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 人口迁移【学习目标】1. 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影响。2. 结合图表或资料,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3. 结合图表或资料,分析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结合实例,运用人口迁移的相关原理,分析某区域人口迁移的现象。【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图片:“2017年我国春运场景之一”。2017年春运期间,我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约27亿人次,真是名副其实的全国人口大规模移动。思考:这种春节期间回乡过年或外出旅行的人口移动属于人口迁移吗?人口迁移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新课讲授:【什么是人口迁移】(一)概念(教师)出示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思考:大家再想想刚才说的春运期间的人口移动,属于人口迁移吗?为什么?(学生)我国春运期间的人口移动,不属于人口迁移。它不涉及人口居住地长期或永久变动。(教师)归纳总结:对比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相同点: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都是人口在空间上发生位移。不同点:人口流动是人口在地区之间所作的各种各样短期的、重复的或周期性的运动。人口迁移是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判断人口迁移需要三个条件:1.改变居住地;2.改变居住地持续一段时间(通常为一年);3.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二)分类(教师)提问: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以将人口迁移分为哪两类?(学生)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三)影响(教师)大家知道郑州市常住人口有多少吗?出示资料: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11月1日,郑州市常住人口为1260.1万人,与2019年的1035.2万人相比,增加224.9万人,增长21.7%。近年来,郑州常住人口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测到2035年郑州市常住人口将会达到1800万人。郑州市人口增长的途径是什么?(学生)自然增长和人口迁入,主要是人口迁入。(教师)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入区;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出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活动探究:认识人口迁移的影响展示图片“人口迁移产生的不同影响举例”。(教师)人口迁移除了影响区域的人口数量外,还会有什么影响呢?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中展示的说法,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略(教师)归纳总结如何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时,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第一,辩证思维,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二,区域角度,从迁入地和迁出地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三,可持续角度,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来分析。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有利影响 提供大量劳动力,缓解迁入地劳动力短缺的状况;为城市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条件迁入地 减轻迁出地的资源环境压力;有助于不同地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不利影响 给迁入地带来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设施负担、城市管理难度、生态环境压力 可能导致迁出地人才外流;年轻人的迁出致使迁出地劳动力减少【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展示图片:“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示意”。(教师)人们为什么要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呢?推拉理论解释了人口迁移的原因。推拉理论中的推力和拉力分别指什么?(学生)推力指迁出地迫使人们迁出的不利条件;拉力指迁入地吸引人们迁入的有利条件。展示图片:“主要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教师)结合图片,总结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都有哪些?思考哪些因素会成为人口迁移的障碍?(学生)推力因素有战争、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贫困等;拉力因素有食物充足、工作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条件好、社会稳定(和平)等。障碍有距离远、语言不通、交通不便等。(教师)不同的人在作出迁移决策时,往往考虑不同的因素。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老师给出的图片和案例总结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具体因素都有哪些?(学生)结合图片和案例,讨论完成。(一)自然因素1.气候(教师)展示图片和案例:美国东北部的老人退休后向南部和西部“阳光地带”迁移。思考:气候对人口迁移有何影响?(学生)气候影响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气候变化引起的人类迁移活动近年来逐步为人们所重视。例如,美国东北部的老人退休后向南部和西部“阳光地带”迁移。2.资源(教师)展示图片和案例: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因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的人口移动。思考:资源对人口迁移有何影响?(学生)矿产资源的开发和枯竭、淡水资源的分布及变化等,都会引起人口的迁入和迁出。3.环境问题(教师)展示图片和案例:宁夏南部西海固地区的人民,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到闽宁镇。思考:环境对人口迁移有何影响?(学生)环境移民是由于环境恶化,部分区域出现的一种特殊的人口迁移类型。其原因包括生态环境退化、环境污染等。4.自然灾害(教师)展示图片和案例:汶川地震幸存者离开了他们世代生活的故乡;爱尔兰的土豆大饥荒和移民潮。思考:自然灾害对人口迁移有何影响?(学生)地震、火山、旱涝、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会迫使人们离开家园,到异地安家。(二)人文因素1.经济(教师)展示图片和案例:美国劳动力的每小时收入大约是墨西哥的8倍,如此巨大的收入差异促使墨西哥大量移民流向美国。思考: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有何影响?(学生)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起主导作用。各地区之间普遍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2.政治(教师)展示图片和案例:巴西迁都巴西利亚,随后大量外州移民涌入;我国三峡工程的修建,出现了三峡移民等。思考:政治因素对人口迁移有何影响?(学生)政治中心的改变、政治迫害、国家政策等都会导致人口的迁移。3.军事(教师)展示图片和案例:2011-2017年, 饱受内战摧残的叙利亚,有400 多万人逃离家园,约占该国总人口的1/5。思考: 军事因素对人口迁移有何影响?(学生)在政局动荡、战争频发的地区,常常发生大规模的人口迁出。4.文化(教师)展示图片和案例:印巴分治成为两个受不同的宗教政权统治的国家,大量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思考:文化因素对人口迁移有何影响?(学生)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种族和民族差异等因素会导致人口的迁移。5.其他思考:还有其他因素会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吗?(学生)讨论(教师)婚姻是影响青年人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投亲靠友、交通和通讯等都会导致人口的迁移。活动探究:分析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师)展示图片:“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美国洛杉矶城市景观”美国本土人口迁移非常频繁,曾出现几次迁移的高潮。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人口大规模西移;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向城市;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南部人口大量迁往北部;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油气资源丰富、新兴工业兴起的“阳光地带”。结合背景资料,归纳美国不同阶段国内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填入表1.1。阶段 流向南北战争时期 东→西2.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学生)1.表1.1 美国不同阶段国内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阶段 流向南北战争时期 东→西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乡村→城市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南部→北部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 东北部→南部和西部2.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入南部和西部。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冬季严寒,工业密集,环境污染严重,地价上涨等推力因素,使得人口大量迁出;西部和南部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新兴工业发展,纬度低,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等拉力因素,使得人口大量迁入。【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一)国际人口迁移(教师)展示图片:“15-19世纪人口向新大陆迁移示意”。思考:总结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迁出地、迁入地。(学生)19世纪以前的国际人口迁移特点: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原因:随着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欧洲殖民主义扩张、贩卖黑奴。主要迁出地:旧大陆 (欧洲、非洲、亚洲)。主要迁入地:新大陆 (美洲、大洋洲)。(教师)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欧洲人口继续迁移至美洲和大洋洲等地。(教师)展示图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成为人口净迁入区”。思考: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迁出地、迁入地。(学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原因:经济的差异。主要迁出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迁入地:北美、欧洲。(教师)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成为人口净迁入区。近年来,由于战乱等原因,西亚、北非的大量难民迁往欧洲。(二)国内人口迁移(教师)展示图片:“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思考:中国1949年至80年代,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主要流向。(学生)中国1949年至80年代的国内人口迁移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原因:国家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主要流向: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东北等地。(教师)展示图片:“2005-2010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率分布”。思考:中国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主要流向。(学生)中国改革开放至今的国内人口迁移特点: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自发流动。原因:改革开放;工业化和城镇化;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主要流向:农村迁往城镇,内地迁往沿海。活动探究:请参考教材15页的调查步骤,课后完成家庭人口迁移情况的调查。随堂练习:见课件。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影响,又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了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最后通过图文材料总结了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1.2 人口迁移一、什么是人口迁移1.概念2.分类3.影响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资源、环境问题、自然灾害2.人文因素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其他(婚姻、家庭、交通等)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1.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以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国内人口迁移中国1949年至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至今【课后反思】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导入,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本节课案例和活动较多,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课堂时间的掌控,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减或调整为课后思考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