.mp3 光明行主题2完整.mp3 光明行主题4.mp3 光明行片段3.mp3 柔云 - 城墙上跑马.mp3 阿炳 - 二泉映月(二胡独奏).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