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地理八上优秀教学设计 1.1疆域 第一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新课标地理八上优秀教学设计 1.1疆域 第一课时

资源简介

1.1疆域(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位置特点。
2.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难点:疆域辽阔的优势。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观看《航拍中国》的片头,说出你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新课讲授: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师进行学法指导:描述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结合地图,判断我国所在的半球位置。
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世界东西半球图,回顾半球的划分方法,判断我国所在半球:东半球、北半球。
2.纬度位置
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世界温度带的分布图,对比我国所处位置,判断我国所处的温度带:主要位于北温带,部分位于热带,无寒带。
3.海陆位置
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大洲大洋图,对比我国所处位置,判断我国所处的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运用世界政区图,找到并对比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位置的差异,从而推出我国位置的优越性;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对比我国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的纬度位置,说一说我国的优越性。
答:俄罗斯和加拿大主要位于北温带,但纬度较高——气候寒冷。
巴西主要位于热带,纬度较低——气候湿热。
我国主要位于北温带——气候适宜。
(2)对比我国与蒙古、日本的海陆位置,说出其优越性。
答:蒙古地处内陆,周围没有海洋——不利于进行海外贸易。
日本是个岛国,没有陆上邻国——没有陆上交往的通道。
中国海陆兼备,陆上和海上交通便利,便于同陆上和海上各国进行贸易往来。
教师学法指导:评价地理位置
学生完成地理位置评价表格,巩固评价方法。
二、海陆兼备的大国
1.四至点
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找到我国所处经纬度位置,判断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2.陆地领土
结合课本材料,记住我们的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我国东西跨度和南北跨度较大,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同时影响生产和生活。
3.海域
结合地图,找出我国濒临的海洋,我国的内海和重要的半岛和岛屿,让同学们能够从图中得出结论:我们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4.陆上邻国与海上邻国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我国的疆域和邻国图,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向找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和海上邻国。
活动探究: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
课堂练习:
见课件。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和探究活动认识了我国疆域的特征,并且学会描述地理位置和优越性的方法。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重要地理实物;引导学生结合图文材料,说出我国疆域辽阔的优越性。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1.1疆域(第一课时)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下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是开始学习地区的第一节课。在本学期的第一节课,不仅要学习相关的地理知识,还要掌握一些地理上的总结的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