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一、主要内容1、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反应原理;2、催化剂的概念及其在反应中所起的催化作用;3、分解反应;4、工业制氧气的方法;二、学习目标要求(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催化剂的定义(了解),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理解)。2.初步学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3.了解工业制氧气的方法。4.知道分解反应。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 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2.通过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用化学语言表述信息,用分析、比较、总结、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3.通过探究活动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解释和结论,培养学生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分解反应难点:对催化剂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所起的催化作用的理解。教学方法 :课件演示,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用具: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小试管,木条,酒精灯,火柴等;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引言)上节课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大家对演示用到的几瓶氧气很感兴趣,课后一直问我:“老师实验时用到的氧气从哪里来的?我们自己能制取几瓶氧气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可以自己在实验室制取几瓶氧气了。(板书)3.2制取氧气(第一课时)(复习提问)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是氧气?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明确目标(一)学习目标:1.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2.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3.建立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判断;4.了解工业制氧气的方法原理;5.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养成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二)(图片展示)鱼塘中的鱼因为缺氧而死的图片,介绍了制氧药品“氧来乐”让学生们了解过氧化氢可以产生氧气 。(环保、直接喷洒)这时提出“探究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存在下的分解”,使教学进入第二环节。二、分组实验,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分组实验观察现象:让学生分组进行课本上的四个实验,并填写实验现象及推断,请小组展示。其他小组人员补充完善。2、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并展示:问题一:对比实验现象,你能推出过氧化氢在什么条件下分解放出氧气更容易?在常温下能放出氧气吗?问题二:二氧化锰是反应物吗?如果不是,那它是什么呢?又在这个反应中起什么作用呢?问题三: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在化学反应中有什么特点?问题四:你能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吗?阅读教材你还能找出实验室制氧气的其他两种药品并书写出文字表达式吗?(大声朗读)教师答疑解惑讲解催化剂的定义 、作用、特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催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催化作用 。特点:一变 二不变。然后再通过下发资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催化剂,并且进行判断正误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催化剂知识。所有的催化剂只加快反应速率。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所有的性质都没有变化。过氧化氢不加二氧化锰就不能分解。加入二氧化锰能增加产生氧气的质量。二氧化锰在任何反应中都能作催化剂。过氧化氢分解中只有二氧化锰能作催化剂。再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分析这实验室制氧气的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点?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2、阅读教材P78—P79,了解工业上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四、习题训练1.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B.不使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反应C.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质量D.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2.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向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少量二氧化锰,立即产生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中含有水和氧气B.过氧化氢使二氧化锰分解产生氧气C.二氧化锰促进过氧化氢产生氧气D.反应物有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不属于分解反应3 .下列四个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镁 + 氧气 点燃 氧化镁B.铜 + 氧气 加热 氧化铜C.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D.石蜡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 水4.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B.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C.氧气使带火星的的木条复燃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学生小结六、作业:课本P793练习册P21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