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措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措 教案

资源简介

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措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及其地理背景。
2.结合实例,说明维护海洋权益、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重要意义。
3.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主体功能区的分类及依据。
2.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及举措。
3.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难点:1.运用不同的专题地图及案例了解我国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2.理解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201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政府公布了环境日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也反映了我国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为了达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我国制定了若干项国家发展战略,你能说出一两项吗
(学生)尝试回答自己所了解的国家发展战略。
(教师)我国有很多战略,目前主要有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等。这节我们就来学习部分国家战略。
新课讲授:
【建设主体功能区】
(教师)播放主体功能区的相关视频。
(提问)1.什么是主体功能区?
2.主体功能区的作用是什么?
3.主体功能区的确立会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根据视频介绍和自己的预习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
(学生展示)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称之为主体功能。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主体功能的确立会综合考虑:土地适宜开发的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经济发展水平。
(过渡)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区域差异大,主体功能区的确立需综合考虑我国地理国情和国土开发状况,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我国的具体情况。
活动探究(一)
读下列四幅图(P110图5.18)分析我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地理背景。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小组展示)我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地理背景:适宜开发的土地少,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过渡)依据地理国情和国土开发(开发指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状况,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
(教师)结合幻灯片,并对划分的四类主体功能区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行讲解。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过渡)为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各有侧重的区域发展战略,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
(教师)展示图片并介绍长江经济带基本概况及发展规划。
(提问)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势条件。
(学生)结合课本图文和自己的预习回答问题。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势条件: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教师)展示图片,并介绍长江经济带取得的成效,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
拓展延伸: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教师)展示材料,带领学生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利条件,并介绍其取得的成效。
京津冀地缘相接,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互补性强;河北土地广,对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作用明显。
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加上雄安新区横空出世、北京大兴机场正式通航,京津冀协同发展越行越稳。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过渡)中国作为一个临海国,当然也少不了制定一些与海洋相关的发展战略。海洋不仅美丽,而且富饶,有人称之为“能量的源泉、未来的粮仓”。在陆地资源开发程度接近饱和的今天,开发海洋国土、建设海洋强国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要建设海洋强国,我们首先要客观地了解我国的海洋国情。
(教师)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我国的海洋国情。
(学生)结合材料图片,跟着老师的思路回答。
我国的海洋国情: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自北向南纵跨温带、亚热带、热带三个气候带,季风特征显著,热带气旋影响大;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海洋灾害种类多,包括风暴潮、海冰、海水入侵等;拥有多种海洋生态系统,包括:入海河口、珊瑚礁、红树林等;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教师)材料展示,对我国的“一带九区多点”海洋经济开发格局进行介绍。
一带:指海岸带。
九区:指辽东半岛海洋、渤海湾海域、山东半岛海域、苏北海域、长江口及其两翼海域、海峡西部海域、珠江口及其两翼海域、北部湾海域、海南岛海域。
多点:指重点城市、重点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区。
【维护海洋权益】
(教师)引导学生预习p116教材内容。
(提问)1.什么是海洋权益?
2.现在,各国对海洋权益的争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结合课本和幻灯片内容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
(学生展示)海洋权益是指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对海洋权益的争夺,从过去主要围绕军事目标、战略要地以及海峡通道,发展到更为广阔的海洋资源及其他相关经济利益。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括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
(教师)结合幻灯片,为同学们解释关于海洋权益的相关概念,并讲解中国领海概况及钓鱼岛的相关知识。
(教师)海洋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长远发展大局,那我们应以何种态度对待领土纠纷?
(学生)结合课本表达自己的观点。
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我国与周边国家也存在着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的争议。我国政府一贯主张,与相关国家通过双边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为我们介绍了我国的一些国家发展战略。一、建设主体功能区,包括主体功能区的概念、作用,确定主体功能区的因素、分类;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长江经济地为例进行分析;三、拓展蓝色经济空间,阐述我国的海洋国情,并表明国家对海洋开发的态度和举措;四、维护海洋权益,介绍我国领海的现状,最后论述了维护海洋权益的必要性。
随堂练习:
课件后附带的习题,以提问的形式,来检测学生们对本节课学习情况。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建设主体功能区
1.背景
2.分类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2.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维护海洋权益
【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比较丰富,分成了四部分内容,一是建设主体功能区:先从主体功能区概念开始,然后解释规划主体功能区的作用,之后是确定主体功能区的因素、分类;二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先讲解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目的,然后以长江经济地为例进行分析;三是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先从开发海洋的必要性开始,然后阐述我国的海洋国情,并表明国家对海洋开发的态度和举措,最后通过案例“一带九区多点”的海洋经济开发格局来加深对国家海洋经济开发格局的理解;四是维护海洋权益:先说明对海洋权益诉求的变化,然后阐述了海洋权益及其范围的概念,之后介绍我国领海的现状,最后论述了维护海洋权益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