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目标提炼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1.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2.敬畏自然,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国策,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力目标:理解走绿色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绿色发展理念,增强生态文明观念,使他们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自主学习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2.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3.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1.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课堂探究1.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展理念。2.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智辨是非1.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我国五大新发展理念。(√)2.发展经济必然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3.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4.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5.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小试牛刀(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2021梅州期末)云南普洱茭瓜塘,大力保护湿地,鹭鸶等鸟类重新到此安家;陕西洋县茅坪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行动,金丝猴常来村里“串门”;山东长岛开展海洋修复,大叶藻、海萝重现天日……对此,下列看法错误的是(B)A.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B.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得到根本改变C.表明绿色发展深入人心D.人类有责任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补偿和修复(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2.(2021汕头期末)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距离碳达峰还有不到10年时间,“十四五”时期是关键期,全面推动落实能源碳达峰任务,需要做到(A)①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落实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发展④坚持创新发展,依赖国外先进技术促进产业优化升级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课后训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政治认同)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确保种源安全。从安全的角度来说,这些举措旨在(B) A.发展经济,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B.保障农业发展基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C.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D.大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2021河源期末)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讲话中指出,中国要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碳达峰);到2060年前,中国要采取高新技术等各种方式将自身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全部捕集或吸收掉,实现碳中和。下列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合理措施是(B)①进一步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努力采用新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②坚决杜绝使用燃油汽车,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③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同时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④禁止广大农村居民用木柴烧火做饭,一律使用电器或燃气做饭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法治观念)题3漫画中的举措(C)题3图①说明我国坚守先污染后治理原则②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③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④说明建设美丽中国仍然任重道远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4.(责任意识)2021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我们青少年(A)A.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珍爱地球上的生命B.在全球普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C.珍爱保护地球上的野生动物,禁食各种肉类D.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贩卖野生动物行为5.(健全人格)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要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下列诗句可以体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有(D)①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6.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对应的观点或事件,排序正确的是(D)①“互联网+”加出新动能②我国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人数超过13亿③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④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实施10年禁止捕捞⑤上海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吸引了70个国家和地区的176家客商入驻A.②→③→①→④→⑤B.①→④→⑤→②→③C.①→②→④→⑤→③D.①→③→④→⑤→②7.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对下表认识正确的有(A)0~14岁 占比 出生人口 性别比 (男生与女 生的比例) 大学文化 程度(每 10万人) 15岁及以 上人口的 平均受教 育年限第六次 人口普查 16.60% 118.1 8 930人 9.08年第七次 人口普查 17.95% 111.3 15 467人 9.91年①教育事业成效显著,人口素质提高②人口的性别结构得到了改善③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提供统计信息④人口老龄化加速,负担加重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8.人口普查是掌握国情国力的重要手段。分析下面的图示,选项推断正确的有(D)①我国人口持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人口老龄化严重②我国城镇人口比例上升,加剧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③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提升④我国男女性别比有所下降,男女性别结构持续改善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9.北京西站地区生活垃圾已实现源头计量收费,这意味着居民家庭生活垃圾产生得越多,需要支付的处理费就越多,“谁产生、谁付费”“多产生、多付费”。下列对“垃圾计量收费”认识正确的是(B)①能够减少垃圾的产生,有利于保护环境②有利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意识③没有体现以人为本,降低人们生活质量④“多产生、多付费”,体现公平合理的原则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0.(14分)(2021深圳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续写深圳春天故事为宣传和践行新发展理念,某校九年级学生开展了“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共筑鹏城和谐生态”的学习探究活动。【增强发展信心】第一组同学来到了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进行采访,以下是小美同学的部分采访记录:(1)采访后,小美对深圳绿色发展更有信心了。请你谈谈小美的信心可能来自哪些方面。(4分)①我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③我【理解政府行动】第二组同学查阅了深圳市在社会治理方面的有关资料:2020年,深圳市开展了“寻找鹏城环保人物”的活动。义务守河4 000小时的志愿者龚小森、向世界撒播“环保种子”的少年廖茗钰等人入选,展现了许多动人的环保故事。2021年9月1日起,《深圳市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开始施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保护修复、污染防治、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制度创新。(2)根据以上材料,请你运用“德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对以上资料中的做法进行评析。(6分)【践行少年担当】第三组同学决定开展“我为深圳绘春色”活动,以促进深圳学子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践行少年担当。(3)请根据调色盘中的三种颜色,说说你会选择的具体生活方式(要求:每种颜色举一例)。(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