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学习该课题之前,学生已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但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让学生亲自动手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将验证性实验改为自主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设计试验、完成实验,体验自己生产“质量守恒”这一知识结论的快乐。【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活动能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2.从微观角度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想、实验、汇报等,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难点:从微观的角度探究质量守恒的原因【实验用品】锥形瓶、单孔橡皮塞、玻璃管、气球、酒精灯、托盘天平、烧杯、试管、橡皮塞、砂纸、红磷、铁钉、硫酸铜溶液、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细砂【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入】大家知道福尔摩斯吗?下面我们看一则有过福尔摩斯的小故事。【出示】一则故事【提问】福尔摩斯说的对吗?【讲解】相信学完本节课,我们就会做出正确的判断。要解决此问题,我们需明确:烟丝的燃烧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问题】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我们猜想一下如何证明我们的猜想?【讲解】因为我们要探究的是化学变化前后质量的情况,因此我们在选择实验时,必须选择化学反应。在这里,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个实验方案:方案1、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介绍该实验的用品。【明确】通过观察反应前后天平指针是否偏转,确定反应前后质量的关系。方案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介绍该实验的用品【明确】通过观察反应前后天平指针是否偏转,确定反应前后质量的关系【讲解】现在给大家3分钟时间,各小组内同学讨论,确定实验操作步骤。选择方案1其他组同意吗?有没有需要补充和改进的地方?选择方案2 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吗?既然大家的意见一致,就请同学们依照实验步骤,分别完成两个实验,并将有关内容填写到学案相应的位置。【注意】实验安全 重点观察天平指针是否偏转【提问】天平仍然平衡的原因?出示图片,以红磷燃烧为例,分析天平平衡的原因【提问】由这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提问】是不是所以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讲解】请同学们依照步骤,完成探究活动二: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的反应【提问】天平平衡吗?为什么【提问】如果让该实验的天平仍然平衡,对该装置应如何改进?【视频】探究活动三:镁条燃烧【总结】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如果有气体参加反应或者生成时,一定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讲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注意点【问题】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相等?出示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水的微观示意图【提问】由此图能得到哪些信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现在,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学以致用】【问题】福尔摩斯回答的对吗?【讲解】人非圣贤,如果将课堂知识灵活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学有所获】学完本节课,同学们有何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作业】登陆互联网,查询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和发展史,说说得到的启示。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替代品,继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课毕】 【回答】知道,他是一位非常有名非常聪明的侦探。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回答】对/不对【回答】化学变化【回答】大于、小于、等于【回答】通过实验倾听倾听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步骤】1、将天平调至平衡。2、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3、取下锥形瓶,将橡胶塞上的玻璃管末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胶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红磷引燃。4、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回答】 没有【回答步骤】1、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硫酸铜溶液,塞好橡皮塞。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待反应一段时间后,将锥形瓶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回答】没有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学案内容【回答结论】天平仍然平衡生思考生边听边回答得出红磷质量+氧气质量=五氧化二磷质量铁质量+硫酸铜质量=铜质量+硫酸亚铁质量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回答】是/不是学生分组实验【回答】不平衡反应生成了气体,无法称量,因此质量变小。瓶口罩气球的锥形瓶生观看解释天平不平衡:反应物氧气的质量无法称量,因此反应后的质量增大。生练习【回答】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原子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物质质量不变。生做练习不对生总结收获 构建一个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对象,借题说事。强调要通过“化学变化”证明质量守恒引导学生认识,不管是科学的重大发现还是个人的发展,观念、思路的重要性。追求一个开放的、自主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挑起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从而迸发出实验探究的动力。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引导学生体会没有经过科学理论的证明的经验归纳,不能称之为定律,只有经过科学理论证明的经验归纳才可以成为定律。首尾呼应学习的反思。一个知识内化、认识提高、情感升华的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