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
1、本着“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的基本理念,结合地区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发现以石墨为主要成分的木炭(烤串),焦炭(烤红薯)等无定形碳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质。基于此对本课时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加大了无定形碳的教学比重,布置学生课前搜集生活中含碳单质的物质,并通过一系列活动,教学中呈现。
2、本节课紧紧围绕 “结构 决定 性质 决定 用途”

生活经验
这一主线设置学生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建构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
3、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充分发挥教师的亲和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注重教学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有效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查找麟选出学生感兴趣的,与科技发展同步的音像,文字信息,在课堂上呈现,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如:通过电脑展示金刚石、石墨的微观结构图等,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教案

课题 金刚石、石墨和c60 授课人 滕明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碳的几种单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建构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关系的思维模型。 2、通过对活性炭等物质用途的推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形成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碳的单质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树立科学观念。 2、通过对碳单质用途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处处离不开化学。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难点 碳的几种单质性质不同的原因。
教学方法 对比――归纳法
仪器药品 木炭、活性炭、焦炭、铅笔、小刀、放大镜、蜡烛、蒸发皿、火柴、多媒体投影仪等
课堂实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物质呢? 今天我们将开始学习一类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数量庞大的物质―――碳氏家族。 (新课) [活动]1 你从生活中找到碳的单质了吗? [活动]观察,并用手头的材料感知你所找到的碳的单质 [活动]2、用放大镜观察木炭(提示活性炭与木炭结构相似) 3、制取碳单质,如炭黑、木炭 根据学生回答有计划板书,理清几种含碳物质的关系。 从学生收集的材料谈起,引出“金刚石、石墨和c60”是老师知道的几种碳的单质。 [问题]观看石墨用途的vcd插件,请找出其用途,并试着说出与之相关的性质?比比看,谁找的快。 [展示] 世界名钻的图片。 [播放]金刚石用途的vcd插件。 对比感受金刚石、石墨的用途。 [问题]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你知道为什么吗? [展示]金刚石、石墨的微观结构模型。 [问题]金刚石和石墨属不属于同一种物质?→为什么?→奇思妙想:二者是否可以相互转化? [指导阅读]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 [问题]除了以上介绍的碳单质,还有其它的碳单质吗? [播放]介绍c60分子结构。 [问题]你认为c60的物理性质、用途与金刚石和石墨的一样么? [播放] c60的用途 [拓展]播放c70、c240、c540图片 [问题](小结) 引导学生谈学习收获。 (家庭小实验) 提出问题 1、设计净水器。 2、开锈锁。 3、冰箱去味。 4、葡萄酒脱色。 思考作答。 展示自己找到的碳单质或含碳单质的物品,并介绍其成份、用途。 观察、触摸所找材料,用铅笔在纸上书写,用小刀刮铅笔末或木炭末等,并用手拈搓…… 思考、发言。 感受结构决定性质。 观表达。 用放大镜观察木炭,认识到木炭、活性炭有强吸附性,原因在于它们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感知身边的炭单质 观看多媒体展示的石墨用途,找出石墨的用途,抢答,并推测与之相关的性质。 观看多媒体展示金刚石用途,并复述与之相关的性质。发现与石墨的不同; 猜想、质疑、发言。 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树立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思想,并能准确的表达出来。 猜想、质疑、交流、表达。然后 思考,回答。 阅读p106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 猜想。 思考,回答。 观看,加深认识。 拓展认识,应该认识到同种元素可组成不同种物质,想办法可实现相互转化。 根据已有知识举例:设计方案——交检——反馈——修改完善——实施——全班交流。 注重课程整合,改变教材的编排体系,从学生较为熟悉的物质开始进入新课,学生更容易接受。 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感受含碳物质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注重与已学知识的联系。 引导学生自觉思维,使学生初步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意识。 认识碳单质在大家的生活中,引起学生的关注。 在活动中认识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缓解课堂节奏,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再次体会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并引出新知识点。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传递有效微观信息,让学生感受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用对比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培养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合理猜想,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维。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碳的单质的、看待物质世界。 培养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碳的几种单质 结构 → 性质 → 用途 木炭 活性炭 焦炭 炭黑
金刚石 石 墨 c6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