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学习目标】1.说出陆地水体的类型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2.运用示意图,解释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3.举例说明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教学重难点】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咸海位于中亚,水域面积曾达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四大湖泊,20世纪60年代以来,湖泊面积不断超小, 1987年,湖泊分成南北两部分, 1998年咸海水域面积缩小至2.98万平方千米, 世界大湖中仅排第八位,目前咸海水域面积仅数千方千米。20世纪60年代以来,咸海为什么会急剧萎缩 新课讲授:【陆地水体】1.水体(教师)水体是指水的空间存在形式;请同学们辨析下列名词哪些是水体?海洋水、咸水、大气水、气态水、河流水、淡水、冰川水;(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补充总结水按照相态可以分为气态水、液态水和固态水;按照矿化度可以分为咸水和淡水;按照空间分布可以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冰川水等等;2.陆地水体的构成(教师)请同学们阅读64页内容和下图,思考:陆地水有哪几种水体?其主体是什么?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哪几种?(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点拨)陆地水体的组成:包括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等。占全球水储量的3.47%。3.自然环境对水体的影响影响水体类型、水量和分布①气候湿润的地区河网密度大,水量丰富;②气候寒冷的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冰川发育;③地势较低的地区容易积水形成湖泊或沼泽,断陷凹地可形成较大湖泊。活动探究(一)案例:贝加尔湖——世界出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图4.3)是2500万年前地壳断陷形成的湖泊。现阶段,区域构造运动活跃,多地震和温泉,湖盆每年宽约2厘米,目前水域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平均水深约700米,最深处超过1600米,目前仍在不断加深。贝加尔湖纬度较高,冬季封冻期长,蒸发量小。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水量达23.6万亿立方米,超过了北美五大湖的总和,是长江年径流量的25倍。①贝加尔湖的成因是什么?②为什么贝加尔湖成为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学生展示)贝加尔湖是地壳断裂下陷而形成的;因深度大且纬度高,冬季封冻期长,蒸发量小成为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4.陆地水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①河流、湖泊、沼泽等调节气候②冰川、河流等陆地水体参与塑造地表形态③其它价值: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等【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教师)俗话说:“井水不范河水”,这句话用地理的视角看对不对?为什么?(学生)结合课本回答,教师点拨总结(教师)陆地水体之间存在水的交换和转化,河流呈线状且流动性好,是连接其他水体的纽带。1.河流与湖泊①湖泊的蓄水价值:湖泊接纳了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并暂时存储起来②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削高补低,使河流流量更平稳,缓解旱涝枯水期:湖泊水位高→补给→河流水位低,给河流补充水量丰水期:河流水位高→补给→湖泊水位低,吸纳过多的河流水量③人工湖泊——水库:可以实现人为调节河流的径流量,汛期蓄水,减小水库下游流量,减小洪涝可能;枯水期,放水缓解下游旱情。④湖泊——发育河流:例如,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活动探究(二)读图和材料思考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洞里萨河位于柬埔寨,是世界少有的因不同季节而逆向改流的河流,每年在六到九月份的雨季里,河水就从湄公河通过洞里萨河流入洞里萨湖,十月到第二年的五月,河水则倒流回湄公河。每年旱季,洞里萨湖湖水经过洞里萨河流进湄公河,补充了湄公河和水量不足,这时湖面长150千米,宽30千米,面积2700到30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米左右,雨季来临,湄公河暴涨,汹涌的河水经洞里萨河倒灌入湖中,从而减轻了湄公河下游的泛滥,此时,洞里萨湖湖面扩大到1万平方千米以上,茫茫湖面宽100千米左右,平均水深10米以上,最深可达11.5米小组讨论:1.说说洞里萨湖与湄公河的相互补给关系?2.河流水与湖泊水的补给关系是什么?关键点看什么?3.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组间点评。(教师)点评、总结。1.雨季湄公河补给洞里萨湖;旱季洞里萨湖补给给湄公河。2.枯水期:湖泊水位高→补给→河流水位低,给河流补充水量丰水期:河流水位高→补给→湖泊水位低,吸纳过多的河流水量3.湖泊调节的是湖泊下游的河流径流量,调节的结果是流量趋于平稳。⑤内陆湖:在内流区,许多内流河最终注入内陆湖。如果入湖河流改道或者断流,湖泊就会感和干涸。现在我们回到课前的问题:咸海为什么会快速的萎缩?(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总结。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注入咸海的锡尔河、阿姆河沿岸逐渐增多的人类活动(尤其是棉花种植)从中取水增多。从而使注入补给咸海的水量大为减少。周边地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荒漠化,不断吞噬咸海。2.河流与地下水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如何?当河流涨水时,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这时,河流补给地下水,把部分河水暂时储存在地下;当河流水位下降,并低于地下水位时,则地下水补给河流。河流与地下水的互相补给,使得部分河流在涨水时水位不至于过高,在没有雨水补给时也能长流不断。河流水与地下水的互相补给关系的意义:削高补低a.在涨水是不至于过高b.在没有雨水补给是也能长流不断注意某些地上河:只有河水补给地下水如黄河的开封河段3.河流与冰川、积雪①冰川、积雪是河流重要的补给水源②冰川积雪对河流的补给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观察下图,归纳冰川和季节性积雪融水对河流补给的变化特征③在高山永久积雪地区,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出现夏汛④在冬季有积雪的地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河流出现春汛活动:了解影响科罗拉多径流的因素。科罗拉多河发源于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源头海拔超过3000米, 自东北向西南流入太平洋,全长2300多千米。上游山区年均降水量400-500毫米,贡献了86%的河流径流量。下游地处温带半干旱和干旱区,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科罗拉多河年内径流量变化显著,夏季径流量出全年的70%。干流上陆续修建了胡佛大坝等多座水坝,图4.7示意胡佛大坝修建前后坝下某断面流量的年际变化。1.说出科罗拉多河上游和下游河流的主要补给。2.科罗拉多河夏季径流量较大的原因。3.比较胡佛大坝建成前后大坝以下河段流量年际变化特征答案:1.科罗拉多河上游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下游主要是雨水补给。2.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因此河流径流量大。3.大坝建成之前,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建成之后年际变化小。河流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主要影响因素 主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图示(以我国为例)雨水 补给 雨季 径流量随降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 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我国分布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积雪融化常形成春汛 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化 纬度较高的温带、寒带地区 如我国东北地区冰川融水补给 夏季 冰川的消融量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加 内陆地区 如我国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补给 全年 由湖泊蓄水量决定 普遍地下水补给 全年 由地下水水位高低决定归纳总结: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的:1.陆地水体。介绍陆地水体的组成以及陆地水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阐述了河流与其他陆地水体之间的交换与转化。最后结合案例说明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随堂练习:课件后附带的习题,提问同学,检测本节课学习情况。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陆地水体1.水体概念2.水体的构成3.水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1.河流与湖泊2.河流与地下水3.河流与冰川、积雪【课后反思】本节课之前已学习过必修一水圈和水循环,其中水循环涉及各种水体的相互转换,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这节课先讲陆地水体的概念、构成、影响,再讲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以河流为纽带讲河流与湖泊、河流与地下水、河流与冰川积雪的补给关系,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陆地水体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水资源的理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