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教案

资源简介

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学习目标】
1. 运用资料,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缘由。
2. 说出可持续发作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并能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学会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评价人类行为。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及原则。
难点: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提问)你期望什么样的未来?
(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期望的未来。
(教师)展示幻灯片,播放视频。
(过渡)同学们都期望美好的未来、幸福的未来,我们该如何实现它呢?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新课讲授: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教师)结合幻灯片,为大家介绍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过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物质财富,也面临着空前严峻的环境问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的威胁不断加剧。环境问题是人地关系不协调的突出表现。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如果单纯依靠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去修复遭到破坏的环境,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这才使得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
(教师)展示幻灯片,了解环境与发展国际大事件。
(提问)那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它有什么内涵?
(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回答。
(教师)展示幻灯片,进行补充讲解。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
(过渡)了解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方面的内涵,我们要遵循什么原则去实现它们呢?
(教师)展示材料,结合图片,分别讲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2.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3.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同时,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这就要求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可持续发展道路】
(过渡)实现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世界各国纷纷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教师)展示图片材料(课本P102图5.9)。
(提问)政府、企业、公众各担负着什么职责呢?
(学生)结合图片回答。
(过渡)为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人类已经做了很多的尝试。有哪些措施是现在人类的共识?具体要怎么做呢?
(教师)展示材料,结合教材,逐一进行分析。
1.消除贫困: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环境恶化又会阻碍这些国家的发展。因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从公平性原则看,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活动探究(一)
读图(课本P105图5.12)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思考)我国政府在消除贫困领域已取得巨大成就,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图中措施对消除贫困有哪些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展示)增加就业,增加经济收入,提高文化素质,改善生活环境等作用。
2.发展绿色经济:人们将基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经济称为“褐色经济”,提出与之相对的“绿色经济”。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补充:清洁生产、生态农业
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生态农业:用生态学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3.提倡可持续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可持续消费旨在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每个人都需要从日常生活出发,转变消费习惯,崇尚绿色消费,成为可持续消费的践行者。
活动探究(二)
(思考)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可持续消费倡导“减量、回收、再生”的原则。那你还能列出日常生活中的可持续消费行为吗?
(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进行思考,自主发言。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及原则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学会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评价人类行为。
随堂练习:
课件后附带的习题,提问同学,检测本节课学习情况。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人地关系的演变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消除贫困
2.发展绿色经济
3.提倡可持续消费
【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先从《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开始导入,然后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教材先分析政府、企业、公众在可持续发展实施中的关系,然后提出几条广为大众接受的具体措施,并分别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讨论,最后通过两个活动探究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