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 《水》第3课时 水的性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概念,能说出它们的区别;(2)知道二氧化碳、生石灰、硫酸铜和水的反应以及实验现象,会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学习水的特性;(2)观察记录二氧化碳、生石灰、硫酸铜和水的实验现象,掌握水的化学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水的性质,感受学以致用的乐趣,激发科学探究的精神,养成仔细观察的科学实验态度。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生石灰、硫酸铜和水的反应。教学难点:区别溶液和浊液。三、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科学家用“分”与“合”的思想研究了水的组成,从而了解了水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实水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质之一,想必同学们都能说出水的物理性质吧?板书: 一、水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100°C,凝固点0°C,4°C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g/cm3阅读教材p73 寻找水的一些特殊的性质二、水的特性1.反常膨胀:(水在结冰时密度变小,体积变大) ← 由于水分子的缔合例如:冬季因水结冰膨胀使水管爆裂(水管外包一层保温材料)观看视频:古代,用水的反常膨胀开采石料2.比热容大(能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变化小过渡:鱼儿,水草能在水中存活,说明水中溶有氧气,其实很多物质都能溶于水。如:生活中常见的饮料、注射用药水等。如图:饮料配料表很多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说明水有很好的分散性。3.极强的溶解和分散其他物质的能力。问题:是否所有物质分散在水中都能溶解呢?实验: 分别将适量蔗糖、淀粉、植物油加入试管中,各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散体系 特征蔗糖与水混合淀粉与水混合植物油与水混合板书: 溶液:一种物质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固体小颗粒与水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浊液乳浊液:液体小液滴与水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实验:向4只试管(①食盐 ②碳酸钙 ③食用油 ④酒精 )中分别加入适量水,判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乳浊液还是溶液?①溶液 ②悬浊液 ③乳浊液 ④溶液过渡:我们学习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特性,那么,水有哪些化学性质呢?实验1:将一小块生石灰(如下图)加入烧杯中的水里,观察现象。板书:三、水的化学性质1.水与生石灰(氧化钙)反应:CaO + H2O = Ca(OH)2现象:放出大量热实验2:向无水硫酸铜粉末中滴加少量水2.水与无水硫酸铜反应:CuSO4 + 5H2O = CuSO4·5H2O白色 蓝色(五水合硫酸铜)现象:白色粉末变成蓝色。CuSO4·5H2O 五水合硫酸铜 → 结晶水合物 :含有结晶水的晶体(纯净物)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医用酒精中含有水。(提示:酒精和硫酸铜粉末不反应)无水硫酸铜粉末可以用来检验常见的液体或气体中是否含有水分。思考与讨论:两瓶无色液体,分别是蒸馏水、澄清石灰水,如何鉴别它们?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变浑浊的是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的是蒸馏水。继续思考:无明显现象是否表明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3.水与二氧化碳反应:CO2+H2O = H2CO3利用对比的思维方法,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3.1(二)(P30~31)2.收集资料,了解制取硫酸铜晶体的方法,并与同学分享。小结:物理性质 ← 水 → 化学性质↓特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