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 材 分 析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引入,体现了从远古时代燃烧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到燃烧在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形象地说明了燃烧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课题内容的呈现从燃烧的不由得和实验入手,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以及灭火的原理。从燃烧的条件归纳灭火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到: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解释以及日常所使用的方法都有科学依据,来源于科学知识和原理。此外,本课题通过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强调了重视安全的重要性,加强了学生对安全知识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学 情 分 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触到了燃烧现象,也听到过火灾的一些相关情况。在学习氧气时又观察了木炭、硫、红磷、铁丝、蜡烛等物质燃烧,而且还知道氢气不纯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说学生的脑海里已经对燃烧的定义有了模糊的印象,很多生活经验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燃烧是有条件的,只不过他们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规范的概念和方法而已。已有课程中涉及了大量的实验探究,在前几单元中学生也多次感受了实验探究、对比、讨论、归纳等方法,这为本课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老师的演示实验,加上老师的引导,不难完成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归纳与理解。学生在学习本课题时,可能会出现下列问题:1、对“着火点”的概念理解不够。2、对“爆炸”的认识不够。教 学 目 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3.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4、学会火灾自救和逃生的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增强安全意识、学会火灾自救和逃生的方法。难点:由燃烧的条件推理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的科学方法。教 学 方 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讲练结合教 学 准 备仪器:烧杯、剪刀、酒精灯、镊子、玻璃棒、铜片、坩埚钳、集气瓶药品:红磷、白磷、蜡烛、镁条、二氧化碳、高锰酸钾、浓硫酸、沙子等。多媒体:燃烧现象的视频、钻木取火视频、本课题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触过不少燃烧现象,在前面的学习中还亲手做过木炭、硫、镁条和铁丝等的燃烧实验,现在请大家继续欣赏一组有关燃烧的动感图片。 观察图片,激发创意。 通过创意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也让学生感受到火在方方面面的作用,从生活经验入手,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燃烧的概念 【师】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它在生产、生活甚至高科技领域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大家通过刚才看到的画面发现燃烧有什么共同点吗?【生】……(引导学生说出)【板书】燃烧:可燃物、氧气、发光、放热、剧烈、氧化反应。(总结概念)燃烧就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观察视频与回忆以前所做实验,说出燃烧现象的共同点 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和教师总结,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是不是随意能够燃烧起来呢?现在,我这里有一只酒精灯,放在空气中它会不会自己燃烧起来呢?【创设情景】“魔棒点灯”!【师】神奇吧?看来点火不一定要用到火柴或者打火机,况且远古时代的原始人也没有火柴和打火机呀,大家还记得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怎么获得火种的吗?【生】……【师】对,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钻木取火”的视频。大家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木头要着燃烧起火来,什么操作很关键?(观看后总结)使劲钻;加干草、小树枝、小树皮等。木头是可燃物,可燃物有了,空气中氧气也有了,那使劲钻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并总结)我们在物理上学过,摩擦生……,使劲钻就是为了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温度。对,所有的这些,就是燃烧的条件。让我们来总结一下燃烧需要的条件。【板书】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充足的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师】大家总结得很好。那,这三个条件是不是具备其中一个就可以还是要同时满足才能够产生燃烧现象呢?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演示实验】实验7—1【实验总结】通过刚才的对比实验,我们得出:要燃烧,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实验反思】P2O5 是有毒的物质,你认为刚才的实验有什么不足之处吗?【生】……【师】那大家回忆一下以前我们所学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我们是怎么改进的。再想一想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做的白磷燃烧的实验,发挥出你们的聪明才智,在学案上画出你的实验改进图。同桌可以相互讨论。【图片展示】好,那个同学愿意把自己的实验改进图供大家参考参考?【小结】我们在验证某个条件时,设计对比要注意控制变量,更要注意避免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对产生的现象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组内讨论,并展示讨论结果。学生讨论,由学生代表做典型展示和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对改进后实验进行评估,激发学生实验的创新意识。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从中提出猜想通过实验探究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解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认识燃烧的条件,并能应用灭火原理解决相关的问题。能用实验解决学生学生的疑点和困惑点,并让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体现了生本教学的理念。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反思,注意环保问题。强化对比实验的注意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过渡】燃烧固然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但是用火不慎的话,也容易引起火灾。如果我们掌握了燃烧条件,就可以知道该如何灭火,避免一些灾害和损失。现在我这里有几根燃烧着的蜡烛,而且还有剪刀、空烧杯、水、沙粒和二氧化碳,我们就以熄灭蜡烛火焰为例,看看你能想到多少种熄灭蜡烛的方法?待会儿请同学上来演示,方法不能跟前一个同学的重复哦!【学生上台演示】每个学生演示时,提示他是破坏了燃烧的哪个条件。【小结】看来灭火的方法有很多,原理是只要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就可以。【板书】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学生亲手实验,深入理解灭火原理 通过燃烧、灭火,让学生学会从辩证、统一的角度认识世界。引导学生利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解决问题。层层深入的加深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火场自救 不同的火情,要选用不同的灭火方法。【讨论】万一我们身处火灾现场,应该如何逃生呢?直立奔跑还是匍匐前进?为什么?【演示实验】我们现在就用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不是不对的。这里有一高一低两支蜡烛,点燃后用大烧杯罩住,大家看看哪一支蜡烛先熄灭。【师】有害烟气在受热时都是往上跑的,所以我们逃生时要匍匐前进。【师】大家还知道哪些火灾的自救方法吗?【图片展示】万一遇到险情,我们要懂得自救,!比如打119,不要贸然开窗…… 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想法,并简要的说明原因。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组内讨论学习体会,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激发兴趣,会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自救。总结 好,最后让我们来总结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什么?(生边回忆师边展示:……)科学是没有止境的,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化学学习中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正确加以运用,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学生总结 学生讨论,回顾总结,加深记忆。课后作业 调查你周围的用火方面的安全隐患,并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提出改进措施。 学生课后调查实践 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板书设计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的条件:1、 可燃物2、 充足的氧气(或空气)3、 温度达到着火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 清除或隔离可燃物2、隔绝氧气(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安全课堂(火灾自救方法)小资料安全课堂(火灾自救方法)1、镇定第一。,如果火势不大,可尽快采取措施扑救。如果火势凶猛,要在第一时间报警,并迅速撤离。2、注意风向。应根据火灾发生时的风向来确定疏散方向,在火势蔓延之前,朝逆风方向快速离开火灾区域。3、毛巾捂鼻。火灾烟气具有温度高、毒性大的特点,人员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烫伤或中毒。因此,逃离时要用湿毛巾掩住口鼻,并尽量避免大声呼喊,防止烟雾进入口腔。也可找来水打湿衣服、布类等用以掩住口鼻。通过浓烟区时,要尽可能以最低姿势或匍匐姿势快速前进。注意,呼吸要小而浅。4、结绳逃生。楼通道被火封住,欲逃无路时,可将床单、被罩或窗帘等撕成条结成绳索,牢系窗槛,顺绳滑下。家中有绳索的,可直接将其一端栓在门、窗柜或重物上沿另一端爬下。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手脚并用(脚成绞状夹紧绳,双手一上一下交替往下爬),要注意把手保护好,防止顺势滑下时脱手或将手磨破。5、暂时避难。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暂时的避难处所。如果在综合性多功能大型建筑物内,可利用设在电梯、走廊末端以及卫生间附近的避难间,躲避烟火的危害。6、靠墙躲避。消防员进入着火的房屋时,都是沿墙壁摸索进行的,所以当被烟气窒息失去自救能力时,应努力滚向墙边或者门口。同时,这样做还可以防止房屋塌落砸伤自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