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4.3 水的组成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4.3 水的组成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 通过人类认识水的史实和电解水实验,认识水的组成,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体会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培养敢于怀疑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能区分单质和化合物,联系纯净物、混合物的知识给物质分类,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体会分类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学会给物质分类的方法
难点:让学生体验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性,
【仪器、药品】
演示实验:①仪器:水电解器
②药品:氢氧化钠等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动画辅助
【教学设计思路】
→ → →
→ → → →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引入 课件展示自然界的水和水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解说水的美丽、生命因为有水而有灵气 观看幻灯片,说出自然界水的存在和水的重要用途,感受水的美 利用图片立刻将学生吸引到课堂的主题
过渡 在过去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水是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拉瓦锡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发现水不是一种元素。拉瓦锡的实验过程复杂,今天我们已经能够用简单的方法证明水的组成。 激发学生不断改进实验
任务1 探究水的组成
电解水实验 探究课题: 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探究方法: 通过电解水,看生成物是什么,由什么元素组成的,进而判断水的组成. 实验用具: 水电解器等 学生分组小实验:电解水 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方法,亲自做实验,加深对电解水原理的理解,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展示电解水实验装置,简单解释原理后演示 请几位同学依次上讲台读数,读出氢气和氧气的体积
演示验证实验 学生观察后判断两极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学生自己读数,增强课堂参与性,多次读数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可靠。
验证实验 电解水实验和验证实验 观察思考 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Flash展示 引导学生书写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判断反应类型,并且书写氢气和氧气的化学符号,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证明水的组成 学生结合上面的实验,书写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总结出水不是一种元素,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动画演示,弥补演示实验后排学生看不见的遗憾,加深对实验的认识
归纳总结 水的化学符号为什么是H2O呢?等到学习完分子和原子后大家就明白了。 解决学生的疑惑,并且为学习微观埋下伏笔 培养归纳总结能力,感受科学研究的方法
任务2 认识单质和化合物
引导 小游戏:你能找出下面两组物质,组成它们的元素种类有什么不同吗?你还能各举出类似的物质吗?引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区别单质、化合物的不同点共同点并举例 比较法学习概念,更易理解掌握
归纳 我们已经学习了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你能给物质分类吗? 学生上黑板用图表表示物质的简单分类,其他同学在下面完成 分类整理知识,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达到目的就可以
故事结课 讲故事:三位科学家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 聆听科学家研究水的组成的过程 化学史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敢于怀疑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拓展延伸 课本实验利用电解水证明了水的组成,你能联系刚才的故事,用别的实验证明水的组成吗? 思考 加深对水的组成探究方法的理解,寻求解决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法
一课回眸收获与疑问 学习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问呢? 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可能的疑问
巩固练习 3题 学生课堂完成
【板书提纲】: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1、 电解水实验 二、单质和化合物
水 氢气+氧气
(H2O) (H2) (O2)
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课后反思】:
拓展延伸:从宏观走向微观,为分子原子做铺垫
形成结论: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探究:根据电解水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呈现学习情景:有关水的图片和人类认识水的史实
引入:单质和化合物
分析讨论:区别概念,归纳物质分类
化学史教育:水的发现过程
收获与疑问
一课回眸:
收获与疑问
通 电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