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习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形成的作用。2.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上的体现。3.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上的体现。【教学重难点】重点: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中的体现。难点: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镇景观的影响。【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案例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图片“福建土楼”和“瓦尔帕莱索城市的彩色房屋”。【提问】这两地的建筑景观风格迥异,是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建筑景观的不同特点?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新课讲授:【地域文化概述】(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域文化吗?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课件展示内蒙古草原文化的相关图片。(引导)没错,这些吃的、喝的、玩的等等就是内蒙古草原文化的表现。根据你的理解,思考这几个问题。1.草原文化可以表现在哪些方面?2.草原文化的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有何关系?3.你能说说你理解的“草原文化”吗?(学生回答)1.生产方式、娱乐、民居、服饰、饮食等方面。2.当地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为主,因此农业以畜牧业为主,饮食为乳肉产品;为方便放牧,民居是便于拆卸的蒙古包;为方便骑马和御寒,服装为蒙古袍。3.草原文化是指在草原地区的民族共同创造的一种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包括草原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教师补充)地域文化的概念。地域文化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饮食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过渡)感受地域文化我们可以从景观入手。地域景观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类。课件展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图片。(师)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景观——城乡景观。城乡景观既包括聚落整体,又包括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展示图片上海外滩、周庄、深圳拓荒牛雕塑。(过渡)不同自然环境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给我们生活的城镇和乡村造就了特色各异的景观,并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得我们生活的城镇和乡村具有独特的风貌和个性。因此我们可以从城乡景观的角度来探寻地域文化特色及其影响。【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合作探究)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布置任务:结合图文资料,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以下两个问题。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横断山区;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秋收以后到次年春播以前的休耕时节,是这里的旅游旺季;层层水田映照着蓝天白云,宛如一幅幅油画,吸引了无数游客。问题1. 从上述材料及教材P43-P44中,找出体现红河哈尼梯田以下几个方面地域文化的描述。(生产活动;用水、用地制度;价值观、审美情趣)2. 讨论这些地域文化是否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不同地方传播。(学生分组活动)(教师点拨)(学生展示)1.生产活动:一千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等民族就开辟了梯田,种植水稻。用水、用地制度:①人们发现森林是涵养水源的宝库,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积足够大,水源才能常年不枯,于是民间规定特定范围的森林不得砍伐。②为了缓解用水矛盾,村民修筑了沟渠,连接各家的稻田。每个村都选出一位正直公正、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分水官,负责分配每一田块的用水量。各村之间也有分水的约定。尤其在干旱的季节,分水制度更为重要。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价值观、审美情趣:层层水田映照着蓝天白云,宛如一幅幅油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据材料中“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可知,地域文化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但伴随经济发展,原有生产方式可能需要调整。由于各地自然和人文条件差异显著,梯田文化很难传播,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可以传播。(总结)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红河地区的地域文化就蕴藏在哈尼梯田景观中,可见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之间其实是相互作用的,地域文化影响景观形成,景观又反映出地域文化特色。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展示案例)案例1:例如,在我国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乡村民居多分布在山麓的台地或高地上,而农田则分布在相对较低的平坦区域。阅读图文资料,思考在丘陵地区“宅高田低”的空间布局有何作用?(师)这种“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使得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了一种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月亮湾的村落与农田的位置关系就能很好的反映出人们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生活智慧,这也是地域文化对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的影响。案例2:例如,我国南方传统土楼,以圆楼和方楼最常见,根据左图及教材P45永定土楼介绍,思考城堡式的建筑土楼有何作用?(师)适宜聚族而居的生活和共御外敌的要求,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可见,土楼这一典型民居能够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关系、精神追求。所以地域文化还会深深影响乡村聚落中的典型民居。案例3:宏村位于皖南山区,历史上属于古徽州,因其独特的村落布局和古建筑遗存体现了徽州的地域文化,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师)村中有承志堂、乐叙堂等祠堂,以及南湖书院等,这些建筑组合体现着当地的耕读文化;整个村子的布局与水密不可分,顺地势、水势,引溪流、汇泉水,构建了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村落水系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良好的人居环境。(过渡)相对于农村,城镇的的规模和服务设施等方面都要大得多,城镇景观与乡村景观一样,也同样受到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的影响。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地域文化对城镇景观的影响。【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案例探究1)城镇空间格局与地域文化。阅读教材P48 “人家尽枕河”案例,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人家尽枕河”的意思是什么?2.苏州的自然特征与当地“人家尽枕河”景观之间的关系?3.建筑的粉墙黛瓦体现的文化含义是什么?4.“人家尽枕河”景观在当下的意义是什么?(学生分组活动)(教师点拨)(小组展示)1.居民房屋都临河建造。2.临河设镇,方便取水和航运,建筑材料也多用砖石和木材,建筑颜色多白色和青色,整体色彩基调与周围自然山水和谐相生,融为一体。3.苏州多河流,居民临水而居,粉墙黛瓦互相辉映。建筑本身用白灰抹墙,用黑瓦遮盖住房顶,这种黑白的建筑风采,与中国水墨画相似,更适合江南水乡的气质和神韵。4.苏州城市建筑的布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对它的研究能够提高人们对城镇景观价值的认识、保护和利用,从而使建筑和景观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广泛关注。(总结)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地域文化同样会对城镇的空间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展示图片:紫禁城鸟瞰图,紫禁城在北京城的位置和形状反映出什么样的地域文化呢?(生)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思想讲究天圆地方,北京城市的整体形态为方形。紫禁城内部的建筑也都呈方形,坐北朝南。城市布局也是以象征皇权的紫禁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案例探究2)城镇色调与地域文化。课件展示浙江乌镇景观和意大利弗罗伦萨景观以及智力瓦尔帕莱索的城镇景观,提出问题:你知道这种五颜六色的建筑景观和当地的地域文化有何关联?(生)地域文化也会影响到城镇建筑的色调。(案例探究3)城镇建筑与地域文化。课件展示老北京四合院的图,四合院的布局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生)地域文化会影响城镇民居。课堂练习:1. 荷兰因为地势低洼,留传下了一种独特的习俗:穿“木鞋”。荷兰人穿“木鞋”是为适应冬天寒冷潮湿、地上结冰的地理环境。这说明(A) A.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B.地域文化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无关C.地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D.此种地域文化的范畴不是单一要素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1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2~4题。2. 图1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D)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3. 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B)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4. 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D)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课堂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域文化的概念,然后从很多具体的城乡景观案例中了解到地域文化会影响到城乡景观的形成,同样城乡景观也在反映着当地的地域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们无不展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地域文化概述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课后反思】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案例探究的形式展开教学,课本上提供的案例资料较为简单,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提前查阅资料的任务,这样在进行案例探究时更容易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在预设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