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口容量 全国通用 同步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人口容量 全国通用 同步教案

资源简介

1.3 人口容量
【学习目标】
1. 结合实例,说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2. 结合实例,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世界第70亿宝宝”。
照片中这位婴儿是“地球村”的第70亿位居民,于2011年10月31日凌晨诞生。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为“世界70亿人口日”。随着“第70亿宝宝”的降生,地球正式进入了“后70亿人口”时代。
思考:我们的地球家园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我们的地球家园适合养活多少人?
新课讲授: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一)概念
提问:阅读教材16页内容,找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学生)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撑能力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来表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展示图片:“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承载力”。
思考: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假设情景a:在人口数量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前,可以努力控制人口,最终人口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保持稳定;假设情景b:人口增长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最终由于饥荒、极冰、污染和资源枯竭,造成人口大量减少,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重新建立。
(二)影响因素
1.自然资源状况
(教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哪些最基本的条件呢?这些条件都是由谁提供的呢?
(学生)空气、淡水、粮食等。它们都来自于自然环境。
(教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资源状况。一般来说,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就如同木桶能够容纳多少水一样,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所决定的。
展示图片:“木桶的短板效应”。
思考:1.假如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短板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2.如果要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自然资源“短板”问题?
(学生)1.“短板效应”的道理:资源木桶的最短板,直接决定着木桶装多少水,也就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2.途径:人类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资源,从而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教师)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怎么估算?举出相应的例子。
(学生)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例如,水资源是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依据。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教师)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还可能发现新的资源,从而扩大资源环境承载力。科技水平的提高促使交通运输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区域间的贸易往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
思考: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都不足,那么日本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一定很小吗?为什么?
(学生)日本通过大量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提高了本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从而承载了大量的人口(2021年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6亿)。
3.人均消费水平
(教师)资源环境承载力总是相对于一定的消费水平而言的。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相对于不同消费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显然是不同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思考:如果按照美国人的消费水平来生活,印度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
(学生)如果按照美国人的消费水平来生活,印度所能容纳的人口就要比现在少得多;这是因为美国人在吃、穿、住、行和娱乐等方面消耗的资源之多,与其人口数量是不成比例的。
(教师)小结: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自然资源状况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社会经济和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科技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人均消费水平 负相关 人均消费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教师)从全球尺度来讨论,把全球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呢?对于这个问题,由于假定条件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估计结果。
讨论:读教材18页图片“对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不同估计”,你赞同哪种估计?为什么?
(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辩论。
(教师)三种观点的估计结果没有对错之分。我们要学会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人口合理容量】
(一)概念
(教师)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到底适合养活多少人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概念。从教材18页找出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学生)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教师)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如下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某一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二)研究意义
(教师)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根据区域自然资源状况进行大概估算,那么人口合理容量应该如何估算呢?
(学生)很难估算。
(教师)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那么是不是人口合理容量就不重要了呢?研究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何在?
(学生)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口合理容量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教师)展示图片“世界人口增长示意”,从图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教师)不管人口数量具体是多少才合理,我们首先要有人口合理容量的意识。敬畏人口合理容量,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现代社会已经出现了人口过快增长,由此引发了严重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谋求人口的合理容量,这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三)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教师)如何保持人口合理容量?
(学生)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活动探究:讨论我国人口多少才合适。
我国人口众多,一些人认为这是个大负担,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沉重压力;但也有人认为,适当的人口增长可以带来人口红利,即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较轻等,是能够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利好因素。我国人口究竟多少才合适?
思考:1.收集有关我国人口政策的宣传图片,了解人口政策的调整情况。
2.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谈谈你对我国人口政策的理解。
3.确定我国人口合理容量要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讨论。
随堂练习:
见课件。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影响因素,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研究意义及保持措施,要能够结合实例明确二者的区别。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1.3 人口容量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
2.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等
二、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
2.研究意义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可适当增加学生讨论环节,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学生做题正确率不高,可适当增加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