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热点题型】23 分类例析元素化合物综合应用试题中存在的陷阱元素化合物是高考考查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实验设计和化学计量等主干考点的载体。高考命题形式不断创新,但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会变。在高考试题中常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陷阱”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陷阱一、化学反应条件与产物化学反应条件不同,产物可能不同。常见的易错形式主要有:1.温度不同,产物不同。(1)钠与氧气反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过氧化钠,常温生成氧化钠。(2)铁与氧气反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常温生成氧化铁(介质中有水)。(3) 乙醇与浓硫酸共热,140℃生成物主要为乙醚,170℃主要为乙烯。2.浓度不同,产物不同。(1)铜遇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2)锌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3.反应物相对量不同,产物不同。(1)碳与氧气反应,氧气过量时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2)偏铝酸钠与盐酸反应,酸不足时生成氢氧化铝。盐酸过量时生成氯化铝。(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二氧化碳不足时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过量时生成碳酸氢钠。(4)硫化氢和氧气反应,氧气不足时生成硫和水,氧气过量时生成二氧化硫和水。(5)磷和氧气反应,氧气不足生成三氧化二磷,氧气过量时生成五氧化二磷。陷阱二、物质性质与用途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由物质的固有组成和结构共同决定,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质的性质来决定,还受一些外界环境和条件限制。高考中常见的物质性质陷阱主要有:1. 性质与对象有关。(1)氢氧化铝具有两性,但是它不能溶于弱碱和某些弱酸。2.性质与条件有关。(1)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但是其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还原剂,反应条件等因素有关。3.性质与环境有关。(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仅适用于水溶液中的反应,不适用于气相反应。4.通性与特性辩证统一。(1)硅能与氟气、氟化氢反应,但是硅不能与其他酸反应。(2)高温下,碳能将二氧化硅还原成硅,不是因为硅的非金属性比碳强。陷阱三、化学反应与外观特征1. 物质转化中往往联系外观特征,常见陷阱主要有:(1)化学反应与固体、溶液净增质量相联系,实际上考查化学反应与相关量计算问题。(2)联系化学反应中的颜色变化,如某些反应伴随着红、黄、蓝、紫、棕等颜色变化,考查化学反应与物质特征性质。(3)化学反应与电子转移相联系,这类问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陷阱四、离子反应条件与产物离子反应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核心内容。高考中常设的陷阱主要有:1. 离子反应方程式正误判断,主要考查点有:(1)反应产物与量、条件的关系;(2)漏掉部分离子反应;(3)离子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不是最简比;(4)气体、沉淀符号漏掉或者错标;(5)物质是否电离及溶解性;2.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主要考查点有:(1)忽视介质条件;(2)忽视离子之间反应生成弱电解质;(4)忽视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5)忽视络合反应;陷阱五、混合物成分与物质性质学生在解这类问题时,往往由于不清楚混合物成分,而导致错误判断物质性质。涉及的物质性质主要有:(1)酸性;(2)碱性;(3)氧化性;(4)还原性;(5)离子特征反应;(6)溶质成分的性质,如部分电离等;(7)对于多种成分物质的分析,要抓住主要成分,如新制氯水的主要成分是氯气,而久置氯水的主要成分是氯化氢;再如氨水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氨,等计算质量分数时以氨气为标准计算。陷阱六、化学反应先后顺序(1)对于可能发生多个化学反应的同一体系,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解决问题。学生往往由于不能正确判断反应顺序而导致错解。(2)判断化学反应先后顺序的方法:先发生反应的产物能与其他物质大量共存,若产物不能与其他物质共存,这反应不能优先发生。例如向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偏铝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如果偏铝酸钠优先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大量共存;若氢氧化钠优先反应生成的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不能大量共存;若碳酸钠、碳酸钙中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溶液优先反应,则碳酸氢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所以,从净反应看,他们的反应先后顺序依次为:Ca(OH)2>NaOH>NaAlO2>Na2CO3>CaCO3。(3)化学反应先后顺序的两种类型:一类是复分解反应(包括沉淀反应);一类是氧化还原反应。陷阱七、离子检验与特征反应有关离子检验和特征反应的易错点主要有:(1) 干扰离子没有排除。(2)相近颜色混淆,如紫色与蓝色。(3)加入试剂的顺序对实验的影响。如:加入盐酸,就不能检验原溶液中是否有Cl-;上一步加入了氢氧化钠或钠盐,后一步焰色反应不能检验原溶液是否有钠离子存在。(4)一些离子大量共存的条件,例如SO和S2-、ClO-和Cl-离子组在碱性条件下能大量共存,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共存;ClO-与Fe2+、S2-、SO、I-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都不能大量共存;NO与Fe2+、S2-、SO、I-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在碱性或者中性条件下,NO的氧化性很弱。【专题精练】陷阱一、化学反应条件与产物1.化学反应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化学反应产物或现象。下列有关影响因素的分析,错误的是选项 反应物 反应产物或现象 影响因素A Ca(OH)2溶液、CO2 现象不同 CO2的用量B Cu、HNO3 NO或NO2 HNO3的浓度C Na、O2 Na2O或Na2O2 O2用量D AlCl3溶液、NaOH溶液 现象不同 试剂加入顺序A.A B.B C.C D.D2.认识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对学好化学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或纯氧中燃烧,主要产物都是SO2B.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或在空气中燃烧,产物都是Na2O2C.铁片在常温下与稀硫酸或浓硫酸反应,都生成FeSO4D.镁在空气中或纯氧中燃烧,产物都只有MgO3.以下化学反应的产物种类与反应物的浓度、用量和反应条件均无关的是A.Al与硫酸反应 B.Na与O2反应C.CO2通入NaOH溶液中 D.NH3通入AlCl3溶液中4.下列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①H2S+O2,②Na+O2,③Cu+HNO3,④Fe+Cl2,⑤AlCl3+NH3·H2O,⑥Cu+S,⑦Na2CO3+HCl.在不同条件下得到不同产物的是( )A.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⑦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⑦陷阱二、物质性质与用途1.物质性质决定其用途,物质用途反映其性质。下列物质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选项 用途 性质A SiO2用作光导纤维 SiO2能把光的强弱转变为电流的强弱B 工业上用纯碱去油污 Na2CO3溶液水解呈碱性,油脂碱性条件下水解程度大C 明矾用作净水剂 明矾溶于水形成Al(OH)3胶体,吸附水中悬浮杂质形成沉淀D 三元催化器处理汽车尾气 尾气中CO有还原性,NOx有氧化性。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CO2和N2A.A B.B C.C D.D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正确的是性质 用途A 氨气易溶于水 可用作制冷剂B 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铝的弱 铜罐代替铝罐贮运浓硝酸C 石英坩埚耐高温 用来加热熔化烧碱、纯碱等固体D 碳酸氢钠溶液和硫酸铝溶液混合,产生大量气泡 用作泡沫灭火器的原料A.A B.B C.C D.D3.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性质 实际用途A Al2O3有很高的熔点 制作高温结构陶瓷制品B CH2=CH2存在C-H,能发生取代反应 CH2=CH2可制取聚乙烯C 含钙、锶、钡等元素的物质灼烧时会产生绚丽的颜色 含这些元素的化合物可用于制造焰火D NaCl固体中存在离子键,熔融态电离 电解熔融NaCl制取金属钠A.A B.B C.C D.D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A Si 硬度大 太阳能电池板B NH3 还原性 制冷剂C HC1O 强氧化性 漂白剂D Na2O2 淡黄色固体 供氧剂A.A B.B C.C D.D陷阱三、化学反应与外观特征1.化学反应常伴随着颜色变化,下列有关反应的颜色变化正确的是( )A.溴水遇乙烯——白色 B.淀粉遇单质碘——棕黄色C.热的氧化铜遇乙醇——蓝色 D.热的新制氢氧化铜遇葡萄糖——砖红色2.化学反应经常伴随着颜色变化,下列有关反应的颜色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①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无色②淀粉溶液遇单质碘→蓝色③溴化银见光分解→白色④热的氧化铜遇乙醇→绿色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③3.在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的化学反应是A.通过灼热的粉末 B.通过粉末C.与发生铝热反应 D.将铁钉投入溶液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中物质或能量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B.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只能将化学能转化成光能或热能C.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D.将溶液蒸干后并高温加热至质量不发生变化,最终所得固体仍为5.下列化学反应中元素之间没有电子转移的是( )A.HNO3和NH3反应生成NH4NO3B.Fe在Cl2中点燃生成FeCl3C.电解H2O制备H2和O2D.H2和O2在燃料电池中转变H2O陷阱四、离子反应条件与产物1.下则关于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或离子反应方程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铁溶液与硫化钠溶液混合:2Fe3++3S2-=Fe2S3↓B.用硫酸制溶液除去电石气中的硫化氢:Cu2+ +H2S=-Cu↓+S↓+2H+C.氯化铝溶液逐滴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中,并边加边振荡:Al3++3CO +3H2O=Al(OH)3↓+3HCOD.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正三价铁离子:Fe3++3SCN-=Fe(SCN)32.下列能正确表示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为A.向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B.向溶液中滴加溶液:C.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D.醋酸除去水垢:3.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离子组的离子共存判断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选项 条件 离子组 离子共存判断及离子方程式A 滴加氨水 、、、 不能大量共存,B 由水电离出 、、、 能大量共存C 的溶液 、、、 不能大量共存,D 通入少量气体 、、、 不能大量共存,A.A B.B C.C D.D4.下列离子组在给定条件下离子共存判断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选项 条件 离子组 离子共存判断及离子方程式A 滴加氨水 Na+、Fe2+、Cl-、NO 能大量共存B 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 mol/L K+、NH、Cl-、AlO 能大量共存C pH=1的溶液 Fe3+、NH、I-、SO 不能大量共存,2Fe3++2I-=2Fe2++I2D 通入少量SO2气体 K+、Na+、ClO-、SO 不能大量共存,2ClO-+SO2+H2O=2HClO+SOA.A B.B C.C D.D陷阱五、混合物成分与物质性质1.下列有关物质及成分、性质和用途都正确的是选项 物质及成分 性质 用途A 小苏打(Na2CO3) 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作发酵粉B 磁性氧化铁(Fe2O3) 难溶于水,红色 制造红色涂料C 蓝矾(CuSO4) 蓝色 检验水蒸气D 二氧化硫(SO2) 能和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 漂白草织品A.A B.B C.C D.D2.下列关于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B.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C.石油的主要成分是乙烯D.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3.物质的分类是指根据对象的性质、特征等对其进行分类。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混合物:烧碱、碘酒、氯水B.化合物:澄清石灰水、冰水混合物、氯化氢C.单质:氮气、氢气、空气D.盐:纯碱、氯化钠、硫酸铜陷阱六、化学反应先后顺序1.在复杂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解决问题,下列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A.在含等物质的量的Ba(OH)2和KOH的混合溶液中,缓慢的通入足量CO2,反应的先后顺序为Ba(OH)2、KOH、K2CO3、BaCO3B.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的溶液中,缓慢的通入氯气,离子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为I-、Br-、Fe2+C.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NH4Cl、AlCl3的溶液中.缓慢滴加NaOH溶液,先生成NH3·H2O后生成Al(OH)3沉淀D.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AlO2-、OH-、CO3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离子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为AlO2-、OH-、CO32-2.在复杂的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解决问题。下列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A.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A1O、OH-、CO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 OH-、CO、A1OB.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溶液中缓慢通入氯气: I-、Br-、Fe2+C.Fe(NO3)3、Cu(NO3)2、HNO3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Fe(NO3)3、HNO3、Cu(NO3)2D.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3+、NH、H+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H+、Fe3+、NH陷阱七、离子检验与特征反应1.能够检验苯酚存在的特征反应是①苯酚跟氢氧化钠反应 ②苯酚跟溴水反应 ③苯酚跟三氯化铁反应 ④苯酚跟硝酸的反应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2.在生活、生产及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需要根据不同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某些特征反应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MnO2、CuO、Fe三种物质的粉末都是黑色的,用稀盐酸不能将它们区别开B.(NH4)2SO4、K2SO4、NH4C1三种物质不能用一种试剂通过化学反应区别开C.可以用BaCl2溶液和稀硝酸检验Na2SO3是否变质D.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可以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含有氯气3.下列关于各物质的特征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葡萄糖的特征反应:在酸性、加热条件下,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B.淀粉的特征反应:在常温下,遇碘变蓝C.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硫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D.油脂的特征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皂化反应4.在生活、生产及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需要根据不同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某些特征反应对物质进行区别、检验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KOH溶液可以将NH4Cl、AlCl3、Mg(NO3)2、FeCl3区别开B.某溶液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C.C、MnO2、Fe三种物质的粉末都是黑色的,用稀盐酸能将它们区别开D.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纯碱和小苏打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热点题型】23 分类例析元素化合物综合应用试题中存在的陷阱元素化合物是高考考查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实验设计和化学计量等主干考点的载体。高考命题形式不断创新,但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会变。在高考试题中常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陷阱”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陷阱一、化学反应条件与产物化学反应条件不同,产物可能不同。常见的易错形式主要有:1.温度不同,产物不同。(1)钠与氧气反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过氧化钠,常温生成氧化钠。(2)铁与氧气反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常温生成氧化铁(介质中有水)。(3) 乙醇与浓硫酸共热,140℃生成物主要为乙醚,170℃主要为乙烯。2.浓度不同,产物不同。(1)铜遇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2)锌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3.反应物相对量不同,产物不同。(1)碳与氧气反应,氧气过量时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2)偏铝酸钠与盐酸反应,酸不足时生成氢氧化铝。盐酸过量时生成氯化铝。(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二氧化碳不足时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过量时生成碳酸氢钠。(4)硫化氢和氧气反应,氧气不足时生成硫和水,氧气过量时生成二氧化硫和水。(5)磷和氧气反应,氧气不足生成三氧化二磷,氧气过量时生成五氧化二磷。陷阱二、物质性质与用途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由物质的固有组成和结构共同决定,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质的性质来决定,还受一些外界环境和条件限制。高考中常见的物质性质陷阱主要有:1. 性质与对象有关。(1)氢氧化铝具有两性,但是它不能溶于弱碱和某些弱酸。2.性质与条件有关。(1)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但是其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还原剂,反应条件等因素有关。3.性质与环境有关。(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仅适用于水溶液中的反应,不适用于气相反应。4.通性与特性辩证统一。(1)硅能与氟气、氟化氢反应,但是硅不能与其他酸反应。(2)高温下,碳能将二氧化硅还原成硅,不是因为硅的非金属性比碳强。陷阱三、化学反应与外观特征1. 物质转化中往往联系外观特征,常见陷阱主要有:(1)化学反应与固体、溶液净增质量相联系,实际上考查化学反应与相关量计算问题。(2)联系化学反应中的颜色变化,如某些反应伴随着红、黄、蓝、紫、棕等颜色变化,考查化学反应与物质特征性质。(3)化学反应与电子转移相联系,这类问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陷阱四、离子反应条件与产物离子反应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核心内容。高考中常设的陷阱主要有:1. 离子反应方程式正误判断,主要考查点有:(1)反应产物与量、条件的关系;(2)漏掉部分离子反应;(3)离子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不是最简比;(4)气体、沉淀符号漏掉或者错标;(5)物质是否电离及溶解性;2.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主要考查点有:(1)忽视介质条件;(2)忽视离子之间反应生成弱电解质;(4)忽视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5)忽视络合反应;陷阱五、混合物成分与物质性质学生在解这类问题时,往往由于不清楚混合物成分,而导致错误判断物质性质。涉及的物质性质主要有:(1)酸性;(2)碱性;(3)氧化性;(4)还原性;(5)离子特征反应;(6)溶质成分的性质,如部分电离等;(7)对于多种成分物质的分析,要抓住主要成分,如新制氯水的主要成分是氯气,而久置氯水的主要成分是氯化氢;再如氨水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氨,等计算质量分数时以氨气为标准计算。陷阱六、化学反应先后顺序(1)对于可能发生多个化学反应的同一体系,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解决问题。学生往往由于不能正确判断反应顺序而导致错解。(2)判断化学反应先后顺序的方法:先发生反应的产物能与其他物质大量共存,若产物不能与其他物质共存,这反应不能优先发生。例如向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偏铝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如果偏铝酸钠优先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大量共存;若氢氧化钠优先反应生成的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不能大量共存;若碳酸钠、碳酸钙中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溶液优先反应,则碳酸氢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所以,从净反应看,他们的反应先后顺序依次为:Ca(OH)2>NaOH>NaAlO2>Na2CO3>CaCO3。(3)化学反应先后顺序的两种类型:一类是复分解反应(包括沉淀反应);一类是氧化还原反应。陷阱七、离子检验与特征反应有关离子检验和特征反应的易错点主要有:(1) 干扰离子没有排除。(2)相近颜色混淆,如紫色与蓝色。(3)加入试剂的顺序对实验的影响。如:加入盐酸,就不能检验原溶液中是否有Cl-;上一步加入了氢氧化钠或钠盐,后一步焰色反应不能检验原溶液是否有钠离子存在。(4)一些离子大量共存的条件,例如SO和S2-、ClO-和Cl-离子组在碱性条件下能大量共存,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共存;ClO-与Fe2+、S2-、SO、I-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都不能大量共存;NO与Fe2+、S2-、SO、I-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在碱性或者中性条件下,NO的氧化性很弱。【专题精练】陷阱一、化学反应条件与产物1.化学反应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化学反应产物或现象。下列有关影响因素的分析,错误的是选项 反应物 反应产物或现象 影响因素A Ca(OH)2溶液、CO2 现象不同 CO2的用量B Cu、HNO3 NO或NO2 HNO3的浓度C Na、O2 Na2O或Na2O2 O2用量D AlCl3溶液、NaOH溶液 现象不同 试剂加入顺序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少量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二氧化碳过量时生成碳酸氢钙,故A正确;B.铜与稀硝酸生成一氧化氮,与浓硝酸生成二氧化氮,硝酸的浓度不同产物不同,故B正确;C.钠和氧气在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在加热生成过氧化钠,所以为反应温度不同产物不同,故C错误;D. AlC1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有浑浊现象,而NaOH溶液中滴入AlC13溶液,先生成偏铝酸钠溶液澄清,所以试剂加入顺序不同现象不同,故D正确;故答案为C。2.认识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对学好化学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或纯氧中燃烧,主要产物都是SO2B.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或在空气中燃烧,产物都是Na2O2C.铁片在常温下与稀硫酸或浓硫酸反应,都生成FeSO4D.镁在空气中或纯氧中燃烧,产物都只有MgO【答案】A【解析】A.硫在空气中或纯氧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所以产物只有二氧化硫,故A正确;B.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成氧化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而不是过氧化钠,故B错误;C.铁常温下与浓硫酸发生钝化生成硫酸铁,而不是硫酸亚铁,故C错误;D.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氮化镁和碳,而不是仅有氧化镁,故D错误;故答案为A。3.以下化学反应的产物种类与反应物的浓度、用量和反应条件均无关的是A.Al与硫酸反应 B.Na与O2反应C.CO2通入NaOH溶液中 D.NH3通入AlCl3溶液中【答案】D【解析】A. Al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遇到冷、浓硫酸会钝化,A选项不符合题意;B. Na与O2在常温下反应生成Na2O,在加热时生成Na2O2,B选项不符合题意;C. 少量CO2通入过量NaOH溶液中,生成Na2CO3,过量CO2通入少量NaOH溶液中,生成NaHCO3,C选项不符合题意;D. NH3通入AlCl3溶液中,发生反应:AlCl3 + 3NH3·H2O=Al(OH)3↓+3NH4Cl,与反应物的浓度、用量和反应条件均无关,D选项符合题意;答案选D。4.下列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①H2S+O2,②Na+O2,③Cu+HNO3,④Fe+Cl2,⑤AlCl3+NH3·H2O,⑥Cu+S,⑦Na2CO3+HCl.在不同条件下得到不同产物的是( )A.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⑦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⑦【答案】D【解析】①当H2S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2∶1时,发生反应:2H2S+O2=2S↓+2H2O;当H2S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小于2∶3时,发生反应:2H2S+3O2=2SO2+2H2O;当H2S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2∶3小于2∶1时,两个反应都发生,条件不同,产物不同,故①选;②Na+O2常温下得到Na2O,点燃或加热时得到Na2O2,条件不同,产物不同,故②选;③Cu和HNO3的反应,浓硝酸:4HNO3+Cu=Cu(NO3)2+2NO2↑+2H2O;稀硝酸:3Cu+8HNO3=3Cu(NO3)2+2NO↑+4H2O,条件不同,产物不同,故③选;④铁和氯气的反应只能将铁氧化为正三价,反应条件、用量、浓度等不同时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相同,故④不选;⑤AlCl3溶液与氨水反应只能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和弱碱不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故⑤不选;⑥硫粉是弱氧化剂,只能将铜氧化为硫化亚铜,产物与反应条件无关,故⑥不选;⑦Na2CO3和HCl反应,盐酸少量时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盐酸过量时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条件不同,产物不同,故⑦选; 符合条件的有①②③⑦,故选D。陷阱二、物质性质与用途1.物质性质决定其用途,物质用途反映其性质。下列物质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选项 用途 性质A SiO2用作光导纤维 SiO2能把光的强弱转变为电流的强弱B 工业上用纯碱去油污 Na2CO3溶液水解呈碱性,油脂碱性条件下水解程度大C 明矾用作净水剂 明矾溶于水形成Al(OH)3胶体,吸附水中悬浮杂质形成沉淀D 三元催化器处理汽车尾气 尾气中CO有还原性,NOx有氧化性。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CO2和N2A.A B.B C.C D.D【答案】A【解析】A.SiO2并不能把光的强弱转变为电流的强弱,SiO2用作光导纤维是因为其对光有很好的反射性,A错误;B.Na2CO3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的水解而显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无法重新生成油脂,所以油脂碱性条件下水解程度大,B正确;C.明矾溶液水可以电离出Al3+,Al3+水解生成成Al(OH)3胶体,吸附水中悬浮杂质形成沉淀,达到净水的目的,C正确;D.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x等有毒气体,CO有还原性,NOx有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转化为无污染的为CO2和N2,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A。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正确的是性质 用途A 氨气易溶于水 可用作制冷剂B 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铝的弱 铜罐代替铝罐贮运浓硝酸C 石英坩埚耐高温 用来加热熔化烧碱、纯碱等固体D 碳酸氢钠溶液和硫酸铝溶液混合,产生大量气泡 用作泡沫灭火器的原料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氨气用作制冷剂是因为氨气易液化,液氨气化时吸收能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A项不正确;B.常温下,铜与浓硝酸发生反应,而铝与浓硝酸发生钝化,产生的一层致密氧化物薄膜阻碍反应的进行,般用铝罐或铁罐贮运浓硝酸,B项不正确;C.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高温下二氧化硅能与纯碱、氢氧化钠反应,C项不正确;D.碳酸氢钠溶液和硫酸铝溶液混合时,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产生CO2和Al(OH)3,是泡沫灭火器的主要原料,D项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3.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性质 实际用途A Al2O3有很高的熔点 制作高温结构陶瓷制品B CH2=CH2存在C-H,能发生取代反应 CH2=CH2可制取聚乙烯C 含钙、锶、钡等元素的物质灼烧时会产生绚丽的颜色 含这些元素的化合物可用于制造焰火D NaCl固体中存在离子键,熔融态电离 电解熔融NaCl制取金属钠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Al2O3有很高的熔点,利用熔点高来制作高温结构陶瓷制品,性质与用途相对应,故A不符合题意;B.CH2=CH2存在碳碳双键,因此CH2=CH2可制取聚乙烯,性质与用途不相对应,故B符合题意;C.含钙、锶、钡等元素的物质灼烧时会产生绚丽的颜色,因此用含这些元素的化合物可用于制造焰火,性质与用途相对应,故C不符合题意;D.NaCl固体中存在离子键,熔融态电离,因此电解熔融NaCl制取金属钠,性质与用途相对应,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B。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A Si 硬度大 太阳能电池板B NH3 还原性 制冷剂C HC1O 强氧化性 漂白剂D Na2O2 淡黄色固体 供氧剂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Si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板是因为Si是半导体材料,与Si的硬度无关,故不选A;B.NH3做制冷剂是因为氨气易液化,与氨气的还原性无关,故不选B;C.HC1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所以HC1O可做漂白剂,故选C;D.Na2O2作供氧剂是因为Na2O2和水、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与Na2O2的颜色无关,故不选D;选C。陷阱三、化学反应与外观特征1.化学反应常伴随着颜色变化,下列有关反应的颜色变化正确的是( )A.溴水遇乙烯——白色 B.淀粉遇单质碘——棕黄色C.热的氧化铜遇乙醇——蓝色 D.热的新制氢氧化铜遇葡萄糖——砖红色【答案】D【解析】A.溴水中溴单质与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溴水褪色呈无色,并非白色,故A错误;B.淀粉遇单质碘呈蓝色,故B错误;C.热的氧化铜遇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乙醇转化为乙醛,氧化铜被还原为铜单质,固体呈红色,故C错误;D.热的新制氢氧化铜与葡萄糖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故D正确;故答案为:D。2.化学反应经常伴随着颜色变化,下列有关反应的颜色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①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无色②淀粉溶液遇单质碘→蓝色③溴化银见光分解→白色④热的氧化铜遇乙醇→绿色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③【答案】C【解析】①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①正确;②淀粉溶液遇单质碘会变蓝色,②正确;③溴化银见光分解生成银和溴单质,Br2易挥发,由于AgBr的光解反应速度太快,根本来不及形成金属块或者金属层,所以剩下的是Ag微粒,呈黑色,所以溴化银见光分解之后成黑色,③错误;④热的氧化铜遇乙醇反应生成铜、乙醛和水,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④错误;答案选C。3.在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的化学反应是A.通过灼热的粉末 B.通过粉末C.与发生铝热反应 D.将铁钉投入溶液【答案】C【解析】A.与反应生成和水,反应前固体为,反应后固体为,固体质量减小,故A不符合题意;B.与反应生成和O2,2+2=2+O2,反应前固体为Na2O2,反应后固体为Na2CO3,且二者物质的量相同,所以固体质量增加,故B不符合题意;C.Al与Fe2O3反应生成Fe和Al2O3,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固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相同,故C符合题意;D.Fe与反应生成和Cu,反应前固体为Fe,反应后固体为Cu,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Cu的摩尔质量大于Fe,所以固体的质量增大,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中物质或能量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B.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只能将化学能转化成光能或热能C.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D.将溶液蒸干后并高温加热至质量不发生变化,最终所得固体仍为【答案】C【解析】A.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反应条件无关,有的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也可进行,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钡晶体之间的反应,有的放热反应却需要加热,如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故A错误;B.化学能转化的能量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光能、电能、热能等,故B错误;C.化学反应中总是有键的断裂和形成,在断键时吸收能量,成键时释放能量,导致在化学反应中放热或吸热,故C正确;D.NaHCO3不稳定,在加热条件下会分解生成Na2CO3,故D错误;答案选C。5.下列化学反应中元素之间没有电子转移的是( )A.HNO3和NH3反应生成NH4NO3B.Fe在Cl2中点燃生成FeCl3C.电解H2O制备H2和O2D.H2和O2在燃料电池中转变H2O【答案】A【解析】A. HNO3和NH3反应生成NH4NO3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反应中元素之间没有电子转移,A正确;B. Fe在Cl2中点燃生成FeCl3是氧化还原反应,故反应中元素之间有电子转移,B错误;C. 电解H2O制备H2和O2是氧化还原反应,故反应中元素之间有电子转移,C错误;D. H2和O2在燃料电池中转变H2O是氧化还原反应,故反应中元素之间有电子转移,D错误;答案选A。陷阱四、离子反应条件与产物1.下则关于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或离子反应方程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铁溶液与硫化钠溶液混合:2Fe3++3S2-=Fe2S3↓B.用硫酸制溶液除去电石气中的硫化氢:Cu2+ +H2S=-Cu↓+S↓+2H+C.氯化铝溶液逐滴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中,并边加边振荡:Al3++3CO +3H2O=Al(OH)3↓+3HCOD.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正三价铁离子:Fe3++3SCN-=Fe(SCN)3【答案】C【解析】A.氯化铁溶液与硫化钠溶液混合发生的是Fe3+和S2-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和S,故A错误;B.硫酸铜溶液与硫化氢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生成CuS沉淀和硫酸,故B错误;C.碳酸钠始终过量,所以铝离子和碳酸根双水解只能生成HCO,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Al3++3CO +3H2O=Al(OH)3↓+3HCO,故C正确;D.Fe3+与SCN-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2.下列能正确表示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为A.向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B.向溶液中滴加溶液:C.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D.醋酸除去水垢:【答案】A【解析】A.足量的氯气会将Fe2+和Br-全部氧化,分别生成Fe3+和Br2,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故A正确;B.硫酸铵溶液中滴加Ba(OH)2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Ba(OH)2=2NH·H2O+BaSO4,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C.Na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先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NaOH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H2O+Cu2++2Na=2Na++Cu(OH)2↓+H2↑,故C错误;D.醋酸为弱酸,不能拆,正确离子方程式为2CH3COOH+CaCO3=Ca2++CO2↑+H2O+2CHCOO-,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3.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离子组的离子共存判断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选项 条件 离子组 离子共存判断及离子方程式A 滴加氨水 、、、 不能大量共存,B 由水电离出 、、、 能大量共存C 的溶液 、、、 不能大量共存,D 通入少量气体 、、、 不能大量共存,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 =Fe(OH)3↓+3NH4+,故A错误;B.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碱性条件下NH4+与氢氧根离子反应,酸性条件下AlO2-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一定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pH=1的溶液呈酸性,因发生反应:2Fe3++2I-=2Fe2++I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SO2具有还原性,与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lO-+SO2+ H2O ═2H++Cl-+SO42-,故D错误。答案选C。4.下列离子组在给定条件下离子共存判断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选项 条件 离子组 离子共存判断及离子方程式A 滴加氨水 Na+、Fe2+、Cl-、NO 能大量共存B 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 mol/L K+、NH、Cl-、AlO 能大量共存C pH=1的溶液 Fe3+、NH、I-、SO 不能大量共存,2Fe3++2I-=2Fe2++I2D 通入少量SO2气体 K+、Na+、ClO-、SO 不能大量共存,2ClO-+SO2+H2O=2HClO+SO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 滴加氨水后发生反应Fe2++2NH3 H2O═Fe(OH)2↓+3NH4+,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 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 mol/L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H+与AlO反应,NH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 pH=1的溶液呈酸性,Fe3+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2I-=2Fe2++I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D. SO2具有还原性,与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O-+ SO2+H2O═2H++Cl + SO,题中离子方程式错误,故D错误;故选:C。陷阱五、混合物成分与物质性质1.下列有关物质及成分、性质和用途都正确的是选项 物质及成分 性质 用途A 小苏打(Na2CO3) 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作发酵粉B 磁性氧化铁(Fe2O3) 难溶于水,红色 制造红色涂料C 蓝矾(CuSO4) 蓝色 检验水蒸气D 二氧化硫(SO2) 能和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 漂白草织品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小苏打的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不是碳酸钠,碳酸氢钠做发酵剂是因为其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与酸反应无关,故A错误;B.磁性氧化铁为四氧化三铁,不是三氧化二铁,Fe2O3是红棕色粉末,常用作红色涂料,故B错误;C.蓝矾是CuSO4 5H2O,显蓝色,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粉末,与水作用显示蓝色,检验水蒸气,蓝矾不能用来检验水蒸气,故C错误;D.二氧化硫(SO2)能够与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的无色不稳定的物质,可用于漂白草织品,故D正确;故选D。2.下列关于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B.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C.石油的主要成分是乙烯D.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答案】C【解析】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故A正确;B.煤主要含有C元素,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故B正确;C.石油为碳氢元素组成的混合烃,主要含有烷烃、环烷烃及芳香烃,故C错误;D.食醋为浓度较小的乙酸溶液,所以食醋的主要成分为乙酸,故D正确;故选C。点睛:注意掌握常见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及性质。本题的易错点为B,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为有机物与无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不能受平时的“煤炭”的说法的影响。3.物质的分类是指根据对象的性质、特征等对其进行分类。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混合物:烧碱、碘酒、氯水B.化合物:澄清石灰水、冰水混合物、氯化氢C.单质:氮气、氢气、空气D.盐:纯碱、氯化钠、硫酸铜【答案】D【解析】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是纯净物,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混合物,氯水是氯气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是混合物,A错误;B.澄清石灰水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冰水混合物是仅含水一种物质是化合物,B错误;C.单质是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空气是混合物,不是单质,C错误;D.盐是能电离出酸根离子和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的化合物,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类,D正确;故选D。陷阱六、化学反应先后顺序1.在复杂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解决问题,下列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A.在含等物质的量的Ba(OH)2和KOH的混合溶液中,缓慢的通入足量CO2,反应的先后顺序为Ba(OH)2、KOH、K2CO3、BaCO3B.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的溶液中,缓慢的通入氯气,离子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为I-、Br-、Fe2+C.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NH4Cl、AlCl3的溶液中.缓慢滴加NaOH溶液,先生成NH3·H2O后生成Al(OH)3沉淀D.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AlO2-、OH-、CO3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离子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为AlO2-、OH-、CO32-【答案】A【解析】A.在含等物质的量的Ba(OH)2和KOH的混合溶液中,缓慢的通入足量CO2,首先发生反应:CO2+ Ba(OH)2=BaCO3↓+H2O,然后发生反应:CO2+2KOH=K2CO3+H2O,后又发生反应:CO2+ K2CO3+H2O= 2KHCO3,最后发生反应:CO2+H2O +BaCO3=Ba(HCO3)2,所以反应的先后顺序为Ba(OH)2、KOH、K2CO3、BaCO3,故A正确;B.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的溶液中,缓慢的通入氯气,由于物质的还原性:I-> Fe2+>Br-,所以离子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为I-、Fe2+、Br-,故B错误;C.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NH4Cl、AlCl3的溶液中.缓慢滴加NaOH溶液,先生成Al(OH)3沉淀后生成NH3·H2O,故C错误;D.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OH-、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离子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为OH-、、,故D错误;故答案为:A。2.在复杂的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解决问题。下列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A.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A1O、OH-、CO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 OH-、CO、A1OB.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溶液中缓慢通入氯气: I-、Br-、Fe2+C.Fe(NO3)3、Cu(NO3)2、HNO3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Fe(NO3)3、HNO3、Cu(NO3)2D.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3+、NH、H+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H+、Fe3+、NH【答案】D【解析】A.若H+最先与AlO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而氢氧化铝与溶液中OH-反应又生成AlO,结合碱性强的先与盐酸反应可知反应顺序为OH-、AlO、CO,故A错误;B.离子的还原性I->Fe2+>Br-,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溶液中缓慢通入氯气,氯气先与还原性强的反应,反应的先后顺序为I-、Fe2+、Br-,故B错误;C.Fe(NO3)3、Cu(NO3)2、HNO3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由于氧化性:HNO3>Fe3+>Cu2+,则反应的先后顺序为HNO3、Fe(NO3)3、Cu(NO3)2,故C错误;D.由于铁离子能够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3+、NH、H+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首先与酸反应,再与盐反应,反应的先后顺序为H+、Fe3+、NH,故D正确;故选D。陷阱七、离子检验与特征反应1.能够检验苯酚存在的特征反应是①苯酚跟氢氧化钠反应 ②苯酚跟溴水反应 ③苯酚跟三氯化铁反应 ④苯酚跟硝酸的反应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B【解析】①苯酚跟氢氧化钠溶液虽然反应,但是现象不明显,不可检验;②苯酚跟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象明显,可检验;③苯酚跟三氯化铁溶液反应,溶液变为紫色,现象明显,可检验;④苯酚跟硝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加热会发生反应生成三硝基苯酚,常温下不发生反应,不能检验;综上所述,能够检验苯酚存在的特征反应是②③,B项正确;答案选B。2.在生活、生产及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需要根据不同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某些特征反应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MnO2、CuO、Fe三种物质的粉末都是黑色的,用稀盐酸不能将它们区别开B.(NH4)2SO4、K2SO4、NH4C1三种物质不能用一种试剂通过化学反应区别开C.可以用BaCl2溶液和稀硝酸检验Na2SO3是否变质D.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可以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含有氯气【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MnO2、CuO、Fe三种物质的粉末都是黑色的,二氧化锰和稀盐酸不反应,和氧化铜反应得到蓝色溶液氯化铜,和金属铁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氯化亚铁并放氢气,用稀盐酸能将它们区别开,A错误;B、(NH4)2SO4、K2SO4、NH4C1三种物质可以用Ba(OH)2区别开,B错误;C、亚硫酸钠可以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亚硫酸钡,可以被硝酸氧化为硫酸钡,所以Na2SO3是否变质用BaCl2溶液和稀硝酸检验不出来,C错误;D、氯气和KI反应生成碘,淀粉变蓝,可以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含有氯气,D正确。答案选D。3.下列关于各物质的特征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葡萄糖的特征反应:在酸性、加热条件下,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B.淀粉的特征反应:在常温下,遇碘变蓝C.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硫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D.油脂的特征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皂化反应【答案】B【解析】A、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A错误;B、常温下,淀粉的特征反应是遇碘变蓝,B正确;C、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而不是硫酸,C错误;D、油脂的皂化是指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D错误。答案选B。4.在生活、生产及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需要根据不同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某些特征反应对物质进行区别、检验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KOH溶液可以将NH4Cl、AlCl3、Mg(NO3)2、FeCl3区别开B.某溶液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C.C、MnO2、Fe三种物质的粉末都是黑色的,用稀盐酸能将它们区别开D.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纯碱和小苏打【答案】A【解析】A.KOH与NH4Cl加热条件下反应有刺激性气体产生;KOH与AlCl3反应,开始生成白色沉淀,再加KOH,白色沉淀消失。KOH溶液与Mg(NO3)2和FeCl3反应,分别生成白色沉淀和红褐色沉淀。KOH溶液与NH4Cl、AlCl3、Mg(NO3)2和FeCl3分别反应,现象不同,可以用KOH溶液区别这四种物质,A正确;B.稀盐酸与HCO反应也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溶液中也可能含有HCO,B错误;C.稀盐酸与C、MnO2不反应,现象一样。稀盐酸与Fe反应,有气泡生成。用稀盐酸无法鉴别C和MnO2,C错误;D.澄清石灰水能与纯碱、小苏打反应,分别发生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Ca(OH)2+2NaHCO3=CaCO3↓+Na2CO3+2H2O,都有CaCO3沉淀生成,现象一样,故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纯碱和小苏打,D错误;答案选A。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热点题型】23 分类例析元素化合物综合应用试题中存在的陷阱-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热点题型速练(原卷版) .doc 【热点题型】23 分类例析元素化合物综合应用试题中存在的陷阱-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热点题型速练(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