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碳,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培养学生猜测、观察、分析、交流、合作等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前对实验现象、结果的理论预测,实验中对实验的观察、思考,实验后的分析、交流、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增强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欲望和激情。
一、引入
在“碳家族”中,二氧化碳(CO2)与一氧化碳(CO)貌似兄弟,却相去甚远,别看它们的一个分子中就只差那么一个氧原子,它们的性质可差得远了。
2、新授
(一)自学
请同学们自学教材P113-P117,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展示
1.“汽水”等 型饮料中溶解了大量的 ,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 的性质。“干冰”指的是 ,因为干冰 ,因此可作致冷剂,可用于 。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色。C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碳酸很不 ,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以当加热时, 色的石蕊溶液又变成 色。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Ca(OH)2反应生成了 的缘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当二氧化碳的含量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
产生影响。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 。
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导致 加剧。而全球变暖将导致 等。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有: 。
4.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比如:促进植物的 ,通入蔬菜大棚中作 ,在消防中用于 ,在工业上作 。
(三)活动与探究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制取二氧化碳(最好在课前完成):参考P113【实验6-3】,利用实验桌上的试剂和器材制取二氧化碳,用两个集气瓶和一个软塑料瓶收集满二氧化碳。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 放在集气瓶 ,若 ,证明已集满。这种检验方法利用了二氧化碳
的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气味
【实验6-4】观察并记录现象,分析。
现象 两根蜡烛先后熄灭,且下层的先熄灭。
分析 蜡烛熄灭证明CO2气体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得多。
[结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讨论: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对进入的人的生命构成威胁?
点燃一根蜡烛吊入菜窖或深井,观察蜡烛燃烧的情况,若蜡烛继续正常燃烧,则说明二氧化碳含量正常,对人无威胁,
若蜡烛火焰变小甚至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人不能进入。
【实验6-5】观察并记录现象,分析。
现象 软塑料瓶变瘪。
分析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当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将软塑料瓶压瘪。
[小结]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是否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 无色 气态 无气味 大于空气 能溶于水 否
【实验6-6】观察、记录现象,并作出分析。
(1) (2) (3) (4)
现象 纸花变红 纸花未变红 纸花未变红 纸花变红
[结论]CO2 + H2O = H2CO3
(四)点拨
1.在【实验6-6】中:
(1)在进行了操作“(Ⅰ)喷稀醋酸”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操作”(Ⅱ)喷水”,目的是什么
(2)在操作“(Ⅳ)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之前为什么要把未喷水的干燥纸花放入二氧化碳中
(3)操作(Ⅳ)中纸花变红是因为纸花上的石蕊遇到了什么物质?这种物质是如何产生的?
2.以下二氧化碳的用途(或作用)分别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1.灭火: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和密度大的物理性质。
2.制造舞台云雾: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3.制碳酸饮料: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4.使石灰浆抹的墙壁变硬: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
CO2+Ca(OH)2=CaCO3↓+H2O
三、小结
物理性质
性质
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
用途、对生活和
环境的影响
4、达标检测
1.空气的成分中,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 C)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下列说法不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B)
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C.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D.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3.下列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只和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D)
4.下列实验或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是 ( D)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随着压强的增加,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增多
D.充满空气的气球可以漂浮在二氧化碳气体中
5.“低碳生活”、“低碳技术”的基本理念是节能减排.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
A.焚烧大量秸杆 B.垃圾发酵制甲烷
C.用旧报纸制铅笔杆 D.使用可降解塑料
6.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二氧化碳固体又叫“干冰”,它可以用作制冷剂,也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不能供给人们呼吸,因为它有毒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通常用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
D.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7.下列现象能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的是 (C )
A.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 B.夏天食品容易变质
C.石灰浆放置在空气中变硬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8.菜农在大棚中使用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 ( B)
A.降低大棚里的温度 B.做气体肥料
C.排出大棚里的空气 D.防止火灾
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 C)
A.我是灭火英雄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我
C.全球气候变暖与我无关 D.固体的我是人工降雨的功臣
10.如图所示: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你看到的现象是 石蕊试液变红 ,过一段时间后溶液又恢复为紫色,其原因是 碳酸不稳定(或碳酸易分解)。
11.化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上述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与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 B (填序号);
(2)图A所示实验中,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最终会变红,原因是:
H2O+CO2=H2CO3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图C所示实验中,经振荡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①软塑料瓶变瘪 ②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五、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