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四单元 课题2 化学肥料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四单元 课题2 化学肥料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章节名称 化学肥料 学 时 1
课标要求 本课题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分布如下:一级主题二级主题标准要求科学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身边的化学物质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6、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化学与社会发展保护好我们的环境3、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教材中“化学肥料”这一节内容,中考要求不是很高。但这是一节能很好体现课程标准中“化学与社会发展”及“科学探究”两个主题的素材。因此有必要挖掘教材,让学生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获得能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化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以及树立环境保护、科技兴农的公民意识。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
教学重点 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农业生产、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学习简单鉴别常见化肥的方法。
学情分析 1、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已经学完初中化学中无机化合物的知识,特别是元素、化合物、物质离解、盐、复分解反应等知识,为掌握本课题奠定基础;2、在科学探究上,学生已经经过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训练,学习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对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理解,具有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能力;3、在学科渗透上,生物学上已经对植物的生长做出了系统的讲解,对化学肥料、农药知识也有所渗透;4、在生活体念上,学生来源于农村,对植物生长与肥料(或化学肥料)、农药的密切关系已经有了很多的直观感受,有着更迫切了解化肥、农药的愿望。 因此可以说,我们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与本课题相关知识、技能、情感,但缺乏对 “化学肥料、农药”以及“化学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科学、系统的认知。通过这节课题的学习,学生应该能较轻松的把两者相结合,既能正确的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操作,也能运用化学知识指导或改进生产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技能:学习简单鉴别常见化肥的方法;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探究能力。2、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进行探究活动。(2)初步运用查阅资料、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3)能与他人交流和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发展化学兴趣。(2)逐步树立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3)发展辩证分析、判断问题的科学精神。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学生收集家庭内使用到的肥料样品并查阅有关与化肥、农药相关知识。
教学策略 1、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阅读整理资料,交流探讨问题,主动积极探究,形成一些观念。教师宏观指导时间分配和评议尺度,做到把时间留给学生、把过程留给学生、把方法留给学生。2.学法:交流探讨和实验探究。学生在交流探讨(如阅读整理资料、辩论、交流等)与实验探究中,获取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同时获得相关体验。
教 学 流程图
教学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落实目标
导入新课 特殊的“票”当时为什么要实行计划吃粮 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里粮食产量增长缓慢,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快速增长,这与化学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农药化肥作用很大! 1、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说说你见到或使用到哪些肥料?2、结合生物学知识,说说为什么要使用肥料? 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发展化学兴趣。
环节一常用化肥的名称与作用 首先,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2分钟。然后,通过3个小活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进行检验:活动1:植物营养师分析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及来源活动2:整理小能手学会根据营养元素对不同化学肥料进行分类活动3:植物小医生出示不同的不健康植物的照片,请同学们快速找出它缺少的营养元素。[总结归纳]通过图片和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大家轻松记忆 自主学习:带着两个问题阅读教材常见的化学肥料分类;不同类别的化肥分别有什么样的作用。快速地对10种物质进行分类,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同学们以抢答的形式为各类植物看“病”,在欢乐的氛围中掌握不同营养元素对植物的作用。 第一部分内容较为简单,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培养学生在教材中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初步运用查阅资料、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加工信息。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常见化肥的简易鉴别 通过2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学会初步区分常用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案例分析]张伯伯发现田里蔬菜叶面发黄,经专家诊断,张伯伯的土地呈酸性板结,于是他将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同时施用,却没有效果,为什么呢?通过两个实验,总结常用氮肥、磷肥和钾肥的简易鉴别方法,同时,得出铵态氮肥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注:可以以学生收集到化学肥料样品为探究对象 实验1学生通过物理性质的区别找出了碳酸氢铵和磷矿粉,发现氯化铵和氯化钾通过物理方法很难区分,通过分析张伯伯的案例,发现有可能时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于是完成第二个实验。在实验中分工、合作,得出结论。 初步运用查阅资料、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加工信息。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先利用外观、气味和溶解性等物理性质对3类物质进行区分。在出现问题时不急于给学生答案,二是通过情境设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找到灵感
环节三辩证分析化肥农药使用的功与过 辩论: “为什么化肥(农药)是一把‘双刃剑’, 如何正确使用化肥和农药?”大数据展示: 通过一组数据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的重要性。 要求:能组织课本或课外资料为论据,结合生产生活具体事例,形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或演讲。 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的重要意义。能与他人交流和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展辩证分析、判断问题的科学精神。
归纳总结 知识与技能:强化一些常用化肥的作用及如何使用化肥、农药,如何对化肥(物质)进行简单的鉴别。过程与方法:肯定同学们对资料的运用和理解,以及评议同学们的探究和交流的得失。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增强“化学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感受,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化学、运用化学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达标检测 幸运课堂:完成以下三个题组的问题,多角度评价现代农业丰收喜悦我爱文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