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202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导学案周次: 学科: 道德与法治 主备人: 审核人: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授课人:课题 6.2共筑生命家园 课型 新授 课时:1核心素养与学段目标 政治认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明确我国的发展理念,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责任意识: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难点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预习案1、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 作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 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人与自然 , ,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 。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 为准则,以 、 为目标。 (2)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 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3)贯彻创新、协调、 、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3.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 的关系。 (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 ,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 ,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3)走 、 、 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4)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实行 、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5) 建设 、 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探究案1.(2022年湖南怀化)一群野生亚洲象从云南西双版纳北移的新闻,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亚洲象北移途中工作人员的精心守护、沿途群众的动物保护意识、大象簇拥着小象抱团睡觉的温馨画面,都深深打动了人们。在云南“遮吃”的北迁野生亚洲象成为全民瞩目的“网红”。这支“旅行团”不仅萌翻众人,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画面。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2022年湖南衡阳)材料一2021年8月3日上午,湖南省召开第一次总林长会议,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出席。会议指出,全面推行林长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我国生态文明领域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全省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生态强省和美丽湖南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见到新气象。如今的湖南,以生动的实践诠释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理念。材料二2021年10月27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聚焦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对推进碳达峰工作作出总体部署。2021年“碳达峰”和“碳中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流下去。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方式,抵消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材料三2022年4月27日下午,衡阳市委书记秦国文主持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2022年第六次集体学习,就“生态文明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国家安全”两个专题进行学习。秦国文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认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意义,科学把握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材料共同表明我国坚持了哪些基本国策?(2)建设魅力衡阳,你认为市委市政府应如何落实“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落实具体行动?3.(2022年海南)材料一:海南省PM2s年平均浓度变化图(数据来源:《海南日报》2022年4月8日,《今日海南》2021年10月刊)(注:PM2s是指肉眼看不见、漂浮在空气中的细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这些细颗粒物会直接影响空气质量的好坏。)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要求。2022年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海南要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海南省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利用好中央赋予的先行先试的政策;制(修)订多项涉及生态文明领域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坚持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治化的轨道;谋划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把生态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一项项卓有成效的海南实践。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经验做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的数据变化反映了什么?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请列举两例。训练案1.(2022年山东威海)从点燃低碳环保的“微火”,到所有场馆全程绿电供应:从为保护一棵无法移植的古树而改变施工计划,到新建场馆完全可以重复利用……一个个细节的变化,为“绿色冬奥”写下生动注脚。这表明我国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④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已不存在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2022年湖北武汉)下列行为属于公民践行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小京坚持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B.小泽旅游时,随手将废电池扔进草丛里C.小芬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就餐 D.小鹏在食堂取餐过量,大半食物被倒掉3.(2022年山东烟台)2022年,中国将“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为六五环境日的主题。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必须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此,每位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①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②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③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④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破坏环境的行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22年四川达州)你是否还在使用一次性塑料袋?2022年4月,记者走访了达州市部分农贸市场、超市发现,这些消费场所常常摆放一台可降解购物袋领取机,市民通过微信扫一扫,就可免费领取可降解购物袋。开展此项活动有利于①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 ②增强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③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④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2022年四川遂宁)在2021年3月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行动正确的是①应该先要金山银山,再要绿水青山②必须要善待大自然,禁止开发资源③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节能低碳环保④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生态保护红线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6.(2022年恩施州)2022年1月6日,恩施州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夏锡璠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全力打造生态文明样板,加强生态突出问题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为把恩施建设成为美丽湖北绿色崛起的重要一极不懈奋斗。全州人民应( )A.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B.促进乡村振兴,走绿色发展道路,可以先污染后治理 C.坚持绿色惠民,将生态环境作为唯一普惠的民生福祉 D.增强环保意识,倡导节能、环保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7.(2022年赤峰)2021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从此,“人与天谐,天人共美”的国家公园画卷即将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徐徐展开。这说明( )①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明显进步②我国以牺牲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为代价,换取绿水青山③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④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2022年吉林)如图为2019﹣2021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量的相关数据。该数据说明我国( )①近年来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呈上升趋势②近年来清洁能源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③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④已彻底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2022年黔东南州)榕江县某校黄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垃圾分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调查过程如下)。正确的调查顺序是( )①实地考察垃圾分类现状②形成实用调查报告文本③讨论垃圾分类解决建议④网上学习垃圾分类知识A.②﹣﹣④﹣﹣①﹣﹣③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④﹣①﹣﹣③﹣﹣②10(2022年广东)节假日期间,人们在绿地公园、河滩湖岸、露营营地搭起帐篷,与亲朋好友一起露营、烧烤,休闲娱乐,但同时也产生了植被损伤、环境污染、用火隐患等问题。对此,正确的选择是( )①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的人格②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③主动融入社会促进自身发展④享受权利的同时要承担相应义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2年宜昌)历史上的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后因过度开采退化成茫茫荒原。三代林场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使它从“沙地荒野”变回“林海绿洲”。这说明( )A.人类可以对自然肆意地索取 B.人类能够凌驾于自然之上 C.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D.人类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12(2022年眉山)近年来,我市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筑起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坚实屏障,珍稀野生动物频频“露脸”。岷江彭山区河段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赤麻鸭;青神县龙泉山拍摄到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豹猫;洪雅县首次发现钳嘴鹳、白额雁……这体现了( )A.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B.向自然索取有节制 C.节约自然生态资源 D.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参考答案: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资源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1)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①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3)①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习惯。②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容量包装产品。③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④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⑤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⑥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等。3.(1)①材料一的数据变化反映了2017﹣2021年海南省PM2s年平均浓度在逐年下降。②说明了海南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显著成效,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2)①学习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培养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②家乡河流上的生活垃圾变少,河水变得清澈。(3)①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利用好中央赋予的政策说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绿色发展理念。②坚持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说明坚持走法治道路,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③把生态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说明坚持绿色惠民,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DAABD DCADC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