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地域差异显著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地域差异显著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下册分层同步练习
第四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4.3地域差异显著
一、单选题
1.我国北方传统房屋大多坐北朝南,墙体厚,且以炕代床是因为(  )
A.北方夏季热,避暑 B.冬季很冷,利于取暖保温
C.北方多风沙,躲避风沙 D.北方全年刮北风
2.图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的小卡片,有误的是(  )
A. B.
C. D.
3.下列关于我国两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约两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光热条件
B.两地区均是我国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地区
C.两地区的交通运输均以水运为主
D.两地区农作物单产较高的共同原因是海拔高,气温高
4.下列四幅民居邮票中,反映我国秦岭—淮河以南“水乡”特点的是(  )
A. B.
C. D.
5.2017年2月,国务院批复《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北部湾城市群包括粤桂琼三省的22座城市。下列关于北部湾城市群描述正确的是( )
①属于南方地区 ②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
③属于季风区 ④属于东部地区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哪些界线相一致(  )
①1月0℃等温线
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
7.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相一致的是(  )
A.暖温带和中温带的界线
B.年平均气温0℃等温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界线
8.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  )
A.历史沿革 B.民族构成
C.人口多少 D.区域特征
9.图表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情况,其选项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
A.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荒地 B.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C.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草地 D.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林地
10.“一山分南北”中的山指的是秦岭,它不仅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也是(  )
①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 ②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的分界线
③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④800mm等降水量的分界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读秦岭及邻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西侧山脉秦岭和东侧河流构成了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东侧河流是(  )
A.黄河 B.淮河 C.长江 D.珠江
(2)下列数据有可能为正常年份甲地1月份平均气温的是(  )
A.25℃ B.8℃ C.-4℃ D.16℃
(3)乙地处于我国哪个干湿地区?(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12.为体现“东西南北中,全民大联欢”,2016年央视春晚特别设置了①泉州、②西安、③广州、④呼伦贝尔四大分会场(如下图),分会场的节目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结合下图,回答小题。
(1)同为除夕夜,呼伦贝尔会场天寒地冻,广州分会场春意盎然。造成这两个分会场风光迥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类型的不同 B.地势高低的差异
C.纬度高低的影响 D.距海远近的差异
(2)四大分会场格局特色欢度春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会场观众吃着饺子看春晚,即兴弹唱当地的长调
B.②会场表演高亢的秦腔和磅礴的安塞腰鼓,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C.③会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闽南文化
D.④会场以晶莹剔透的冰雕和当地居民窑洞为布景,展示过年的喜庆
13.下列叙述中,与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
①农田以旱地为主
②作物熟制一年两熟、两年三熟
③赛龙舟为传统的运动项目
④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
⑤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厚.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14.暑假期间,小明要去位于天山的吐鲁番盆地,看火焰山神奇的地貌.而小丽却想了解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请帮助他们选择要去的省级行政区最好是(  )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下图是《国家地理》编辑社策划的“三纵一横”——四条“寻访春天”的路线。据此回答下题。
15.四条寻春路线中,能够直观感受到我国地势特点的旅游路线是(  )
A.路线A B.路线B C.路线C D.路线D
16.下列描述中符合这种地势特点带来的影响的是(  )
①有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②众多大河滚滚东流,有利于东西交通
③阶梯之间落差大,有利于形成丰富水能
④有利于形成南方.北方不同的景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016中埃文化年闭幕式1月19日在广东广州举行。回答小题
(1)以下对广东广州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地处丘陵,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
②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③耕作制度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④跨我国地势一,二阶梯,落差大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在文化年活动中,大量文学作品互译。在埃及国家翻译中心的推动下,在中文教师的努力下,一大批中国文学作品被翻译,这部分作品被翻译的语言是(  )
A.英语 B.德语 C.法语 D.阿拉伯语
(3)中埃关系源远流长,文化交往由来已久。早在古丝绸之路繁荣时期,中埃文化交流就伴随着商贸往来逐渐形成和发展(  )
A.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开通
B.丝绸之路只运输丝绸而得名
C.《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他如何到中国时提到丝绸之路
D.马球游戏就是从唐朝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的
18.下表反映了我国 (  )
地形类型 山地 高原 丘陵 盆地 平原
所占比例 33% 26% 10% 19% 12%
①地形类型多样 ②山区面积广大.③地势西高东低 ④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9.下列描述与该区域不相符的是(  )
A.雪峰连绵,冰川广布
B.有“高原之舟”牦牛
C.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
D.城镇呈点状、带状分布在绿洲上
下图为“中国地理分区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0.贝贝旅行回来说:“我去了一个雪山连绵,牦牛成群的地方,还看到了长江、黄河源头的标志。”根据贝贝的描述,请问她去的是图中哪个区域?(  )
A.丁 B.丙 C.乙 D.甲
21.下列地理事物,属于图中甲、乙两区域之间的分界线是(  )
A.喜马拉雅山脉 B.秦岭
C.大兴安岭 D.南岭
22.列关于图中虚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线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B.该线大致是黑龙江省黑河至云南省腾冲的连线
C.该线反应了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均衡
D.该线东南部人口少,密度小;西北部人口多,密度大
23.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区域与现象搭配不正确是(  )
A.甲——划龙舟,吃粽子,馒头为主食,看二人转
B.乙——住窑洞,听陕北民歌,看安塞腰鼓
C.丙——吃哈密瓜,骑骆驼,看大漠风光
D.丁——喝青稞酒、吃酥油茶
2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各区域与其特点一一对应正确的是(  )
①小兴安岭——红松之乡 ②太湖流域——水乡城镇
③宝岛台湾——水果之乡 ④黄土高原——丝路明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下列关于我国的四大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们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划分的
B.四大区域是从宏观上划分的,区域内部的差异很大
C.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D.我们日常生活中感觉不到区域的存在
二、填空题
26.我国幅员辽阔,各种资源门类   ,品种   。其中,很多自然资源总量   ,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   。
27.北京最近的出海口是   .
28.我国习惯上以    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    和    两大区域。
29.青藏地区位于   以西、   以北、   和   以南,包括   自治区、   省和   省西部,主要聚居的少数民族是   族,汉族人主要在本区   省的东部。
30.在各种气候类型中,    气候对我国的影响最大。
31.比较青藏高原湖泊与长江中下游湖泊的差异:
湖泊分布区 青藏高原湖区 长江中下游湖区
湖泊成因        
湖泊海拔        
湖水补给        
径流分类        
水文状况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 由于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越往北纬度越高,使得冬季,北方气温低,加上受冬季风影响,从而加剧了北方的寒冷,因此北方传统房屋大多坐北朝南,面向太阳,起到了取暖保温的作用。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在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民居特点。比如在牧区生活的牧民,为了适应游牧生活,形成便于安装拆卸的蒙古包。在我国北方的黄土高原地区,因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利用当地黄土特性,就地取材,修建窑洞。在我国南方地区,因降水较多,气候湿热,搭建高架竹屋。
2.【答案】D
【解析】【分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最重要的分界线,是1月份0℃等温线经过线;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是年降水量800毫米经过线,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也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北回归线。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可建议学生总结所有的意义来集中记忆,比较简单。
3.【答案】B
【解析】【分析】西北地区地处我国大陆内部地区,由于各地距海远近不同,主要自然特征是干旱;水源成为制约其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高寒是制约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两地区的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北方,南方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北和青藏地区;两地区农业单产高的原因与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有关。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西北地区指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的广大地区。西北地区荒漠广布,人口密度小,但国际边境线漫长,利于边境贸易。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为半干旱、干旱气候)。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球上超过8000米的山峰,大部分在高原的南部和西部边缘,由于海拔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最大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同时海拔高,云量少,也是我国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4.【答案】D
【解析】【分析】 读图可得,A图所示的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位于北方地区,B是云南省的竹楼,C是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位于西北地区,D是南方地区的水乡特色民居,体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特征.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在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民居特点。比如在牧区生活的牧民,为了适应游牧生活,形成便于安装拆卸的蒙古包。在我国北方的黄土高原地区,因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利用当地黄土特性,就地取材,修建窑洞。在我国南方地区,因降水较多,气候湿热,搭建高架竹屋。不同的民居结构与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5.【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部湾城市群地理区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是青藏地区,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重要地理区位的识记。
6.【答案】C
【解析】【分析】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1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一致。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还是: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等。
7.【答案】C
【解析】【分析】秦岭、淮河主要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8.【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四大地理分区的相关知识。四大地理分区的划分依据是:我国国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显著,综合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如气温、降水和地形等进行划分。故答案选D。
【点评】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的划分依据。
9.【答案】B
【解析】【分析】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平原地区,北方旱地,南方水田;西南横断山区和东北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以林地为主;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以草地为主。故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我国的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主要有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各类土地资源不仅比例不合理,而且分布不均。认真观察地图,明确阴影部分的为主,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岭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秦岭地理意义的识记。
11.【答案】(1)B
(2)C
(3)A
【解析】【分析】(1)与秦岭大致一致的是位于同一纬度的河流:淮河,秦岭与淮河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的中部,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故本题选B。(2)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该线以南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上,以北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下,由图可知,甲位于该线以北,1月份平均气温应在0℃以下;秦岭——淮河一线经过我国东部地区800mm年等降水量线,乙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降水量大于800mm。故本题选C。(3)我国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以南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都是湿润地区。大兴安岭的北段的寒温带地区,也全是湿润地区。中温带、暖温带的东部山地,属于湿润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属于半湿润地区;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高原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半干旱地区;我国的西北地区是干旱地区。银川平原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属于干旱地区,故本题选A。
【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12.【答案】(1)C
(2)B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地理差异的有关知识。由于呼伦贝尔和广州的纬度不同,热量存在差异,因此两地的风光迥异。故选择C。
(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各地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①会场是泉州会场,泉州位于我国的福建省,豫剧是河南省的戏剧,所以A表述错误。②会场是位于黄土高原的西安会场,安塞腰鼓是当地特色的民俗,所以B表述正确。巴蜀文化位于四川省,而③会场位于广东省,所以C表述错误。窑洞是黄土高原独特的民居,④会场位于内蒙古高原,蒙古包是独特的民居。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自然人文环境特征的识记。
13.【答案】A
【解析】【分析】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 <0℃ >0℃
河流封冻状况 封冻 不封冻
年降水量 <800毫米 >800毫米
植被类型 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大豆 水稻
作物熟制 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娱乐活动 滑冰 游泳、赛船
民居特点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薄
故选:A.
【点评】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14.【答案】A
【解析】【分析】吐鲁番盆地位于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中;云南民族众多,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占有25个民族,是中国民族最多的省份,如果有外国朋友想多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风情,我会建议他最好去的省级行政区是云南.根据轮廓可知,甲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乙为陕西省,丙为云南省,丁为湖北省.
故选:A.
【点评】熟记我国的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是解题关键.
【答案】15.D
16.A
【解析】【点评】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种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①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深入内陆,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大量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②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同时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③地势对交通的影响:这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1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在四条寻春路线中,能够直观感受到我国地势特点的旅游路线是路线D。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6.根据我国的地势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有利于:①有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陆,形成降水,②众多大河滚滚东流,有利于东西交通,③阶梯之间落差大,有利于形成丰富水能,①②③,正确。④有利于形成南方.北方不同的景观,这与地势无关。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17.【答案】(1)C
(2)D
(3)C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广东省概况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广东盛产的是水稻,小麦只少量的种植,所以①不符合题意;广东省位于我国第三级阶梯,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2)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主要语言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埃及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故选D。
(3)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这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所以A不符合题意;丝绸之路因运输丝绸而得名,而非只运输丝绸制品,所以B不符合题意;C表述符合题意;马球游戏就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到唐朝的,所以D表述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广东省概况、世界主要语言分布、丝绸之路的识记。
18.【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我国地形特点,依据表格地形类型,发现我国各种地形齐备,体现地形类型多样,依据表格所占比例分析山地所占比例最高,可知山区面积广大,但无法从表格中反应地势特点,故此题选择A。
【点评】此题考查我国地形特点,掌握分析表格的能力。
19.【答案】D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该区域为青藏地区;青藏高原地势高,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其景观是雪峰连绵,冰川广布;青藏地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新疆地区的城镇呈点状、带状分布在绿洲上;牦牛有“高原之舟”之称,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依据题意.
故选:D.
【点评】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答案】20.A
21.B
22.D
23.A
24.A
【解析】【点评】我国的四大地理单元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各区域特征显著。西北地区突出的特征是干旱;青藏地区突出的特征是高寒。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20.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是南方地区,乙是北方地区,丙是西北地区,丁是青藏地区。贝贝旅行回来说:“我去了一个雪山连绵,牦牛成群的地方,还看到了长江、黄河源头的标志。”根据贝贝的描述,请问她去的是图中丁区域。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2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是南方地区,乙是北方地区,丙是西北地区,丁是青藏地区。下列地理事物,属于图中甲、乙两区域之间的分界线是秦岭。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2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线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该线大致是黑龙江省黑河至云南省腾冲的连线;该线反应了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均衡。该线东南部人口少,密度小;西北部人口多,密度大,错误,正好相反。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2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是南方地区,乙是北方地区,丙是西北地区,丁是青藏地区。甲——划龙舟,吃粽子,馒头为主食,看二人转,错误,大米是主食,二人转在东北。乙——住窑洞,听陕北民歌,看安塞腰鼓,正确。丙——吃哈密瓜,骑骆驼,看大漠风光,正确。丁——喝青稞酒、吃酥油茶,正确。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24.根据题意,①小兴安岭——红松之乡 ②太湖流域——水乡城镇,③宝岛台湾——水果之乡 ,①②③,正确。 ④黄土高原——丝路明珠,错误,丝路明珠是指新疆地区。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25.【答案】D
【解析】【分析】我国四大地区是人们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划分的,是从宏观上划分的,区域内部的差异很大,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感觉到区域的存在。其中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把秦岭—淮河线、青藏高原边缘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组合在一起形成的。
26.【答案】齐全;繁多;丰富;很低
【解析】【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各种资源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其中,很多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很低。而且我国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是不平衡的。
【点评】这种不平衡对工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27.【答案】天津
【解析】【分析】北京市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在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被河北省环抱,东南与天津相邻,天津港也成了离北京最近的出海港口.
故答案为:天津.
【点评】依据北京所在的位置以及附近的港口来解答此题.
28.【答案】秦岭一淮河;北方;南方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我国南北方的划分。我国有四大地理区域,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其中南北方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习惯上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以北为北方地区,以南为南方地区。故答案依次是秦岭—淮河,北方,南方。
【点评】知道我国南北方的划分。
29.【答案】横断山;喜马拉雅;昆仑山;阿尔金山;西藏;青海;四川;藏;青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青藏地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区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主要聚居的少数民族是藏族,汉族人主要在本区青海省的东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青藏地区自然人文概况的识记。
30.【答案】季风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类型。我国有四大地理区域,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青藏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北方和南方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故答案是季风气候。
【点评】知道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最大。
31.【答案】多冰川作用形成;多洼地积水成湖;4000米左右;50米左右;多为冰雪融水;多降水补给;多内陆湖;外流湖;咸水湖、淡水湖、有冰期;淡水湖、无冰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青藏地区和长江中下游水文概况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的湖泊多冰川作用形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洼地积水成湖;青藏高原的湖泊海拔在4000米左右,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在50米左右;青藏高原的湖泊湖水补给多为冰雪融水,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降水补给;青藏高原多内陆湖,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外流胡;青藏地区的湖泊有咸水湖、淡水湖,湖泊有冰期,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为淡水湖,湖泊无冰期。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青藏地区和长江中下游水文概况的识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