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以及反应原理;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催化剂的特征以及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知道催化剂也是化学反应的条件之一,进一熟悉控制变量法在设计实验方案中的应用;4、知道分解反应的特征,会根据分解反应的特征辨别常见的分解反应。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以及反应原理;⑵实验探究了解催化剂的特征以及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⑶知道分解反应的特征,会根据分解反应的特征辨别常见的分解反应。2、教学难点实验探究了解催化剂的特征;三、教学准备实验2-5实验用品: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橡胶管、集气瓶、玻璃片、水槽、火柴、木条、火柴、高锰酸钾;探究活动实验用品:试管、药匙、木条、火柴、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回顾;⑴空气由哪些成分组成?体积分数分别是多少?⑵如何检验氧气?2、引入;前面我们学习氧气的性质时,用到了比较纯净的氧气,实验用的这些氧气是怎么来的呢?(二)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以及反应原理;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催化剂的特征以及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知道催化剂也是化学反应的条件之一;4、知道分解反应的特征,会根据分解反应的特征辨别常见的分解反应。(三)质疑探究1、探究活动一⑴引入:空气中含有氧气,能否直接从空气获取比较纯净的氧气呢?⑵学生阅读P40资料卡片,了解工业制取氧气原料和原理。⑶教师展示工业制取氧气模拟动画,总结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①方法:分离液态空气;②原理:根据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氮气先蒸发,剩下的主要是氧气。⑷讨论:①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②实验室能否用这种方法制取氧气呢?⑸总结并引出实验室制取氧气。2、探究活动二⑴教师边介绍边演示P37实验2-5,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①加热一会,导管口有大量气泡冒出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⑵引导学生分析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加热高锰酸钾能制得氧气:1、药品及反应原理:⑴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KMnO4K2MnO4 + MnO2 + O2⑶引出:实验室除了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能用什么药品制取氧气呢?⑷学生阅读P38探究的内容,了解探究的过程。⑸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中的1.实验⑴、⑵、⑶。⑹各实验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现象,并记录。⑺老师演示补充实验: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并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有氧气产生。⑻引导学生结合补充实验并按探究活动中的2.分析与讨论,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⑼引出并介绍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的物质。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⑽学生阅读催化剂的概念,进一步领会催化剂的特征: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一变”是指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又能减慢;“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⑾总结得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也能制取氧气:②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水 + 氧气H2O2 H2O + O2⑿介绍实验室还可以利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氧气: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KClO3 KCl + O23、探究活动三⑴讨论:①观察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化学反应,它们是否是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化合反应或氧化反应?为什么?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过氧化氢水 + 氧气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②这三个反应的共同是什么?⑵引导讨论总结,引出分解反应的概念,学生概括分解反应的特征,写出其通式: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①特征:一分多②通式:AB→A+B(四)归纳展示1、学生回顾本次课的目标。2、根据学习目标归纳本次课的内容:一、工业制取氧气二、实验室制取氧气1、制取药品和反应原理2、两个概念⑴催化剂⑵分解反应(五)课堂精练1、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⑴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⑵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2、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铁丝燃烧 D.加热汞和氧气3、下列反应既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水氢气+氧气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C.过氧化氢水+氧气 D.镁+氧气氧化镁4、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B.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不变D.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只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