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3《常用的构思方法》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常用的构思方法》。下面我将从如下八个方面来阐述本节说课。一、 说教材《常用的构思方法》一课是选自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 1 第四章《方案的构思及方法》第三节课时的内容。“常用的构思方法”一课主要介绍在构思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选择适合的方法构思,进行方案设计。教材中以“台灯的方案设计”为情境,引发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形态分析法、联想法、设问法和仿生法。此部分内容为后面第五章《设计图样的绘制》奠定基础,重点启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学生将来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二、说学生(一)、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对生活有一定丰富的记忆力和观察基础,并且在学习上也养成了勤于思考,积极想象的习惯,这为本节学习打下了很好的铺垫。(二)、学生已学过本章的前两节内容,在学习第三节常用的构思方法时,充分调动学生前面的知识和经验,运用讨论交流等方法,深入学习本节内容。三、说教学目标(一)、通过案例分析等活动理解形态分析法,联想法,设问法,仿生法等常用构思方法及其重要作用。(二)、选择并尝试应用合适的构思方法,完成台灯的方案构思。(三)、本节承载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素养 2 工程思维”,应达到 “水平 1 初步进行设计方案的多因素分析”。“素养 3 创新设计”,应达到“水平 2 能根据设计对象和现有条件制定解决技术问题的一个或多个单一方案”;“水平 3 面对复杂的技术情境,多角度分析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所涉及产品有关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处理,能制定符合一般原则和规范的多个构思方案”。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的重点:通过案例分析等活动理解形态分析法,联想法,设问法, 仿生法等常用构思方法及其重要作用。教学的难点:选择并尝试应用合适的构思方法,完成台灯的方案构思。五、说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展示法、讲授法、设问讨论法、实物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六、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通过上节课对《方案的构思过程》的学习,我们整理了几张学生的台灯方案草图,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欣赏结束后,导入一段视频,观看富有创意的台灯是如何设计的。(二)问题引导:创意的灯具有哪些要素组成?(重点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素养 2 工程思维”,应达到“水平 1 初步进行设计方案的多因素分析”。)(三)任务一:体验形态法分析法和联想法1、形态分析法形态分析法是一种产生多方案,行之有效的构思方法。它是指从整体的思想出发来看待事物,把事物看成是几个功能部分的集 合,然后把整体拆分成几个功能部分,分别找出能够实现每一个部分功能的所有方法,最后再将这些方法进行重新组合,根据分析评价结果最终形成多种设计方案。2、结合不同渠道收集六组台灯案例,逐一分析它们的构成要素。3、结合台灯部件,阐述光源、电源、开关、结构分别有哪些不同的原材料选择,并进行行之有效的组合设计,计算出有多少种不同的形态组合,再筛选出适合自己学习的台灯形态方案。(重点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素养 3 创新设计”,应达到“水平 3 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所涉及产品有关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处理,能制定符合一般原则和规范的多个构思方案”。)4、联想法联想法就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思维过程。具体是指借助想象,把形似的、相连的、相对的、相关的或某一点上有相通之处的事物加以联接。5、案例分析——用联想法设计的产品和灯具座椅 可折叠的床洒水壶 花洒榨汁器水果香蕉 香蕉牛奶饮料灯具/星空投影灯:浩瀚的星空 星星眨着眼睛发出光亮 星空投影灯散发出美轮美奂的意境。(列举实物演示不同设计的台灯案例。)6、介绍对比联想案例 1:台灯的灯绳案例 2:吸尘器(四)任务二:尝试应用设问法和仿生法1、拓展阅读——5W2H 法2、设问法设问法是通过多角度提出问题,从问题中寻找思路,进而做出选择并深入开发创造性设想的一种构思方法。(重点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素养 3 创新设计”应达到“水平3 面对不同的技术情境,多角度分析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3、仿生法仿生法是模拟自然生物形态进行设计的方法。类型包括:功能仿生设计、形态仿生设计、结构仿生设计和肌理和质感仿生设计。(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四种常用的构思方法,并结合台灯案例加以思考,讨论交流。七、说课后作业1、收集台灯仿生设计的案例,分析其仿生类型,比较其设计的优劣。2、选用恰当的构思方法,重新构思台灯设计方案,形成一款更符合绿色理念、性价比更高的台灯设计方案,画出台灯草图。(作业设计目的: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巩固并加以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新知,从而体现出本节课承载的学科核心素养:工程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八、说板书设计第三节:常用的构思方法一、形态分析法二、联想法三、设问法四、仿生法这样的板书设计醒目明了,便于学生把握本节课重点。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的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