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八年地理上册大单元教学设计(湘教版)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一、本章内容分析本章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章,主要对应课程标准认识区域部分的“认识中国”,是课标内容要求“认识中国全貌”的基础部分,也是最重要必须掌握的部分。本章的内容涉及“祖国疆域”,“疆域与行政区划”、“疆域与人口”、“人口与民族”4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我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与人口国策。这些内容是让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进而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人口教育的最佳素材和出发点。旨在帮助学生认识中国辽阔的疆域、优越的地理位置,强化国家领土主权、国土安全意识,“民族”一节的内容展示人们生产生活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本章教学设计理念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本主题后,能够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从不同媒体及生活体验中获取并运用有关中国地理的信息资料,描述和说明中国基本的地理面貌,表达热爱祖国的情感。课程标准为中国地理设计的第一个学习的内容是了解我国疆域与行政区划,增强国土意识”。第一是地理位置,由此可了解我国的范围,从世界的角度宏观上了解我国疆域辽阔,第二是国土面积和邻国、濒临的海洋,由此可了解我国漫长的陆地国界线和海岸线;第三是行政区划,由此可了解我国的政区地图。以上3个方面的综合,在课堂上设计作业,学生绘制中国轮廓图贯穿本章始终,学生自己绘制,不断在上面添加地理元素。这样会增强学生的国土意识(包括陆地国土意识和海洋国土意识),这也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课堂根据学生七年级已有的地理基础知识,通过主题活动“体验少数民族风情”、多媒体教学和课堂动手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三、本章核心素养:中国疆域、省级行政区所在地的空间概念初步形成和表达热爱祖国的情感。四、学生分析1.需求分析:本章是中国地理学习的开篇,这一章的学习内容贯穿学生一生,对于他们的学习尤为主要。本章内容在全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学习中国地理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因为学生只有掌握好我国国土和居民的基础知识,并形成对我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分布的空间概念,才能为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做好铺垫。2.学情分析:本章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学习地理时间有限,祖国的四至点、疆域大小,尤其是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学生很难在课堂掌握,必须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强化。教学中老师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课堂枯燥,学生难以掌握课标的要求,对之后的学习也不容易接受。五、单元教学目标(一)内容目标1.运用地图,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与疆域特征,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增强国家版图意识与海洋权益意识。运用中国行政区划图,识别 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2.运用中国行政区划图,识别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状况和变化。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学业目标学习本主题后,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从不同媒体及生活体验中获取并运用有关中国地理的信息资料,描述和说明中国基本的地理面貌,初步形成空间概念,表达热爱祖国的情感。六、教学重点:1.中国地理位置及特点2.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七、教学难点:1.本节涉及的知识点多,并且许多知识点都要求落实到地图上,因而教材涉及地名的空间观念的建立是本节教学的难点。2.教学中还要注意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与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能力。3.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因为名称太多,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强化记忆。八、教学方法:多媒体、课堂活动、小组竞赛、学生互评以及小组合作等。九、本章活动主题:“体验少数民族风情”课题目标: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资料,从中体会我国少数民族浓郁的民族特色。课题准备:把全班分成8个小组,确定本组感兴趣的少数民族。供参考的组别有服饰组、乐器组、民族节日活动组、风俗习性组,每个组别由两个小组承担任务,每个小组完成两个感兴趣的民族,每个小组选择一位组长负责。搜集资料的渠道: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图书、报刊等媒体,随时做好记录。布置时间:第一节上课时就要跟同学们交代好提交时间在本章上完第四节《中国的民族》后进行展示。呈现结果方式: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举办一次少数民族风情展览,可以实物也可以是手抄报,或者做成PPT进行讲解展示汇报。进度检查安排:为了完成这一课题,需要在以下阶段检查进度:第一节:上完第一节《中国的疆域》第6页时组织好小组成员并选出组长和汇报讲解成员。第二节:上完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第10页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确定本组感兴趣的少数民族,开始着手收集资料。第三节:上完第三节《中国的人口》第15页时积极动员小组成员,广泛搜集有关的资料并整理资料。第四节:上完第四节《中国的民族》第19页时,把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的有关我国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资料,在班级进行展示。课题收获:学生将从中深刻地体验到我国少数民族浓郁的民族特色。小组评价结果 服饰组 乐器组 民族节日活动组 风俗习性组优秀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服饰图片或者一个民族服饰实物,并流利说出服饰的特征或者对环境起到的作用以及有关历史文化等方面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乐器图片或者一个民族乐器实物,并流利说出乐器的特征或者有关历史文化等方面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活动图片并说出活动的名称,并流利说出节日活动的特征或者有关节日文化等方面 能够流利说出三个民族的风俗习性,并用图片展示或者生动说出某民族特别打动人的习俗特点良好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服饰图片,并流利说出某一民族服饰的特征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乐器图片,并说出某一民族乐器的特征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活动图片并说出活动的名称,并流利说出其中一个民族节日活动的特征 能够流利说出三个民族的风俗习性,并用图片展示合格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服饰图片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乐器图片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活动图片并说出活动的名称 能够说出三个民族的风俗习性十、教学过程性评价细目设计评价结果 说出中国疆域范围 评价中国的地理位置 抽出10个省级行政区说出简称和行政中心优秀 能按照方位说出中国的四至点和面积大小以及濒临海域名称 能流利的较全面的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评价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的三个方面 能够流利背出9个以上(含9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行政中心良好 说错两个以内名词和一个方位(含两个) 能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评价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中的两个方面 能够流利背出7个以上(含7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行政中心合格 说错三个以内名词和两个方位(含两个) 能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评价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中的一个方面 能够流利背出5个以上(含5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行政中心十一、教学流程图教学思路:中国的疆域——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世界第一——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的一律平等——学生展示多民族特色——激发热爱祖国热情十二、教学过程第一节:中国的疆域(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初步形成中国的疆域范围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教学难点我国地理位置的基本空间概念的形成3.教学目标:识图、中国地理位置空间概念的初步形成,激发爱国热情4.教学方法:多媒体、识图、比较、讨论和动手活动5.导学过程设计环节 内容 活动 方法指导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建军95周年宣传片《祖国领土、一寸不少》 导出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板书) 播放视频 边观看边思考对视频的感悟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转承 继续播放视频: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导出小标题:伟大的祖国(板书) 播放视频 感叹祖国的伟大,激发爱国热情新内容导学 请一学生回忆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和半球位置的划分方法。2.展示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图,请学生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 指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找出巴西、俄罗斯、蒙古、日本四个国家,比较四国与中国的地理位置得出特点。 中国海陆兼备但部分在中纬度地区、日本岛国、蒙古内陆国、巴西和俄罗斯海陆兼备但是巴西纬度低,俄罗斯纬度高。 海陆兼备(板书) 学生描述前先两人以小组互相描述,2分钟后请3位学生描述,每次描述完以后请同学们评价描述是否完整。 学生2人一组互相学习讨论 请学生说出讨论结果 指导学生位置分为,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以及半球位置 提示:1. 从临海临陆判断,其余四国的特点。 2.从五个国家的纬度位置分析国家大部分所处纬度带的优势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和分析能力,初步对疆域空间轮廓的形成。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1.意识到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转承 祖国地理位置优越,到底有多大? 辽阔的疆域(板书) 展示中国雄鸡轮廓图 思考:轮廓像什么?鸡头、脖子、尾、屁股、鸡脚大概在哪里? 发现问题的能力新内容导学 展示《中国疆域图》 2.学生互学找出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的位置,读出大概的最南、最北的纬度和最东、最西的经度,描述四端点的位置。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多)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多) ;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E附近) 3.计算南北跨纬度和东西经跨经度度数。(南北约50°,东西62°) 4.图片展示南北在冬季气温差异和东西在时区的差异。 5.说出中国陆地总面积、大陆海岸线和边界线的长度 6.自北向南依次分布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7.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8.我国最大的岛:台湾岛。 9.找出钓鱼岛、赤尾屿,自古就是中国的岛屿 10.找出我国的半岛:雷州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 学生找出疆域的四个端点,2人互学 学生描述四个端点的位置 有机会时请到过祖国南北或者东西边的同学讲讲看到的景象和感受。 学生找出数据 学生除了找出近海、半岛外,特别要找出钓鱼岛和赤尾屿的位置 组织语言:我国最......在哪里? 南北说气感受和冬季看到的景观,东西边看到的日落时间。 用铅笔够画边界线,海上边界线 特别圈出钓鱼岛、赤尾屿位置,强调是中国的领土 培养合作互助,语言表达能力 计算南北,东西差异,感受祖国之大,培养热爱之情 感受陆上和海岸边界线的漫长 钓鱼岛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增强国家版图意识与海洋权益意识课堂活动 学生拿出纸笔 2.画轮廓框架图 3.把特殊点找出来,再连线 4.根据地理图册上中国疆域图勾画轮廓 5.画出南海诸岛和九段线 6.在图上标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大致位置并在你图上点出我国的四至点。 学生画中国政区轮廓图 按照提示步骤指导学生画图 第三步大致轮廓图画好后,特别强调画出参照地理图册的图画南海诸岛并放在大图的右下角。 大图画好后,特别注意九段线的制作。 核心素养的培养:1.中国疆域空间地理初步形成。2.强调南海诸岛和九段线,培养祖国领土完整性的意识。活动评价 抽出5名学生制作的轮廓图上台有投影展示 评价细则附在表格最后 学生七嘴八舌点评并给出打分,优秀+3、良好+2、合格+1、不及格。 指导学生注意大致轮廓凸凹处的差异 南海诸岛、九段线注意不能少 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中国地理空间的形成 2.做过领土的完整性课堂总结 抽查3名同学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三位同学没有说的,班级大家补充 中国疆域范围评价表附在后面 (此处双重加分) 回忆知识点8个以上的个人操行分数+3 回忆知识点5个以上的个人操行分数+2 在同学的帮助下能回忆知识点5个以上的个人操行分数+1 巩固学生在课堂的所得 2.培养学生自我赏析的能力,增强自信心课后作业 1.优秀的画图需要保存好,没有优秀的作业利用空余时间重新绘制,如有漏掉要素的补充完整。轮廓不太好的请耐心的重新绘制一次同样填上海域和四至点 2.所有同学的图需要保存好留着第二节课题使用。 教学第二节《中国行政区划》时让学生画省级行政区附:画图课堂活动评价表1优秀+3 良好+2 合格+1轮廓比较接近图册的,南海诸岛和九段线一样不。自北向南的海域顺序和名称没有错,完整标出四至点。 轮廓大体接近图册的,南海诸岛和九段线一样不少。自北向南的海域顺序和名称错一个,标出四至点错一个点。 轮廓有点像近图册的,南海诸岛和九段线一样不少。自北向南的海域顺序和名称错2处,完整标出四至点错2处。附:课堂评价表2评价结果 说出中国疆域范围优秀 能按照方位说出中国的四至点和面积大小以及濒临海域名称良好 说错3个(含3个)以内名词和一个方位合格 说错5个(含5个)以内名词和两个方位6.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补充完整课堂活动的绘图查找有关我国四至点的地理事物,可以做成PPT,也可以文字汇报。上次上课前准备好,时间紧,同学们也要抓紧,当天晚上进行,查找资料时间不超过10分钟,整理资料5——10分钟。(全班四人一小组,选出汇报人)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重点突出,利用多媒体播放祖国伟大的视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祖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为下节课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奠定基础。让学生指图读图找出我国的四至点以及濒临的海域,在图上找出我国最大的岛屿。课程难点得到突破,地理位置空间形成通过学生动手绘制中国轮廓图并说出我国的临海和四至点,中国地理轮廓空间基本形成,并且强调南海诸岛和九段线,培养学生国土完整性的认识和爱国热情。不足之处:时间紧张,绘图时间不充裕,课堂节奏需要前紧后松。中国的疆域(第二课时)1.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2)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教学难点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3.教学目标:识图、分析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4.教学方法:多媒体、识图、比较、任务驱动、讨论5.导学过程设计环节 内容 活动 方法指导 设计意图课前活动 询问上节课课后画图完成情况 各小组派人汇报本组我国四个端点有关地理事物收集情况(5分钟) 优秀+3良好+2合格+1能流利说出每个端点有关的三点地理事物能较流利说出每个端点有关的两点地理事物能够说出每个端点有关的一点地理事物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培养合作努力 培养大胆表达能力 每个学习小组给与加分,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新导课 内容 展示中国疆域图 要求:(1)学生找出我国陆上邻国有哪些?有多少个? 学生找出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哪些?有多少个? 再次回顾我国陆上边界线的长度是多少?大陆海岸线有多长? 我国临海宽度为12海里。 通过寻找发现陆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6个,相比我国的地理位置。 我国地理位置有哪些优势?(4人一小组) 学生自己现在图册寻找 较两位同学上黑板在大屏幕的课件上寻找 活动5分钟 学生前后左右讨论(5分钟) 指导学生看地理事物按照一定的方位。1.陆上邻国按照逆时针寻找 隔海相望的国家最好按照自北向南寻找 提示:结合上节课的知识:1地理位置(温度带)2.离海远近有何优势? 邻国多有好处吗?又有什么不好吗? 海岸线长有什么好处? 我国面积广大有什么好处吗? 1.学生自己找出这些国家既可以熟悉这些国名又可以锻炼自己的认图能力 2.学生黑板寻找锻炼学生的胆量有使所学进一步巩固 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分析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发展问题的能力学生主动汇报 抽查学生汇报 (时间8分钟) 总结:1、各种资源丰富 疆界长,邻国多,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3、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4.为海上陆上对外交往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5.多优良港湾,为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上运输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内容主要包括:1.农业多样经营2.生物多样性3.降水丰富4.交通便利5.对外贸易(每说到一个方面加1分) 1.培养语言的组织能力2.提升自信心。课堂回顾 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在位置主动或者抽查回答(5位同学) 适当提醒 1.抓住学生的注意力2.巩固本所学内容课堂活动 完成上节课还没有完成的轮廓图 2.民族风情活动阶段检查,组织好小组成员并选出组长和汇报讲解成员。 3.保存好中国轮廓图 补充完整轮廓图再次形成中国疆域空间概念 民族主题活动阶段检查6.板书设计三、众多的邻国1.陆上邻国14个2.隔海相望国家6个3.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7.作业设计(1)准备好彩色笔(2)完成填图② ③ ④ ⑤ ⑥ ⑦A B C DG H J K L M N 。8.课后反思:本节课主要是采取学生为主自学、合作学习,老师适当指导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较为活跃轻松。重难点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教师导学和学习反馈得以突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