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 题人教版 第六单元 课题3二氧化碳1 教材分析二氧化碳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教学,将二氧化碳的知识系统化。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二氧化碳的用途。本节知识的难度不大,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重要作用。学情分析本节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学生比较熟悉,也很感兴趣,如学生已学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二氧化碳跟石灰水的反应,也已多次见到。教学中可让学生分组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高他们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使他们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1、对于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思路可能还不够清晰2、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表述不清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相关用途。3、培养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自主设计并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2、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活动探究,合作讨论等方式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互助合作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过自主设计,完成探究实验来解决问题。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二、实验探究:(一)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二)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讲解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三)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四)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三、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四、归纳总结介绍意大利死狗洞 引导学生分组制定探究计划,验证猜想演示阶梯蜡烛实验,把矿泉水瓶中的二氧化碳倒入装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播放干冰的有关视频提问: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演示实验:取少量溶于水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石蕊溶液提问:哪种物质使石蕊溶液变红?对学生报告的实验设计进行点评,优化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做过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板演化学方程式播放动画灯火实验播放温室效应的视频展示温室效应对环境影响的图片提问: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看死狗洞的图片,产生悬念 观察瓶内二氧化碳,回答颜色、状态学生分组实验,向装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倒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并迅速拧紧瓶塞,观察现象,分析原因一名学生到讲台配合完成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描述现象,解释原因观看视频观察现象并表达溶液变红学生进行猜想,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探究活动,然后选出小组代表表达实验现象,进行交流,填写探究报告学生实验方案为:(1)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溶液浸泡过的干燥纸花(2)向另一朵小花喷水(3)再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中表达现象,试着书写化学方程式观看动画观看视频和图片,思考,讨论回答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利用多媒体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使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通过分组探究使学生初步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生活中的化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板书设计课题3 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性质(一)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气体2、能溶于水3、密度比空气大4、三态变化(固体干冰) (二)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能与水反应CO2 + H2O =H2CO3 3、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a(OH)2 + CO2 = CaCO3 ↓+ H2O 4、不能供给呼吸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