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创新永无止境导学案(表格式,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创新永无止境导学案(表格式,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2——202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2创新永无止境导学案
周次: 学科: 道德与法治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授课人:
课题 2.2创新永无止境 课型 新手新授新授 新授 课时:1
核心素养与学段目标 政治认同:初步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知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了解改革开放与创新的关系,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重点 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的重要性
难点 万众创新,弘扬创新精神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案
1.我国为什么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 。(2)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①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 方面打下了 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 。②不足: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 、科技发展水平 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 ,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2.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必须落实 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 和 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 和提高 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2)要增强 能力,坚持自主创新、 、 、 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 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 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 环境。3.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的重要性)(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 的培养。百年大计 (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 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 的根本途径(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 的期盼。4.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万众创新 (1)(个人)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 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可以在创新中实现 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 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2)(企业)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 之基、 之道。(3)(时代) 需要弘扬创新精神。(4)(创新目的)创新的目的是增进 ,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 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 的生活创新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1) 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2)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 精神。(3)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 精神。(4)舍我其谁的 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6.创新的时代,我们应怎样对待知识产权 (1)既要 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 自己的知识产权。(2)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 、保护 。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 维护自己的权益
探究案
1.(2022年江苏泰州)2022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也是喜迎中国共产党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一年某中学九(2)班同学拟出一期以“献礼二十大筑梦向未来”为主题的板报,共三个栏目,请你参与其中。【话成就 增自信】第一组同学在栏目一中呈现了两张数据图。分析上面两则图表,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赞家乡 谋发展】第二组同学在栏目二中展示了《泰州市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部分内容。到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76%,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5%,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7件以上,努力建成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策源地、世界级高技术船舶产业创新集聚区。(2)请结合展示内容,运用所学知识,阐明这一行动方案的理论支撑和实施举措。2.(2022年辽宁营口)【探索太空奥秘】建设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做出开拓性贡献。面对一系列全新领域和尖端课题,航天科技人员不懈探索、敢于超越,攻克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难题,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展示了新时代中国航天人的卓越创新能力。中国空间站是中国人的“太空之家”,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我国先后于2013年6月、2021年12月、2022年3月开展了3次“太空授课”活动。“太空授课”影响广泛,不仅关联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而且将“航天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持续不断地为广大青少年播种科学梦想,点燃青春希望。(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怎样的科技现状?(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谈一谈,建设创新型国家应该怎样做?(写出两点即可)(3)材料中的“航天精神”是中国精神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中国精神”指的是什么?(4)“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助力中国梦,你将播种怎样的梦想来实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训练案
1.(2022年泰安)据统计,2021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达到55次,再次刷新历史纪录,位居世界第一。从中国空间站建设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到“天问一号”拓展我国星际探索新旅程,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系列航天成就表明(  )①我国在一些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②我国整体科技实力显著提升,创新型国家目标已经实现③航天科技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战略的重心④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出新步伐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2.(2022年山东泰安)2022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2年我国将着力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下功夫。为此要①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重视核心技术的研发③坚持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④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3.(2021年内蒙古通辽市)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着陆。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这表明( )A. 我国已经成为创新型国家B. 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果显著C. 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D. 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战略的重心4.(2022年黑龙江)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双减”政策的出台体现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是因为教育对于个人而言(  )A.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B.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C.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D.教育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5.(2022年辽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  )①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②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③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④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2年湘潭)小玲同学全程观看了载人飞船回家的现场直播,当宇航员报告“感觉良好”时,她激动地说:“我也感觉良好,我很高兴看到中国已经驶上了创新强国的快车道。”要持续地“感觉良好”,让中国在这条快车道上行稳致远,就需要(  )①保持我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全面领先②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③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④落实好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7.(2022年随州)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近年来,中国航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神州”问天、“嫦娥”揽月、“羲和”逐日……不断刷新太空探索的中国速度,不断拓展人类对时空的认知。这说明(  )①我国已成为科技强国,走在世界科技发展前列②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③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④我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8.(2022年武汉)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开启“超长太空之旅”。他们先后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太空授课和多项科学研究工作,于2022年4月16日顺利返回。这说明我国(  )A.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B.在科技领域全面领先世界 C.积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D.全面建成了创新型国家9.(2022年扬州)◇2021年11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连续21年举办该大会。◇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上述两则时事共同主题为(  )A.落实科教兴国战略B推进依法治国战略C实施健康中国战略D.完善数字中国战略10.(2022年泸州)2022年6月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吉利星座01组的9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该型火箭单次发射卫星数量再创新高。这表明(  )①我国航天科技水平显著提高②开拓创新是航天科技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③我国把创新摆在国家全局发展的中心位置④我国航天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不存在差距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22年南充)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我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是因为教育(  )①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③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④寄托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2022年遂宁)2022年2月14日,遂宁市教师发展大会召开,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通过视频致辞,遂宁市委书记李江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顺应教育“新要求”,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动力。要打造有趣、有情、有理的“三有”课堂,让教学更有温度,课堂更有魅力。国家重视教育是基于(  )①只要接受学校教育,就能取得成功②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③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④教育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唯一因素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13.(2021年甘肃省定西市)2021年4月26日,张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甘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举办“4 26世界知识产权日”集中宣传活动。开展这一活动可以( )A. 直接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B. 处理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纠纷C. 增强公民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D. 杜绝社会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14.(2022年江苏苏州)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顾诵芬,面对国外技术的严密封锁,冒着生命危险,乘战机三上蓝天,组织攻克了一系列航空关键核心技术,开创了中国歼击机从无到有的历史。这对我们青少年成长的启示主要是A.增加知识储备,提高人文底蕴 B.培养创新能力,发扬实干精神C.加大技术引进,共享发展机遇 D.实施科教兴国,提升科技水平15.(2022年四川乐山)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百年变局和疫情相互交织,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需要我们坚定信心、坚持改革开放、按经济规律和大国发展规律踏踏实实办好每一件事情。建设美好中国,青少年应该①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思维方法②继承传统文化,摒弃外来文化③适应世界发展趋势,关起门来搞建设④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创新能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202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1年11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年度《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在专利、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知识产权申请量均居世界首位,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坚持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③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④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中国战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2年云南昆明)“双减”旨在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因为教育是①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②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8.(2022年天津)我国着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中国芯”“智能造”“数据港”等硬核技术加快发展。这表明我国A.坚持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B.科技发展水平已全面领先世界C.已经跨入了世界发达国家行列D.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19.(2022年浙江绍兴)让自主的种子守护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这告诉我们①种子研发是国家工作的中心②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③要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④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预习案1.(1)决定性因素(2)创新 坚实 前列 不强 总体 远低于 任重道远 2.(1)科教兴国 科技 教育 科技进步 劳动者素质(2)自主创新 重点跨越 支撑发展 引领未来 (3)协同机制 法治3.(1)创新人才 教育为本 (2)基石 全面发展(3)美好生活4.(1)深入人心 自我价值 辛勤劳动 (2)持续发展 市场制胜 (3)时代 (4)人类福祉 尊严5.(1)敢为人先(2)批判 (3)团队 (4)责任担当6.(1)尊重 保护 (2)创造 创新 法律探究案 1.(1)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理论支撑:创新驱动是国运所系,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实施举措: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2.(1)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2)①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③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④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⑧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⑨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⑩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3)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例如:我想成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我想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等。训练案1—10 ACBAC CDCAA 11—19 DDCBB ACDC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