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资源简介

4.2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布局如何影响聚落的发展。
利用资料,说明我国大力发展现代交通的成就、意义及一带一路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交通运输布局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交通运输布局如何影响聚落的发展。
难点:铁路提速对客货运输的作用,“一带一路”的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活动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从唐朝诗人徐凝的这句诗中,可想当时扬州的繁华。此后1 000多年,扬州在我国城市中的繁华地位不减,“下扬州”成为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以至平民百姓的梦想。然而,至近代,扬州的繁华地位逐渐被上海、苏州等城市所取代。
提问: 1.扬州从未成为国家的行政中心,为何能繁荣达1000多年?
2.历史进入近代,是什么改变了扬州的发展条件,使其繁华不再?
(老师)这里先告诉大家,扬州的兴衰与其交通地位变化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章第2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新课讲授: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活动)请大家阅读材料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交通运输从哪些方面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材料)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通运输越便利、快捷,经济各要素的流动速度越快、耗时越短、效率越高,实现的产值也就越大。
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甚至世界各地。
交通运输本身也是重要的产业,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经济拉动效应明显。
(学生回答)三个方面
1.提高经济要素的流动效率
2.扩大区域经济辐射范围
3.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教师点拨)强调经济要素有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资本等。
(合作探究1)请结合广西凭祥的图文资料,小组合作探究:
凭祥,县级市,沿边对外开放城市,是我国通往越南及东南亚最大和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凭祥以进口东南亚木材及生产木制家具闻名。
1.凭祥成为我国重要陆路口岸的支撑条件是什么?
2.哪些因素促使凭祥成为我国著名的木质家具产地?
(学生活动)
(教师点拨)
(第一组展示)
1.凭祥成为我国重要陆路口岸的支撑条件是什么?
临边的位置、便捷的通向国内国外的陆路交通、开放政策。
2.哪些因素促使凭祥成为我国著名的木质家具产地?
对外开放城市;位于中越边境附近,邻近越南等木材产地;有国际铁路经过;与国内有铁路、高速公路、国道联系,交通运输便利;有家具制造基础。
(活动)请大家按课前布置的任务,开展讲述活动。由第二组给大家介绍一下“一带一路”。
(第二小组展示)讲述“一带一路”。
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公路、铁路、航空、水路油气管道,以及电网、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与沿线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
(活动)请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说出我国现代交通建设成就及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第三小组展示)
我国自20世纪末以来,大力投资建设全国高速公路网、全国高速铁路网,以及西气东输、村村通等重大交通运输工程,不仅促使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而且有效地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过渡)通过大家的讲述,我们知道近几年我国的交通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不仅促使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而且有效地带动中西部地区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发展和脱贫致富。另外在大力进行交通建设的同时,我国铁路六次提速,以满足不断增加的运输需求。
(课件展示)“我国铁路六次提速统计图”
合作探究2:读我国六次铁路提速图,各学习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区(东部、中部、西部)和地形(平原、山区)两方面,归纳铁路提速线路的时空分布特点。
2.简析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
3.简述铁路提速对客货运输的作用,由此讨论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小组4、小组5、小组6分别回答1、2、3题。
(学生活动)三个小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成员进行汇报。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纠正、补充,评价。
(教师)请大家看看参考答案。
1.从地区(东部、中部、西部)和地形(平原、山区)两方面,归纳铁路提速线路的时空分布特点。
分析:由东部地区铁路线路提速逐渐推进到中部地区,最后两次提速再从中部地区转向东部地区;大多数铁路提速路线集中在东部较为平坦的平原地区,第三次第四次铁路提速路线经过局部山区及盆地地区。
结论: 我国铁路提速线路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2.简析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
我国东部平原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数量多,客货运输需求量大。平原地区铁路提速条件优于山区。
3.简述铁路提速对客货运输的作用,由此讨论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铁路提速减小了单次运输时间,提高了客货运输效率,缓解了交通运输紧张状况,
促进作用:1.提高经济要素的流动效率。2.扩大区域经济辐射范围。3.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过渡)下面我们学习本节课的第二个内容,看交通运输是如何影响聚落发展的。
【影响聚落发展】
(活动)请在阅读材料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交通运输从哪些方面影响聚落发展。
(材料)交通枢纽是旅客和货物集散、周转的地方,服务于客货集散的餐饮、旅馆、装卸、包装、批发和零售等行业便在交通枢纽集聚,形成聚落。
在客,货吞吐量大的交通枢纽,还会集聚与货物相关的制造业,并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
我国石家庄、株洲就是依托铁路枢纽发展起来的,沿海、沿江的许多城市则是依托港口才得以发展兴旺的。
重要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会引起区域内客、货运输方向和集散地的变化,从而促使商业网点甚至商业中心城市的出现变化。
(学生活动)
(第四组展示)
1.交通节点易于形成聚落
2.交通枢纽易于发展成大城市
3.交通线发展,则城市发展;交通线衰败,则城市地位下降
(老师)补充交通节点形成的城市,如石家庄、郑州、株洲等。
(活动)在国际上,新加坡则是依托港口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案例,下面,由大家推荐一个小组,由这个小组的代表结合预习给大家讲一讲“新加坡的发展”。
(第五组展示)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新加坡利用扼马六甲海峡的有利位置,推行出口导向型工业战略,依托港口优势,重点发展与石油运输和港口服务相关的炼油、石油化工、修造船、钻井平台制造等工业。工业的迅速发展还带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新加坡由此成为马六甲海峡最重要的港口,是联系亚、欧、非、大洋洲的航海枢纽,近些年经济社会持续繁荣。
(教师强调)这说明 : 交通枢纽易于发展成大城市,交通线发展,则城市发展。
(合作探究3)“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从唐朝诗人徐凝的这句诗中,可想当时扬州的繁华。此后1 000多年,扬州在我国城市中的繁华地位不减,“下扬州”成为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以至平民百姓的梦想。然而,至近代,扬州的繁华地位逐渐被上海、苏州等城市所取代。
1.扬州从未成为国家的行政中心,为何能繁荣达1 000多年?
2.历史进入近代,是什么改变了扬州的发展条件,而使其繁华不再?
(学生活动)
(教师点拨)
(第六组展示)
1.历史时期因京杭大运河兴盛,扬州成为繁华的港口和商业城市,所以扬州从未成为国家的行政中心,也能繁荣达1 000多年。
2.近现代因运河淤塞和海运、铁路、公路的兴起,扬州运输地位下降,所以扬州繁华不在。
(教师补充)这说明交通线发展、则城市发展,交通线衰败则城市地位下降。
(老师)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下边我们做课堂练习。
随堂练习:
见课件。
课堂小结:
(教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 交通运输建设既能促进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又能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2.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相关聚落的发展影响深远,交通枢纽易于形成聚落;交通线发展,则城市发展;交通线衰败,则城市地位下降。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4.2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1.提高经济要素的流动效率
2.扩大区域经济辐射范围
3.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二、影响聚落发展
1.交通节点易于形成聚落
2.交通枢纽易于发展成大城市
3.交通线发展,则城市发展;交通线衰败,则城市地位下降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的第二节课,强调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和聚落发展的影响,学生通过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和讲述、讨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起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的同时,联系了实际,尤其是通过学习我国大力发展现代交通的成就、意义及一带一路的作用、脱贫、新农村建设等内容,增加了同学们的自豪感,这是本节课的亮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