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 课题3课时1二氧化碳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重点、难点)2.认识二氧化碳的用途。3.知道温室效应的危害及预防。【情境导入】某地有个奇怪的山洞,人过这个山洞安然无恙,而狗却一命呜呼了。因此,当地居民称它为“屠狗洞”。这是为什么呢?二、自主探究:知识点一:二氧化碳【观察】教材P113观察实验6-3,完成下表:现象分析与结论【交流讨论】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深洞,怎样判断其中CO2的含量是否对人造成威胁?你能设计一个简单实验么?。【观察】教材P114观察实验6-4,完成下表:现象分析与结论【归纳】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是否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实验】教材P118观察实验6-5,填写下表:(石蕊是一种色素,与不同性质的物质发生反应时,能显示不同的颜色如变红、变蓝等)I喷稀醋酸 II喷水 III直接放入 IV喷水放入现象分析与结论将经过第4次实验后的纸花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思考】1.在小花上喷稀醋酸的目的是什么?2.干燥纸花接触水和干燥纸花接触水后又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现象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阅读】教材P118找出CO2有哪些化学性质?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归纳小结】一、二氧化碳1.CO2的性质(1)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与空气比较) 溶解性 固态CO2俗名⑵化性:①一般情况下,______燃烧,也______燃烧。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_____________。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______H2CO3 == H2O+ 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于检验二氧化碳)④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此反应吸热热量,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2.CO2的用途:⑴____(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⑵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量用于____________、制冷剂⑶ 肥料, 作用等3.CO2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____________。⑴温室效应定义:大气中的 气体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 ,从而使全球 。温室气体有 、O3.CH4.氟氯代烷(氟氯昂)等。⑵起因:①大量使用 燃料;② 面积急剧减少。⑶危害:①.两极 ,海平面上升;②气候 ,海洋风暴增多;③土地 ,沙漠化面积增大。⑷措施:①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利用 、风能等清洁燃料 ;③大力 ,严禁乱砍滥伐。【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的收获】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1.2019年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了“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的主题。下列做法或说法符合该主题的是( )A.倡导骑自行车、乘公交车等低碳出行方式B.为了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C.常见的空气污染物有CO、CO2.SO2等D.为了营造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O2和O2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B.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C.实验室用KC1O3或双氧水制O2时,加入的MnO2作用相同D.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引起酸雨3.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不相同的是( )A.金刚石、石墨 B.水、双氧水 C.氧气、臭氧 D.冰、干冰4.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④CO2不支持燃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如下图所示:若关闭Ⅱ阀打开I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若关闭I阀打开Ⅱ阀,紫色小花不变红。则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①浓H2SO4(有强吸水性) ②浓NaOH溶液(能大量吸收CO2 ) ③饱和NaCl溶液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② D.①②③6化学小组同学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1)实验A中,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塑料瓶中后,迅速拧紧瓶盖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实验B的目的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其实验操作为_____。第六单元 课题3 课时1二氧化碳参考答案【课堂练习】1--5:A D D B C6.塑料瓶变瘪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将干花一半用蒸馏水喷湿放入瓶中1第六单元 课题3课时2一氧化碳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CO的物理性质。2.知道CO的可燃性、还原性、毒性。(重点、难点)3.知道CO可作燃料、冶炼金属;防止CO中毒。【情境导入】每年因发生煤气中毒不知夺去多少人的生命。你知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怎样才能预防煤气中毒呢?二、自主探究:知识点二:一氧化碳【阅读】自学课本P121下半部分和P122,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CO有什么样的物理性质?有人用炉火取暖,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在炉火上放一盆水行吗?2.CO燃烧放出热量并产生 色火焰,说明CO具有 _性,它是煤气的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O为什么能使人毒?怎样防止煤气中毒?。【讨论】1.为什么家用煤气中掺入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2.煤炉中常发生哪些化学反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参见书P1121图6-22)。在燃烧很旺的煤炉中最不可能发生哪个反应?⑴ ;⑵ ;⑶ ;⑷ 。3.向一盆燃烧旺盛的炭火中洒少量的水,火焰更旺且为蓝色;但洒入较多的水,炭火熄灭,为什么?。■实验发现碳在高温下可以跟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此反应吸收热量。化学方程式 。【观察】观看视频CO还原CuO的实验,思考交流以下问题:1.先通入一氧化碳,过一会儿再给氧化铜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根据实验事实填写下表: 观察到的现象 所发生现象的化学方程式CuO处 石灰水中 最后(最右边酒精灯)处 3.最后处为什么要放一个点燃的酒精灯?4.反应结束之后还要通入一段时间的CO,理由是 。【归纳小结】二、一氧化碳1.碳的氧化物有 种,分别是 ,因CO2分子比CO分子多一个 ,所以二者性质有很大的__________。2.CO的性质:⑴物理性质: 色 气味的气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一般用 法收集。⑵化学性质:①可燃性:纯净的CO在空气在中点燃时,能产生 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②还原性:CO还原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_____色,石灰水__ __)③剧毒性:CO极易与血液中的 结合,从而使 ,造成生物体缺氧,甚至危及生命。■H2.CO、C共同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______。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______色的火焰。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______色的火焰。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______火焰。②还原性:如Fe2O3+3CO高温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冶金工业★鉴别:H2.CO、CH4三种可燃性气体,检验燃烧产物(不可看火焰颜色)★水煤气:H2与CO 的混合气体(制法 C + H2O高温 H2 + CO)※除杂:CO[CO2] 通入 或 溶液CO2[CO] 通过Cu[CuO]CuO[Cu]3.CO的用途:因CO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 ;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的收获】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1.区别CO2.CO、O2三种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 B.用燃着的木条 C.用澄清石灰水 D.用灼热的氧化铜2.要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可采用的最好措施为( )A.点火燃烧 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C.通入石灰水中 D.通入石蕊试液中3.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A. 进入地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B.在应用泡沫灭火器时,应先检查出气孔是否被堵塞C.在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煤气中毒D.点燃CO气体前,应先验纯4.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 )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5.(2021·广西河池市·九年级一模)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B.碳在空气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D.CO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 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6关于四个转化:CO2→CO,H2→H2O,CO→CO2,C→CO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通过置换反应都能实现 B.有转化过程发生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C.上述四个转化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都很难实现 D.都可以通过与单质反应实现第六单元 课题3 课时2一氧化碳参考答案【课堂练习】1--5:B B C A C A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6.3.1 二氧化碳 学案.doc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6.3.2 一氧化碳 学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