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复习导学案 (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复习导学案 (无答案)

资源简介

单元总结
知识框架
知识梳理
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容详见课堂探究P53)
3.什么是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4.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1)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新时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7.青少年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内容详见课堂探究P53)
8.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内容详见课堂探究P57)
9.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1)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2)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3)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4)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10.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1.青少年应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详见课堂探究P57)
12.为什么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内容详见课堂探究P63)
1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1)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1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1)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4)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15.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内容详见课堂探究P68)
重难点贯通
重点难点 内容
1.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内容 (1)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2)内容:①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②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③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④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⑤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⑥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续表)
重点难点 内容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和本质 (1)重要性: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2)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5.我国的人口现状及特点 (1)人口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3)新的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
6.我国的资源现状及特点 (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7.我国面临怎样的环境形势?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危害有哪些? (1)形势: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2)原因:①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
(3)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4)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8.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内容详见课堂探究P68)
中考链接
1.(2021广东)凉茶是粤港澳地区人民根据当地的气候、水土特征,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原料制作,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湿等功效的日常饮料。凉茶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原因是(A)
A.凉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B.凉茶是抵御外来饮食文化影响的重要手段
C.凉茶具有巨大的商业利益和经济价值
D.凉茶文化是维系各族人民情感的精神纽带
2.(2021广东)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广东常住人口为1.26亿人,人口总量位居全国首位,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8.58%,按照国际通行判断标准,广东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比全国平均占比13.50%低4.9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广东(A)
A.人口红利尚存但优势渐弱
B.人口年龄结构已严重失调
C.经济发展的优势已经消失
D.人口数量和质量快速提升
3.(14分)(2020广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人文组同学来到敦煌,参观艺术宝库,拜访国宝守护人,研读文献资料。以下是该组撰写的两则交流汇报材料。
材料一 从公元4世纪开始,经过持续千年的营造,莫高窟成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佛教艺术石窟群。在735个石窟中,保存着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2 000多个彩塑,5万余件以多种民族语言书写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木版画、绢画、麻布画等。在壁画和彩塑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和互鉴,有希腊风格和印度风格的塑像,还有这两种风格融合的新造像。佛教的飞天与道教的飞仙,中国的神怪与印度的诸天,在此汇聚一窟,各放异彩。
材料二 让千年宝库焕发新生,离不开以樊锦诗为代表的几代莫高窟人一生的坚守。樊锦诗自北京大学毕业后,舍小家顾大家,精心保护和修复珍贵文物,潜心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艺术,推动专项法规的公布与实施,主持出版《敦煌石窟考古全集》,引入数字化技术,探索解决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两难问题……她用56年的时光守护敦煌,从青春少女到满头华发。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樊锦诗获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1)结合材料一,分析敦煌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征。(6分)
①“从公元4世纪开始,经过持续千年的营造”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②“多种民族语言书写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木版画、绢画、麻布画等”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③“在壁画和彩塑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和互鉴”体现了中华文化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樊锦诗获得国家荣誉称号的原因。(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