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素材——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素材——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点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的特点
特点 注意 原因或表现
客观物质性 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 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是客观的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能动性 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所在 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③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社会历史性 这是实践活动与孤立的个人活动的区别所在 ①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
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联系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
【例题1】
“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这盛世之中华”,这是一位战疫一线护士日记中记录的心愿,也是很多年轻人的共同心愿,他们用奋斗和奉献诠释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也让人们更加坚信,中国青年一定能,中国一定行!这是因为( )
①实践是按照主观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②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③实践是处在主客观交汇点上的直接现实活动
④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①错误,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不是按照主观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②③正确,他们用青春践行了对人民、对祖国的深沉之爱,用奋斗和青春诠释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表明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是处在主客观交汇点上的直接现实活动;④错误,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有效合理的能动性活动。
【例题2】
下列诗句能体现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的的是( )
①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②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
③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④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②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是指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它们都是客观的。“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舌”都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体现实践的客观物质性,②④符合题意。①:“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忽视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①与题意不符。③:“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强调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⑥与题意不符。故选D。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正确理解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例题】
科学界一直以来对生物体感受氧气浓度的信号识别系统知之甚少,三位英美科学家经历一系列科研失败,最终阐明了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感受氧气含量的基本原理,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为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开辟了新的临床治疗途径。材料表明( )
①人的认识总是经过谬误而获得真理
②不成功的实践也能推动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事物自身的复杂性制约人们的认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次真理性的认识都需要多次经历谬误才能实现,①错误,排除;材料中三位科学家经过了一系列的失败,最终阐明了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感受氧气含量的基本原理的正确认识,体现了不成功的实践也能推动人们的认识的发展,②符合题意;材料中生物体在分子水平上感受氧气含量的基本原理为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开辟了新的临床治疗途径,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③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事物自身的复杂性制约人们的认识,排除④。故选B。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
①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②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例题】
有研究表明,人体肠道菌群与社交行为障碍族病存在关联:将自闭症儿童的肠道菌群移植给小鼠,小鼠则表现自闭症的行为特征;而将正常儿童的肠道菌群移植给小鼠,小鼠则没有出现自闭症行为特征。这一发现有助于医生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也为人们通过优化饮食和生活方式,保持愉悦心情,养成良好的社交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材料表明( )
①实践和认识的循环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②认识规律要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③实践提高了人的识能力促进了认识发展
④对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有关自闭症行为特征的小鼠试验研究成果,有助于医生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也为人们通过优化饮食和生活方式,保持愉悦心情,养成良好的社交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这表明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循环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而实践提供新的认识工具提高了人的识能力,促进了认识发展,①③符合题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以认识和把握规律为基础,②错误。材料强调实践提供新的认识工具提高了人的识能力,促进了认识发展,不强调认识具有反复性,④与题意不符。故选B。
考点二 真理与认识的过程
1.真理及其特征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特征:
理解 要求
客观性 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
③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④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而真理是相对的。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表明,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任何真理都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例题1】
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告诉我们( )
①真理向前发展最终会变成谬误
②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③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④真理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真理不断丰富和发展,会越来越完善,不会因此变成谬误,真理和谬误之间有确定的界限,不容混淆,①③说法错误。故选D。
【例题2】
下面漫画《是6还是9》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对同一事物可以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③认识因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而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立场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就会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真理其有客观性,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排除②。立场对认识不具有决定作用,立场不同有可能导致认识具有差异性,但是也有可能存在相同的认识,排除④。漫画反映了站在不同的角度,立足不同的条件,可以得出不同的认识,可见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故①正确。漫画反映了人们的认识受到主客观两种因素的制约,故③正确。故选B。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理解 原因
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上升性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向前发展
方法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例题1】
认识具有反复性,是因为( )
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③客观的事物是复杂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现有一个过程
④人们不可能认识事物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②③符合题意,认识具有反复性,是因为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客观的事物是复杂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现有一个过程;④错误,人们能认识事物;故选B。
【例题2】
传播学里有个概念叫“沉默螺旋”,是指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处于少数或者容易被批判时,会选择沉默来防止被孤立。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学者提出了“反沉默螺旋”:曾经的“一己之见”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条件下,反而比以往更容易传播。从认识论角度看,上述现象说明( )
①人的认识是具体的、历史的
②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相伴而行,没有界限
③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曾经的“一己之见”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条件下,反而比以往更容易传播,说明认识是具体的、历史的,①符合题意。②:真理和谬误总是相伴而行,但两者有明确的界限,②错误。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学者提出了“反沉默螺旋”,说明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③正确。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向前发展的过程,并不是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真理性的认识并没有被推翻,④错误。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