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中的内容:1)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 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2.教材的地位和内容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并对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有初步认识。2、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3、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微观角度推论,初步得出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通过实验、汇报等,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培养学生“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三、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2、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意义四、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3)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有强烈的求知欲。五、教法、学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实现以观生趣、以趣激疑、以疑导思、以思求知、以知增能。整个设计不仅注重了科学知识的获取,更注重了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以实验探究为主,多次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本节课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每位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融入到课堂中,体验化学的再发现过程,学习化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真正做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六、设计思路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情景设置新闻报道“水变高价汽油”,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项技术可行吗?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本节课的学习之旅。 学生积极思考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二、微观推导以电解水的微观变化为例,展示化学变化的实质。从而提问:在化学变化中,哪种微粒没变?元素呢?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改变?微观推导: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 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推导得出结论。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直观地观察到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守恒原因,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三、实验验证1、提出问题:微观推导是否适用于具体的化学反应呢?需要借助实验的手段来验证。2、实验验证:实验1: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古人云,预则立。在进行实验前,要先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思考。 实验结果和理论推导产生了“矛盾”,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样设计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通过实验1我们完善了理论推导,现在的描述是否完美了呢?对其他反应是否也适用呢?我们通过实验2进行再一次的验证。实验2: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教师巡视小组实验,适时进行点拨。 小组进行实验成果展示。 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思考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既锻炼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也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我们对实验前后所称量的物质进行更深入的剖析。提问:反应前称量的物质都有哪些?反应后称量的物质都有哪些?同学们观察,铁钉全部参加反应了吗?那我们将铁的质量一分为二: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和未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同理,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不明显,可以确定,硫酸铜溶液也未全部参加反应,同时介绍溶液中还含有水的质量。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已经得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如果我们把反应前后相同的项相消,会得到什么结论呢? 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学生通过观察,得出铁和硫酸铜均未全部参加反应。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对反应前后称量的各物质的质量进行完善。学生进行思考,总结规律。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我们通过两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否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呢?其实,这一规律早在17世纪,由多位杰出的科学家历经百年,经过无数次实验验证得出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质量守恒定律》。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学生认真倾听,学生大声齐读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加深印象。 感悟科学探索的艰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五、深化提升完成深化提升中的四道题,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找出质量守恒定律内容中的关键性词语。学生进行讲解,教师总结归纳,学生再次熟读定律内容。 学生先思考,之后小组进行讨论,找出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关键性词语。 通过交流、讨论使问题得到逐步明晰和解决。同时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核心内容进行了强调与反馈,突破教学重点。六、学以致用同学们再次思考:水变汽油是否可行? 学生思考并回答,总结归纳出质量守恒的原因。 再次回顾微观理论,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突破教学难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理论去揭示伪科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七、巩固提升为了检验同学们是否掌握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我们通过下面四道小题,进行下检测,请你认真作答,体会成功的喜悦。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 学生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并从中体会成功的乐趣。八、谈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参与,你有哪些收获 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认识上有什么提高 能力上有什么长进 学得快乐吗 把你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享。 畅所欲言 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对化学的最深感受,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九、布置作业课后练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为主,由于学生们的参与,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了探究的乐趣,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了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形成和发展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对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分析,在理论依据上支持了质量守恒定律。给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体验。这样的教学,增强了本节课的色彩,教学效果明显。同时,教具的应用,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了”化学变化中原子的三不变,形象直观,巧妙的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我们采用实验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更深地理解。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喜欢探索新问题,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景设置情景设置:新闻报道“水变汽油”,同学们认为是否可行?微观推导从微观理论出发,得出“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推论实验验证通过两个实验,逐步完善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认识,层层递进,环环紧扣,强化了学生对“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理解。归纳总结通过学生小结发言,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微观回顾、巩固提升用质量守恒定律揭示“水变汽油”的不科学性。回归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通过习题演练,巩固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及微观解释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本节课的难点,同时体会成功的乐趣。谈谈收获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核心内容进行强调与反馈深化提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