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八年地理上册大单元教学设计(湘教版)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一、本章内容分析本章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章,主要对应课程标准认识区域部分的“认识中国”,是课标内容要求“认识中国全貌”的基础部分,也是最重要必须掌握的部分。本章的内容涉及“祖国疆域”,“疆域与行政区划”、“疆域与人口”、“人口与民族”4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我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与人口国策。这些内容是让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进而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人口教育的最佳素材和出发点。旨在帮助学生认识中国辽阔的疆域、优越的地理位置,强化国家领土主权、国土安全意识,“民族”一节的内容展示人们生产生活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本章教学设计理念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本主题后,能够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从不同媒体及生活体验中获取并运用有关中国地理的信息资料,描述和说明中国基本的地理面貌,表达热爱祖国的情感。课程标准为中国地理设计的第一个学习的内容是了解我国疆域与行政区划,增强国土意识”。第一是地理位置,由此可了解我国的范围,从世界的角度宏观上了解我国疆域辽阔,第二是国土面积和邻国、濒临的海洋,由此可了解我国漫长的陆地国界线和海岸线;第三是行政区划,由此可了解我国的政区地图。以上3个方面的综合,在课堂上设计作业,学生绘制中国轮廓图贯穿本章始终,学生自己绘制,不断在上面添加地理元素。这样会增强学生的国土意识(包括陆地国土意识和海洋国土意识),这也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课堂根据学生七年级已有的地理基础知识,通过主题活动“体验少数民族风情”、多媒体教学和课堂动手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三、本章核心素养:中国疆域、省级行政区所在地的空间概念初步形成和表达热爱祖国的情感。四、学生分析1.需求分析:本章是中国地理学习的开篇,这一章的学习内容贯穿学生一生,对于他们的学习尤为主要。本章内容在全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学习中国地理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因为学生只有掌握好我国国土和居民的基础知识,并形成对我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分布的空间概念,才能为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做好铺垫。2.学情分析:本章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学习地理时间有限,祖国的四至点、疆域大小,尤其是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学生很难在课堂掌握,必须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强化。教学中老师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课堂枯燥,学生难以掌握课标的要求,对之后的学习也不容易接受。五、单元教学目标(一)内容目标1.运用地图,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与疆域特征,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增强国家版图意识与海洋权益意识。运用中国行政区划图,识别 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2.运用中国行政区划图,识别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状况和变化。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学业目标学习本主题后,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从不同媒体及生活体验中获取并运用有关中国地理的信息资料,描述和说明中国基本的地理面貌,初步形成空间概念,表达热爱祖国的情感。六、教学重点:1.中国地理位置及特点2.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七、教学难点:1.本节涉及的知识点多,并且许多知识点都要求落实到地图上,因而教材涉及地名的空间观念的建立是本节教学的难点。2.教学中还要注意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与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能力。3.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因为名称太多,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强化记忆。八、教学方法:多媒体、课堂活动、小组竞赛、学生互评以及小组合作等。九、本章活动主题:“体验少数民族风情”课题目标: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资料,从中体会我国少数民族浓郁的民族特色。课题准备:把全班分成8个小组,确定本组感兴趣的少数民族。供参考的组别有服饰组、乐器组、民族节日活动组、风俗习性组,每个组别由两个小组承担任务,每个小组完成两个感兴趣的民族,每个小组选择一位组长负责。搜集资料的渠道: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图书、报刊等媒体,随时做好记录。布置时间:第一节上课时就要跟同学们交代好提交时间在本章上完第四节《中国的民族》后进行展示。呈现结果方式: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举办一次少数民族风情展览,可以实物也可以是手抄报,或者做成PPT进行讲解展示汇报。进度检查安排:为了完成这一课题,需要在以下阶段检查进度:第一节:上完第一节《中国的疆域》第6页时组织好小组成员并选出组长和汇报讲解成员。第二节:上完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第10页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确定本组感兴趣的少数民族,开始着手收集资料。第三节:上完第三节《中国的人口》第15页时积极动员小组成员,广泛搜集有关的资料并整理资料。第四节:上完第四节《中国的民族》第19页时,把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的有关我国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资料,在班级进行展示。课题收获:学生将从中深刻地体验到我国少数民族浓郁的民族特色。小组评价结果 服饰组 乐器组 民族节日活动组 风俗习性组优秀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服饰图片或者一个民族服饰实物,并流利说出服饰的特征或者对环境起到的作用以及有关历史文化等方面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乐器图片或者一个民族乐器实物,并流利说出乐器的特征或者有关历史文化等方面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活动图片并说出活动的名称,并流利说出节日活动的特征或者有关节日文化等方面 能够流利说出三个民族的风俗习性,并用图片展示或者生动说出某民族特别打动人的习俗特点良好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服饰图片,并流利说出某一民族服饰的特征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乐器图片,并说出某一民族乐器的特征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活动图片并说出活动的名称,并流利说出其中一个民族节日活动的特征 能够流利说出三个民族的风俗习性,并用图片展示合格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服饰图片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乐器图片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活动图片并说出活动的名称 能够说出三个民族的风俗习性十、教学过程性评价细目设计评价结果 说出中国疆域范围 评价中国的地理位置 抽出10个省级行政区说出简称和行政中心优秀 能按照方位说出中国的四至点和面积大小以及濒临海域名称 能流利的较全面的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评价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的三个方面 能够流利背出9个以上(含9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行政中心良好 说错两个以内名词和一个方位(含两个) 能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评价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中的两个方面 能够流利背出7个以上(含7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行政中心合格 说错三个以内名词和两个方位(含两个) 能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评价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中的一个方面 能够流利背出5个以上(含5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行政中心十一、教学流程图教学思路:中国的疆域——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世界第一——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的一律平等——学生展示多民族特色——激发热爱祖国热情十二、教学过程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一、教学重点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民族分布特点,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教学难点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发展教学目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民族分布特点,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发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活动、讨论五、教学设计教学流程 内容 活动 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最后大集合裁剪视频 (多民族) 中国的民族(板书) 视频多民族导入,学生看到不同的服饰就知道我国是多民族大家庭新课导学 出示几张民族图片,让学生说出所表现的民族 调查本班有哪些民族? 56个民族中,55个汉族,人口最多的是汉族,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学生兴致很高 提醒学生看最有特色民族标志 考查学生的课外知识五十六个民族无论人口多少、社会经济发展高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平等的地位。 中华56个民族是一家的共同体思维我国的少数民族分布如何?看课本P17页的民族分布图,概括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 (汉族主要中部和东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学生看图 除汉族外都成为少数民族 提升学生的识图和利用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拿出前面画好的政区图,把本组整理的三个民族主要分布省区在图上划出来 学生很兴奋,很欣赏自己的“大作” 画主要的分布民族,其他省区有分布但课本图例不多的就不用画 1.增加学生兴趣2.提升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赏析度,提升自信心。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民情。1.请本班少数民族说说自己民族有哪些节日活动? 请各组汇报近段时间收集到的民族风俗习惯的资料。优秀组,小组成员每为加3分,良好组成员+2分,合格组成员+1分。 这么好的民俗能利用起来吗? (发展旅游业) 举例:小视频展示新疆昭苏2022“天马节”。万马奔腾的磅礴气势非常震撼。 有的能说出来 每个组都派出自己的代表,非常自信的介绍民族风情习俗 适当提醒(有的孩子不懂何为习俗) 教师提示:民俗的利用发展经济 培养民族自豪感,热爱自己的民族 学生的自学合作能力得到极大的发展和展示 视频播放的目的即让学生欣赏2022新疆昭苏“天马节”的震撼场面,同时启发学生思维如何利用民俗发展当地经济。(核心素养培养)附评价表:小组评价结果 服饰组 乐器组 民族节日活动组 风俗习性组优秀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服饰图片或者一个民族服饰实物,并流利说出服饰的特征或者对环境起到的作用以及有关历史文化等方面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乐器图片或者一个民族乐器实物,并流利说出乐器的特征或者有关历史文化等方面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活动图片并说出活动的名称,并流利说出节日活动的特征或者有关节日文化等方面 能够流利说出三个民族的风俗习性,并用图片展示或者生动说出某民族特别打动人的习俗特点良好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服饰图片,并流利说出某一民族服饰的特征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乐器图片,并说出某一民族乐器的特征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活动图片并说出活动的名称,并流利说出其中一个民族节日活动的特征 能够流利说出三个民族的风俗习性,并用图片展示合格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服饰图片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乐器图片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活动图片并说出活动的名称 能够说出三个民族的风俗习性六、课堂板书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五十六个民族1.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壮族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主要:东部、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独特的民族风情课后反思:本节课最精彩的部分是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风情民俗的解说上,同学们长了许多之前未闻的民族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们的胆量、合作、语言表达能力。视频2022新疆“天马节”观看助力学生思维提升,如何更好利用民俗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本章综合大作业(核心素养提升)(第1题是对本节课的知识素养提升,对本节知识所学的运用,第2题是对整章内容的一个概括运用。)某实验中学八年级“地理实践活动”小组成员,计划利用国庆长假骑自行车开展一次考察活动,他们设计了起点为内蒙古自治区,终点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旅行路线,如下图所示。他们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最有可能见到的少数民族居民有哪些 2.读“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我国有近300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我国海域中,属于内海的是渤海和 。(2)我国疆界绵长,陆上国界线长达 2.2 万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目前,从国内乘坐国际列车已可通达中国东南西北方向的五个邻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是韩国,和F越南都是我国海岸相邻的国家B.A是俄罗斯,与我国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相邻C.E是蒙古,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D.G是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同属海陆兼备的国家(3)①省和④省相比较,人口密度大的是 。(填代号和省区简称)(4)以②省和⑥省的两个城市的连线作为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该人口地理分界线是 。(5)图中每年7、8月举行那达慕大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填代号和省区名称)。(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3.活动主题:制作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地图名片(再复习中国行政区划,不断强化学生记忆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活动目标:熟悉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相对位置,了解省级行政区的某些地理特色,增进热爱祖国的情感。活动过程:(1)将空白的中国行政区划图贴在纸板上,并沿省级行政区轮廓将纸板剪开,打乱顺序。(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可共同作为一个单元。)(2)每个学生选取一个省级行政区的空白图。(有的两位同学选择同一个省级行政区,因为人多。)(3)制作省级行政区的地图名片。每个学生在自己选取的省级行政区空白图中的相应位置上,标出省级行政中心并注明其名称;选择该省级行政区的一个典型或标志性的事物或者地理事物,如革命纪念地、文化遗产地、山脉,河流等,设计该事物的图形标识,并绘制在省级行政区空白图中;在空白图的背面写上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地理事物的名称。(4)展示自己制作的省级行政区地图名片,利用名片介绍该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特色(片上至少包括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图形标识表示的典型事物及特色)。(5)交换省级行政区名片。自由选择名片交换对象,相互说出对方名片中的省级行政及其地理特色,交换名片。(6)利用手中的名片,全班合作拼成一幅完整的中国行政区划图,并分享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活动成果:完成省级行政区的地图名片、中国省级行政区拼图,熟悉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相对位置及典型(或有代表性)的地理事物。活动评价:制作的名片是否美观,对名片的介绍是否准确,拼图过程是否流畅、迅速;评选出各环节的优胜者。活动评价表优秀+3分 良好+2分 合格+1分制作的名片美观+3 制作的名片还较美观+2 制作的名片一般+1对名片介绍准确+3 对名片的介绍比较准确+2 对名片的介绍部分准确+1拼图过程是流畅、迅速+3 拼图过程是否流畅、迅速+2 拼图过程是迅速慢+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