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 第三章 第三节 水资源 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地理 第三章 第三节 水资源 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地理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水资源 第一课时“时空分布不均”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 对象 初二年级学生
课型 传授新课
一、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为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中的第一目内容“时空分布不均”。 主要涵盖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等知识点,此外,本节课的教材内容还包括一个活动,活动任务是请同学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新知识抱有较大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具备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案例分析能力,但地理问题解决能力仍需要通过教师的进一步指导来加强锻炼。
四、教学目标(ABCD模式)
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资料,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通过关于水资源利用的材料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 【难点】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读图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水资源的概念和作用。(5min) 【教师】讲明本节课学习内容和目标: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教师】提问水和水资源是否相同,引出水资源的概念,运用数据向学生说明水资源宝贵的特点。 【学生】思考水和水资源二者的差别,理解水资源的概念,明白水资源的宝贵。 开门见山式课堂导入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8-10min) 【教师】说明中国的水资源在世界的现状与特点。 【学生】明了我国水资源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较少这一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推测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学生】根据我国年降水量图,推测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教师】点明一个国家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大体可以表明这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的知识点,总结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北缺南丰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我国哪个地区更缺水。 【学生】探究思考我国更缺水的地区。理解我国北方地区相比于南方地区更需要水的特点。 通过读图分析法,锻炼学生地理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和地理读图能力、信息获取与归纳总结以及表达陈述的能力,并且,让学生自主的通过读图来推出答案的过程更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形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这一现象的原因的理解。
三、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 (8-10min) 【教师】引导学生推测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学生】根据我国降水量柱状图,推测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北京部分年份降水图,推测我国水资源的年际变化 【学生】明确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教师】总结我国水资源分配的时空特点。
四、活动探究。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8-10min) 【教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76页,对课本的活动进行讨论和探究。 【学生】相互讨论,回答活动栏目中的问题,从对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问题的讨论中理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这一特点的影响,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和问题式探究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并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搜集整理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五、小试牛刀练习(2min) 以下有关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空间分布是西北多,东南少 B.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 C.时间分布是冬多,夏少 D.时间分布是春多,夏少 及时测验,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本堂课的知识
六、课堂总结 (3-4min) 帮助学生系统梳理、回顾总结本节课知识,加强其记忆。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 水资源 一、概念、特点 二、时间、空间分布特点 1.时间:夏秋多,冬春少 2.空间:南丰北缺 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