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教学背景《溶液的形成》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2)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3)探究几种物质的溶解能力。(4)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及语言表达能力。(3)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4.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5.难点(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2)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三、教材分析1.本课时内容有:溶液的形成,溶液定义的理解,溶质和溶剂的辩证关系,溶液的广泛应用。2.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溶液里扩散。溶质分子与水分子发生水合的过程,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软件把微观粒子之间的结合直观化,帮助学生把化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理解。3.本节课通过三组探究实验,使学生认识溶液及溶质与溶剂之间的关系,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是研究问题的重要途径,获得知识的重要方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四、教学方法合作实验,独立思考,能力交流,自主探究并利用互联网搜索技术五、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展示六种饮料:雪碧(无色),可乐(黑色),橙汁(橙色)西瓜汁(西瓜红色),葡萄汁(紫色),苹果汁(绿色)观察这六种饮料,回答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或者你想到了什么?观察后积极发言,畅谈对饮料的遐想及感受展示不同颜色的饮料,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在轻松的环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活动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于水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仪器:玻璃棒、100ml烧杯三个、钥匙学生动手按实验要求操作实验食盐糖硫酸铜晶体现象结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动手实验能力,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突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实验汇报交流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验现象及结论学生汇报实验中的问题及实验现象、结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讲解“溶液及其组成、性质”新课内容一:溶液阅读课本及看课件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阅读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提问:为什么食盐、糖这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呢?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猜想看课件从微观角度显示物质的客观变化,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创设情景当油滴在衣服上了怎么办呢?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呢?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各抒己见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麻烦。使学生充分体会化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所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持久兴趣。实验探究二“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何”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仪器:钥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学生实验溶剂溶质现象水碘水高锰酸钾汽油碘汽油高锰酸钾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动手实验能力,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实验汇报交流请同学对实验进行汇报学生汇报实验中问题及现象、结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讲解“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新课内容二:溶质与溶剂的关系学生阅读课本培养学生语言归纳能力,进一步理解溶质与溶剂之间的辩证关系活动探究三“水和酒精互溶”药品:酒精、红墨水仪器:试管、胶头滴管学生实验振荡前现象振荡后现象静置后现象结论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验汇报交流请学生汇报学生汇报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讲解“溶质、溶剂的判断”请学生阅读课本P28学生阅读后总结培养学生语言归纳能力讲解“溶液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课本P28图9-5学生小结感受化学为人们生活提供了方便,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为我们所用。反馈练习课件展示学生思考后回答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同时加强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六、课堂小结1.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是溶剂,被溶解的物质是溶质。3.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气体;固气为质液为剂,量少为质多为剂,水溶液中水为剂,非水溶液指明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七、板书设计第1 课时 溶液的形成1.溶液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溶质与溶剂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3.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八、教学反思溶液是最常见的一大类物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本课题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团结协作探究溶液的形成,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既学到了技能,获取了知识,锤炼了思维,又张扬了个性。不仅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了溶液的特征,还有帮助学生建立了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与此同时,也帮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对溶液的形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