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奇妙的二氧化碳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CO2在自然界的循环。(2)、认识CO2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能力与方法(1)通过CO2化学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学会归纳、概括、对比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大气中CO2含量的多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保护家园和人体健康的情感以及养成如何看待事物的客观态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难点: CO2的化学性质的探究三、教学关键: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发现并理解CO2的性质和应用学习过程: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一改 二改 三改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展示图片:航母战斗群航空母舰是大海中的霸主,大家都知道,下面我们见识一下能在空中飞行真正的“航空母舰”。演示实验:一玻璃缸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把一极轻的纸船轻轻放在其中,小船漂浮在空中。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我们一起学习奇妙的二氧化碳 兴趣盎然的观察图片和实验,当看到小船漂浮在空中时,学生兴奋的鼓起掌来。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投影展示: CO2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关系图。(生物课涉及到)让学生回答。观看短片:《CO2与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后,设置问题:1、CO2含量不大,如果没有可以吗?2、CO2是否越多越好呢?引入温室效应教学。 观察思考填写表格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物理性质 多媒体展示:消防官兵用泡沫灭火器灭火;舞台上产生的“烟雾”现象。引导学生观察集气瓶中CO2的颜色、状态[设疑]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演示:用软塑料瓶集满CO2加入少量水,迅速盖紧瓶盖,振荡,观察。提问:从刚才的展示中大家能说 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吗? 思考分析,观察集气瓶中CO2的颜色、状态观察思考引导学生概括,补充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活动:1、演示:把可乐中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让学生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里吹气,观察。2、让学生用一只试管加入石灰石和稀盐酸把生成的CO2通入有紫色石蕊试液试管,观察现象。然后加热该试管观察现象。提问:究竟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呢?是CO2吗?还是另有别的物质呢?如何验证?为何加热后又由红色变成紫色?演示:把四朵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干纸花,其中两朵分别滴上水和盐酸溶液,另一朵放入装有干燥CO2的集气瓶,第四朵滴上水后放入装有干燥CO2的集气瓶。3、让学生把集气瓶中的CO2倒入有两支蜡烛的烧杯,使蜡烛火焰熄灭。提问:根据实验现象,同学们能得出什么结论?由此同学们能否说明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吗? 观察现象,思考回答,推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引导下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学生观察、思考,在教师引导下推知CO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加热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引导下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引导学生根据蜡烛熄灭得出CO2气体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的性质,同时根据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的情况得出CO2密度比空气大。用途 引导学生概括出CO2的用途:液态CO2主要用于灭火器,固态CO2用做致冷剂,冷藏食物,人工降雨,舞台制景等,还可制汽水。补充:制尿素、温室肥料等。 阅读课本,概括用途联系实际联系实际 1、我投影出这样一个实例:2000年文昌市锦山镇有一户人家为了清理庭院旁的一口很深的枯井时,请来了两位民工,结果在清理过程中,第一位民工进去后就不省人事;第二位见状马上进去,结果也不省人事;户主见状也进去,结果三人都死在井里。同学们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三人死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讨论其可能原因。2、CO2不能供给呼吸,含量过大可以使人死亡,但人类要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为什么又离不开CO2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讨论其可能原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讨论其可能原因。总 结: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获? 学生回顾总结八.布置作业九.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