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学习目标】1.根据图像资料,结合天文观测活动,描述各类天体的特点以及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2.运用示意图等指出地球在不同层级天体系统中的位置,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3.开展简单的月相观测活动,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教学重难点】重点: 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难点:月相变化规律。【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蓝色的星球,那就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宇宙中的地球到底怎么样?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曾经这样写道:“地球真的太漂亮了,漂亮得无可比拟。在太空的黑幕上,地球就像站在宇宙舞台中央那位最美的大明星,浑身散发出夺人心魄的、彩色的、明亮的光芒,她披着浅蓝色的纱裙和白色的飘带,如同天上的仙女缓缓飞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测地球的宇宙环境吧。新课讲授:【天体、天体系统】结合预习,我们先来梳理一下知识点。(展示组展示)①天体是宇宙间 物质 的存在形式。常见的天体有哪些类型?请描述出你所熟悉的天体的基本情况。②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相互 吸引 、相互 绕转 ,形成天体系统。③天体系统是有着不同的级别:天体系统的级别:其他恒星系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可观测宇宙 太 阳 系河外星系 地月系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可观测宇宙 ;最低一级天体地月系。 。(点评组点评、多媒体展示)天体主要形式及其照片,夜晚仰望星空,可以看到:星光闪烁的恒星缓缓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球等卫星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形式各异、大小不一的人造天体(补充组)(多媒体展示图1.3 天体系统)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二者构成了以地球为中心天体的地月系;在距地球约1.5亿千米处的太阳,质量巨大,并以其强大的引力,约束其他天体按照一定的轨道绕着它运转,构成了以太阳为中心天体的太阳系;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系统构成了一个直径约10万光年的银河系,它极其宏大,当我们在夜间仰望苍穹,能看到银河呈现一条光带横跨天际,但只是它一部分;我们将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统称为可观测宇宙。(教师)以上三个小组表现出色,接下来我们共同来探究这样一个问题。(展示材料)“2019年“嫦娥四号” 与“玉兔二号”顺利完成互拍(活动探究)判断“嫦娥四号”在地面待发射时和在太空遨游时是否是天体?请说出判断的理由。(学生分组活动)(教师点拨)(展示组展示,点评组点评)结论:1. “嫦娥四号”在地面时不是天体2. “嫦娥四号”在太空时是天体3. 天体的判断依据:①据位置: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②按实质:必须是宇宙中的物质,非附属于天体的一部分③看运动:有独立的运行轨道【新中国航天大事记】(承转)同学们知道微信“变脸”吗?(展示材料)“微信一秒“变脸”, “风云”牌地球全身照上线”从2017年9月25日晚上7时开始,细心的小伙伴们可能会发现,微信启动时的地球背景照片有些变化,地球照片变得更清晰、云层更细致了,照片的地点从非洲换成了中国。(教师)“微信变脸”背后正是依靠我国强大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我们回顾一下新中国航天大事:1.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成功发射。2. 2003年,我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进入太空,表明我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3. 2007年10月,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开启我国深空探测新纪元。4.2020年7月,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这是中国深空探测标志点。(承转过渡)新中国成立后的短短几十年时间内,我们就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特别“嫦娥奔月”活动,更是开启了我国深空探测新纪元;提到月亮,中国人对其有着深深的执念。我们今天就来开启一项和月球有关的简单的天文现象观测活动。【月相观测探究活动】天文观测是天文学家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天文爱好者也可以直接用肉眼或者用望远镜等进行月相、日食、月食、流星雨等天文现象的观测。观测前需做好准备工作,观测时注意个人安全防护。(活动探究)月相观测探究活动(展示活动要求)(一)观测准备:1.明确观测任务,合理进行组间和组内分工。2.选取合适的观测地点,配备指南针确定方向。3.介绍月亮高度角的简单测算方法。4.准备好观测记录表。(二)实际操作: 1.各小组按照分工,开展实地观测活动。2.确定月亮的位置(1)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用指南针确定东、南、西、北方向;选择地面标志性建筑物,作为月亮水平方位的参照。(2)月亮的高度角可用拳头进行估算。水平伸直一只手臂为0 基准面,握拳,其上叠放另一只手的拳头,一只拳头的高度角约为10°;保持手臂稳定不动,依次将下面的手抽出叠放在上面,直到视线、拳头和月亮三者重合,据此估算月亮的高度角。3.师生之间、各小组之间实时交流信息,相互帮助。(三)观测、记录月亮的位置和形状。1. 观测并记录农历初一到十五月亮的位置和形状 。(1)观察傍晚日落后天空中的月亮,在观测表上记下观测日期、月亮的位置和形状,并标注观测时刻(表1.1)。(2)接下来两周内,每天在同时刻进行观测并记表。1.1 月相观测记录表观测日期日期 观测项目公历 农历 月亮水平方位 月亮高度角 月亮形状(3)描绘观测期间同一时刻月亮在天空的位置和形状变化(参考下图)。2. 观测并记录农历十五到下月初一月亮的位置和形状(1)观察黎明日出前天空中的月亮,在观测表上记下观测日期、月亮的位置和形状,并标注观测时刻(表1.1)。1.1 月相观测记录表观测日期日期 观测项目公历 农历 月亮水平方位 月亮高度角 月亮形状(2)接下来两周内,每天在同时刻进行观测并记录。(3)描绘观测期间同一时刻月亮在天空的位置和形状变化。(四)总结观测结果1.总结月亮位置的逐日变化。2.总结月亮形状的逐日变化。(教师)观测期结束后会我们一起来展示我们观测的结果,并请大家可以查阅资料来说明民谣“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背后的秘密。喜欢中国古诗词的同学我们还有一道拓展延伸的问题交给你们。(拓展延伸)“根据月亮的变化规律赏析古诗词中的月亮”1. 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尝试找出一首和月亮有关的我国古诗词。例如,“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李商隐)2.结合诗词中的描述,推测作者描述的是哪一种月相,并说出判断的理由。3.根据推测,赏析诗词意境,品读我国古诗词之美 。希望通过学习大家能从月相变化规律中更深层次的赏析古诗词中月亮的别样之美。课堂练习:见课件。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探究活动认识了不同的天体,能够绘图说出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认识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总结了分析是否为天体的方法,掌握了月相的观测的基本方法。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天体:概念与类型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系统:概念与层次观测月相【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开学的第一节课,在这一节课不仅要学习相关的地理知识,还要掌握一些地理过程中识图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和探测宇宙的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