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 地球的历史【课程标准】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学习目标】1.运用图示,描述沉积岩地层构造特点、古生物化石分布和地质年代表的相互关系。2.举例说明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球环境及其古生物特点。3.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历程。4.通过描述、填绘活动,体会地球演化的阶段性和整体性。【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使用地质年代表描述地球演化历史难点:记忆地质年代顺序与特征【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展示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内的梁龙化石,描述其典型特征,讲述其灭绝现实。由此提问学生:身材这么庞大的动物为什么没能在地球上生存下来呢?地球的环境都发生过什么样的变化?进一步追问学生:地球诞生后的46亿年时光里,地球环境发生过怎样的变化?。【学生活动】观看图片,结合自身经验回答问题新课讲授:【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教师活动】研究地球漫长演化历史需要一种既能够同地球一起演化发生,又有能够包含当时地理环境信息的实物。提问学生此种标志性地物是什么?进而讲解地层的含义,说明判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据主要有两种方式。绘制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岩石沉积序列从下到上由老到新,生物演化序列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借助丰富的图片内容和简短的文字描述讲解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典型生物类型。【学生活动】回答相关问题:1.地层是研究地层演化历史最重要的途径,其中蕴含的生物化石、物质组成和岩石特性能够反映当时的自然地理环境。2.地层的特点:(1)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2)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3)先沉积的地层在下面,后沉积的地层在上面。3.化石的特点:(1)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2)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3)通过研究地层和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教师活动】教师展示国际年代地层表,提出思考若将地球4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天24小时,地球诞生于0点,你能算出图中的时间分别对应一天中的什么时刻吗?【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凌晨4点,海洋中产生了最初的生命——蓝藻;之后整整一个白天都过得很漫长无聊,直到晚上21:14,多细胞动物爆发式地出现,世界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22:07分,肉鳍鱼爬上了岸,最早的爬行动物出现了;23:00,恐龙出现;23:40,恐龙灭绝;23:58:40,也就是仅仅1分20秒之前,南方古猿开始直立行走;24:00两秒钟之前,直立人学会了用火;人类什么时候学会了书写,开始用文字传承文明呢?0.11秒之前。【案例探究】为什么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学生活动】在寒武纪时期地球有大量的生物开始出现,地球生命演化进入新的阶段,而显生宙这个名字含有“在这个时期地球上有显著的生物出现“的意思,因此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在这之前的时期,由于地球上很少出现生物,因此又被称为前寒武纪。【二、地球的演化历程】【教师活动】教师展示地球演化历程时间轴【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时间轴描述出生命的出现和演化过程。(一)前寒武纪(自地球诞生至5.4亿年前)1.冥古宙:出现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迹象。2.太古宙: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距今36~25亿年前,持续约11亿年,此时大气圈及水体缺氧,海洋广阔,火山活动频繁,后期出现原核生物。3.元古宙: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氧气)改变,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距今25~5.4亿年前,持续19亿年,藻类繁盛,出现真核生物绿藻。晚期出现第一次无脊椎动物大发展。重要的成矿时期,铁、金、镍、铬等都在此时期形成。中晚远古代含氧量增加。(二)古生代(距今5.41亿年~2.52亿年)意为“远古生物时代”1.早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海洋面积大,出现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后期,海洋面积缩小,陆地上出现低等的植物。2.晚古生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海洋面积缩小;中期鱼类进化成能适应陆地环境的两栖类;晚期,气候变干旱,一些两栖动物进化成能适应干燥气候的爬行动物,裸子植物出现,蕨类植物繁盛,形成森林,是地质历史上重要成煤期。古生代末期,物种大灭绝,95%的物种消失,古生代由此告终。【三、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意为“中间的生物时代”】01 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解体,位置漂移。02 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03 中后期—出现鸟类、小型哺乳动物04 裸子植物兴盛,主要的成煤期05 末期,物种大灭绝,绝大多数物种消失,恐龙的消失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四、新生代(距今6600万年至今)是“最近的生物时代”】01 联合古陆完全解体,大陆漂移,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现代基本的地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等。02 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哺乳动物快速发展。03 第四纪人类出现,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气候寒冷期,冰川范围扩大,海平面下降,生物向低纬度迁移;气候温暖期,冰川范围缩小,海平面上升,海水浸没低洼地。宙 代 纪 距今年代/百万年 生物发展阶段动物 植物显生宙 新生代 第四纪 2.58 人类时代 被子植物时代新近纪 23.03 哺乳动物时代古近纪 65.5中生代 白垩纪 99.6 爬疗动物时代 裸子植物时代侏罗纪 199.6三叠纪 251.0古生代 二叠纪 299.0两栖动物时代 蕨类植物时代石炭纪 359.2泥盆纪 416.0鱼形动物时代志留纪 443.7 藻类植物时代奥陶纪 488.3无脊椎动物时代寒武纪 542.0前寒武纪时期,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商' 4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知识拓展】恐龙灭绝之谜距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包括恐龙在内的75%~80%的物种灭绝,长达约1.4亿年之久的恐龙时代随之终结。关于这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有多种假说-“气候变迁说”“地磁变化说”“陨石撞击说”“酸雨说”“被子植物中毒说”等,其中“陨石撞击说”得到了较多科学家的认可。【活动探究】引导学生完成教材19页活动探究,填写空白部分内容,会议不同年代典型生物演化特征与地貌格局变化。结合思维导图概括梳理知识体系,整理课程内容。【学生活动】结合所学知识与课本内容完成填图训练,补充笔记。课堂小结:地质年代 前寒武纪距今5.41亿年 演化特征 大气、海洋、陆地慢慢形成,成矿时期(金属矿产) 蓝核生物制造氧气 多细胞与真核生物出现古生代距今2.52亿年 早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海陆变迁,形成联合古陆 晚古生代:海洋面积缩小,鱼类向两栖类和爬行动物进化蕨类植物繁盛,裸子植物出现,第一次成煤时期古生代末期: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中生代距今6600万年 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 爬行动物盛行(恐龙),裸子植物繁盛,第二次成煤时期新生代 板块漂移,形成现代海陆格局,气候出现冷暖变化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占据优势地位随堂练习:见课件。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地层) (研究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 (化石与地质年代表)(化石) (存留在沉积岩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地球历史)(沉积岩) (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前寒武纪) (地球的演化历史)(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课后反思】本节课是新教材的新加内容,课前需要查阅相关专业的书籍,多见新题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