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说出地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及其代表性岩石。2.运用图文资料,说明壳物质循环的过程。【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难点:三大岩石特点及代表性岩石。【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都知道,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从一个吸收了日月精华的石头里蹦出来的,据说这块岩石是女娲补天时遗留下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也正和石头紧密相关——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新课讲授:【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渡)我们知道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基础,岩石圈包含了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那么在岩石圈中岩石包含哪些类型呢?(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岩石主要分为哪些类型,分别有什么特点,代表性岩石有哪些?(学生)岩石按照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1. 岩浆岩:在地球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喷出地表所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性岩浆岩,例如玄武岩;而沿着薄弱地带侵入其他岩层所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性岩浆岩,例如花岗岩。2.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风化、侵蚀作用,逐渐称为砾石、沙子、泥土等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压实、固结形成沉积岩。按照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沉积岩可分为砾岩、砂岩、页岩等。有些沉积岩是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如石灰岩。3.变质岩: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页岩变质成为板岩,石灰岩变质成为大理岩。(思考)请同学们观看多媒体图片,思考岩石圈内三大岩石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相互有什么关系?(学生)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通过内力和外力作用实现物质的循环转化。岩浆通过冷却凝固作用转变为岩浆岩,岩浆岩则经过外力作用转化为沉积岩,沉积岩在岩石圈深处经变质作用转化为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和变质岩又可以在地表以下的深处经熔融再生为岩浆,在此过程中沉积岩和变质岩间可以互相转化。(教师)总结岩石圈物质循环中有四种作用,冷却凝固→岩浆岩,重熔再生→岩浆,外力作用→沉积岩,变质作用→变质岩。(思考)有人认为岩浆岩是“浴火而生”的岩石,沉积岩是沉积物经压实、固结而来的岩石,变质岩是由老变新的产物;也有人认为一类岩石是由另一类岩石转化而来的。你怎么理解这两种说法?(教师)教师点拨总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在内力、外力共同作用之下,通过与岩浆之间的物质循环,使得岩石圈的物质处于不断循环转换中。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明白了岩石圈内有三大岩石,三大岩石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下能够实现相互转化。随堂练习:课件后附带的习题,提问同学,检测本节课学习情况。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三大岩石1.岩浆岩:花岗岩 玄武岩2.沉积岩:砾岩 砂岩 页岩 石灰岩3.变质岩:板岩 大理岩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冷却凝固→岩浆岩2.重熔再生→岩浆3.外力作用→沉积岩4.变质作用→变质岩【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同时明白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影响下不断地进行转化循还。本节课内容实际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因此在学习时需要我们展示具体事例、图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