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复习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以及它们的性质。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能够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4.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
5、了解元素的定义、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课时安排】教学安排:2课时
【复习重点和难点】
1.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3.解元素的定义、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分子、原子、离子
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从微观角度看,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微粒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 性质的 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 微粒,离子是带电的 或 ,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原子得电子带 电荷成为 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带 电荷,成为 离子。
2.构成物质的微粒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都很小,这些微粒是_________的(填“静止”或“运动”)。构成物质的微粒间______________间隔(填“有”或“没有”)。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可分,而_________不可分。
3.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率________;微粒间的间隔受热__________,遇冷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__________态物质微粒间隔最大。
4.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停_________的,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一定的__________。
5.气体往往与固体和液体容易被压缩,是由于物质为气态时,微粒之间的间隔比较,____而物质为固态或液态时,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间隔比较______(填“大”或“小”)。
6.“蓝墨水把水变成蓝色”说明______________,“油菜花香味扑鼻”说明___________;“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0ml”说明_____________。
7.在化学变化中 分,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变化。在化学变化中 分,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不发生变化。
8.分子用 表示,原子用 或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离子的表示方法: 。
9.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__________为1个原子质量单位,其他原子的________与________的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原子结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原子由带电荷的原子核和带_________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原子呈_______性。原子核一般由一定数目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___________电荷,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_______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中:核电荷数=__________数=_________数。
2.(1)原子核外电子是____________排布的,最少有_______层,最多有________层。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________个(只有_______层的不超过2个)。
(2)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是指最外层具有_________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____个)的结构。
(3)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一般______个,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电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一般_____,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电子。
表示的是_____的原子结构,表示______,弧线表示______,弧线上的数字表示_______。
知识点三:.元素
1.概念: 。
2.与原子的区别: 。
3.元素的分布(推断题):地壳中各元素含量多少:氧、硅、铝、铁、(钙、钠)
空气中含量:氮、氧
生物细胞中:氧、碳、氢、氮
海水中:氧、氢、氯、钠
4.元素符号的书写: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S、C、P等。 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Na、Mg、Zn等。
5.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6.元素周期:元素周期表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所以有16个族。
(二)题型、方法归纳:
构成物质的微粒内容在中考中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中考主要考查原子结构及其中几种粒子之间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原子概念的应用、元素的定义、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等内容,要求学生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的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等内容。
(三)典例精讲:
【典型例题讲解】(通过学生的自讲,自纠完成下列各题)
例1:下列各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
A.Fe B.H2O C.NaCl D.CO2
解析: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答案 C。
例2: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原子、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C错误。答案 C
例3: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
C.原子中的粒子都不带电 D.物质都是由离子构成
解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A正确;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B错误;原子中的原子核和电子都带电,C错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D错误。答案 A
例4: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2 B.该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D.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
解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从图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看出,其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D错误。答案 D
例5:.决定元素种类的粒子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解析:由元素的概念知,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不同元素的原子应具有不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可见,质子数的多少决定元素的本质和种类,而选项B、C、D不是判断的依据。答案:A
(四)归纳小结:该单元重点内容是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概念,原子的构成、原子和分子的区别,难点是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一些现象、元素符号的意义的应用。
【板书设计】:
1、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定义、表示方法、性质、区别和联系。
2、原子的构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几种粒子的带电情况以及关系。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
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原子结构意识图的含义。
4、元素的定义、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作业布置】物质构成的奥秘同步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要把学生从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宏观认识引入到对物质的微观结构的研究上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使学生建立起有关微粒的概念,除了做好有关实验,结合实验进行分析之外,还应尽量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生活中熟悉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