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城镇化(第一课时) 同步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城镇化(第一课时) 同步教案

资源简介

2.2 城镇化(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城镇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城镇化的意义;
2.结合实例或图表材料,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特点;
3.结合实例或图表材料,分析世界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资料,分析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结合实例,说明城镇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案例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平顶山的图片
(师)这张图片同学们应该不陌生吧,没错就是我们的平顶山。对于这个我们生活了十几年的城市,你们了解吗?或许你了解它的今天,但是对于它的过去你知道吗,那今天我们不妨就回望历史去了解平顶山的前世今生。
展示图文材料“平顶山的前世今生”。
平顶山的“前世今生”
新中国成立后,平顶山分属洛阳专区、许昌专区。
1953年大规模开发平顶山煤田;
1954年成立平顶山煤矿筹备处;
1956年成立中共矿区委员会;
1957年设立平顶山市;
1969年设置新华区和卫东区;
1971年建立西区。
1994年郊区更名为湛河区;
2002年,建设新城区。
我们都知道平顶山是因煤而建,以煤而兴。7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沉睡的荒野。仅有数座小煤窑。随着煤炭的大规模开发,这个地方不断发展,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平顶山。通过图片让我们来感受一下。从这些图片和资料我们可以看到,70年的时间,一片沉睡的荒野变成了今天这个流光溢彩的大城市。70年的时间里它经历了什么?——没错,城镇化。
新课讲授:
【城镇化的意义】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31-37页,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城镇化?城镇化的标志有哪些?最重要的指标是哪个?
2.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3.城镇化对区域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4.城镇化进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5.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有何不同?
6.目前我国城市化正处在哪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产生了
哪些城市化问题?
(生)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以上问题。
(师)学习城镇化的意义,我们首先了解什么是城镇化。
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师)那么我们怎么知道一个地方发生了城市化呢?也即城市化的标志是什么?我们来看以下教材上的图2.11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不难得出城市化的标志。
(生)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这些都是城镇化的具体标志,但是我们在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时,用的是哪一个指标呢?没错,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作为重要衡量指标。
(过渡)那刚刚分析过程中我们提到了,城市化会发生,主要是由于人口从乡村向城市的迁移,人口为何会从农村迁往城市呢?也即推动城市化发生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呢?
展示图表:图2.12部分国家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2014年)。
(提问)从图中同学们可以看出城镇化与工业化、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何关系?
(生)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工业化水平高,可以吸引更多人到城镇就业,城镇化水平就高,工业发展越好,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
(师)展示区域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图,总结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社会的进步。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过渡)城镇化和区域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和工程设施等待建设,这对区域经济发展会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教材33页图文资料分析。
(生)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总结)教师引导并总结,课件展示城镇化的意义。
①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拉动社会内需等。
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可提高土地、水资源等利用效率。
③改善城乡居住环境:通过平整土地、修建基础设施、加强绿化等措施改善居住环境
④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城镇就业机会多,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设施完善;随着城镇化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减小、价值观逐渐趋同等。
(过渡)刚刚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城镇化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是有关系的,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又来了,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又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部分“世界城镇化进程”。
【世界城镇化进程】
城市化是 一种全球性的现象,但是在城市起源后的几千年里,城市发展的非常缓慢,直至工业革命以后,城市化开始迅猛发展。
(师)结合教材P34内容,引导学生简单分析世界城镇化的发展。
18世纪中叶之前,比例低;
18世纪中叶开始,欧美各国加快;
19世纪,城镇人口增加了340%;
1900年,城镇化水平13.3%;
二战后,城镇化速度、规模、范围达到空前的程度;
2016年,城镇化水平54.3%
(合作探究1)世界城镇化进程
布置任务:小组合作,结合教材P35内容,讨论完成以下两个问题。
1. 城市化进程可分成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城市化水平的起止值是多少?
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2.就城市化的整个过程而言,城市化发展速度有什么变化规律?
(学生分组活动)
(教师点拨)
(小组展示)
城市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问题
初期阶段 低 30%以下 慢 向郊区缓慢扩张 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布置
中期阶段 提高 30%-70% 快 迅速扩大,出现郊区城市化 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
后期阶段 高 70%以上 慢 缓慢,出现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现象 中心城市衰落、 市中心空洞化
(教师补充)在不同的时期,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不相同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扩展模型,同学们要特别注意这几个名词的内涵和对应的问题。城镇化、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以及再城镇化。
(过渡)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城镇化都会经历这样的发展过程,但是因为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目前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
(合作探究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分析下图所显示的信息,结合教材P34-P35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从城市化快速发展开始的时间、当前城市化水平、当前城市化发展的速度三个方面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2.判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目前各处于哪个阶段?
(学生分组活动)
(教师点拨)
(小组展示)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早,当前水平高,当前城市化发展速度慢。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晚,当前水平低,当前城市化发展速度快。
(教师补充)目前发展中国家处于郊区城镇化阶段,发达国家处于逆城镇化阶段,极个别城镇处于再城镇化阶段。
(案例探究)英国的城镇化进程。
阅读P36“英国的城镇化进程”的“案例”,完成以下问题:
(1)请概括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英国城镇化在地域上的变化,并推测城镇化对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文化的影响。
(2)请分析英国吸引人口回到城市的原因。
(学生分组活动)
(教师点拨)
(小组展示)(1)城市数量增多,用地规模扩大,形成城市群(带);第二、第三产业比例上升,城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向乡村扩散。
(2)复兴城市,提升城镇化的功能和内涵;提高城市的土地利用;避免对绿地、森林和农田过度开发;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堂练习:
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C )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的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的
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2.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有( C )
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图示意2025年世界城市分布。回答3~4题。
3.与欧洲相比,南亚( C )
A.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化起步早
C.城市化速度快 D.逆城市化现象显著
4.世界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B )
A.北美洲城市数量沿海多于内陆 B.人口1000万以上城市沿海多于内陆
C.亚洲内陆城市数量少于北美洲的 D.大洋洲的内陆城市数量多于沿海的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城镇化的定义、标志和衡量指标。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城镇化和区域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繁荣、改善环境。通过图表分析,我们掌握了世界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和规律,页认识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城镇化
城镇化的意义
定义
标志
衡量指标
意义
世界城镇化进程
时间变化
空间差异(发达国家vs发展中国家)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较多的图表资料,通过对图表以及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这样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更节省时间,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对数据指向性的分析。另外,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比较多,课前预习任务一定要布置到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