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教材】 人教版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 【课时安排】第2课时【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涉及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发生的条件。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化学反应,还要会判断化学反应能否发生,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何书写。初中阶段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也在本节课中学习完毕。所以本节内容是整个初中化学课程中,化学反应内容的一个升华与深化。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盐》课题中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食盐的用途和常见的酸碱盐的溶解性问题。这对本节内容中的常见盐的用途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之前学习的CO2的制取反应和灭火器的原理中牵涉到的反应,正是本节课所学的盐与酸的反应。而盐与碱的反应,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的内容则是学生以前接触较少的,或是虽然接触到但是却没有形成相关观念的新内容。所以本节课应将此项内容定位为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用途。2、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3、了解复分解反应,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过程与方法:1、 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培养学生纳整理知识的能力。2、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离子的检验方法。利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去验证物之间的相互反应。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怀,进而体会到“化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2、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思想。【教学重点】1、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2、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教学难点、关键】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实验探究法。【教学手段】演示实验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流程设计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学习几种常见盐的用途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为探究实验作铺垫。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具系统性六、练习,体验收获三、实验探究碳酸盐的化学性质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其中一个重点内容,进一步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 七 板书设计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联系中巩固知识,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让基础较差的同学找到信心,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让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感觉化学就在身边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反应的基本类型,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一、新课引入二、回忆知识四、学习复分解反应五、小结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前准备 ⑴制作好多媒体课件⑵准备好学生实验用品 ⑴据学案内容进行预习⑵查资料 合理安排时间,使教学顺利进行新课引入 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盐的用途 【课件投影】抢答:请按照课件要求填写各种物质的物理性质、用途等。教师及时评价、补充 抢答 几种物质是生活中常见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回忆知识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提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什么?请同学上黑板写。 思考、讨论写化学方程式 温故而知新,为探究实验作铺垫。实验探究 学习生活中常见几种重要盐的性质(与酸:盐酸、可溶性的碱的反应),并归纳出碳酸根、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板书】CaCO3 + 2HCl === H2CO3 + CaCl2CO2↑+H2O 对比,记忆 为讲复分解反应作准备【提问】 Na2CO3 、NaHCO3 跟CaCO3一样都有CO32-,那么Na2CO3 和NaHCO3 是否也能跟盐酸反应呢?如果能够反应,它们的产物分别是什么呢? 思考-讨论-交流 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板书】Na2CO3 +2HCl == H2CO3 +2NaClCO2↑ + H2ONaHCO3 + HCl===H2CO3 + NaClCO2↑+ H2O 推测反应产物,写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过渡】 Na2CO3 和NaHCO3 是不是真的能够跟盐酸反应呢?下面同学们用实验来探究。 思考分析,设计实验,动手实验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实验探究一】向盛有0.5g碳酸钠(碳酸氢钠)的试管里加入2mL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探究】你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概括】请一位同学描述实验现象并分析。从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刚才的推测是正确的。碳酸钠+盐酸碳酸氢钠+盐酸现象反应剧烈,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溶解分析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CO2气体【提问】 Na2CO3 和NaHCO3 确实能跟盐酸反应,它们能够跟酸反应,那么它们是否能跟碱反应呢?【分析】如果我们要用实验来验证的话,要如何才能确定物质间发生反应呢?【学生回答】要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才能证明,要么有气体生成,要么有沉淀生成或颜色变化。【分析】Na2CO3、NaHCO3中有CO32- , 如果要跟一种碱反应生成沉淀的话,这种碱要有什么离子才能跟CO32-生成沉淀呢?【学生回答】我们熟悉的有Ca(OH)2,其中有Ca2+可以与CO32-生成沉淀。所以我们可以选用澄清石灰水来验证。【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探究二】向盛有少量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提问】你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碳酸钠+氢氧化钙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分析Na2CO3+Ca(OH)2==2NaOH + CaCO3【板书】Na2CO3 + Ca(OH)2== 2NaOH + CaCO3 实验探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概括思考思考-讨论-交流思考-讨论-交流思考-交流,概括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探究,验证了学生的推测是正确的,获取成就感,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过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为实验总复习作铺垫。在学习了酸、碱、盐溶解性表的基础上分析哪种碳酸盐为沉淀。培养学生观察和概括能力推测得到验证,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成就感复分解反应 学习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过渡】请你做侦探看看以上四个化学方程式,它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化合、分解和置换反应有何不同?你发现什么规律?说出你的见解。【结论】它们都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板书】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定是两种化合物。(1) BaCl2+H2SO4==BaSO4 ↓+2HCl(2)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3) 2KOH+ CuSO4 == K2SO4 + Cu(OH) ↓(4) K2CO3+Ba(NO3)2==BaCO3↓ + 2KNO3相互交换成分即是反应物的阳离子相互调换位置。【引导】大家来看看反应物的种类有什么特点?【解释】反应物都是酸、碱、盐,所以只有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提问】大家来判断一下下列反应是否为复分解反应?(1)K2CO3 + H2SO4 ==2K2SO4 + H2O + CO2↑(2)2NaOH + CO2 == Na2CO3 + H2O(3)Ba(OH)2 + H2SO4 == BaSO4 ↓ + H2O(4)KOH + NaCl == KCl + NaOH(5)AgNO3 + NaCl == AgCl ↓ + NaNO3【提问】(4)也是反应物的阳离子相互调换位置,为什么不是复分解反应呢?请大家观察其他几个反应,看看他们产物有什么特点?【回答】产物有水或有气体或有沉淀生成【板书】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讲述】酸碱盐之间是否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要先假设他们能发生反应,写出产物,看产物中是否有水或有气体或有沉淀,如果有就能够发生反应,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练习】请大家课后完成P72的“活动与探究”。 讨论、对比、总结理解记忆观察-思考-分析判断,误以为(4)也是复分解反应总结听讲-思考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让学生“掉进陷阱”,设悬念,激发求知欲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产物的特点,总结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使学生对复分解反应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印象深刻让学生对复分解反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小结 归纳本节课的知识 1.碳酸盐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跟酸反应2.碳酸盐的化学性质跟碱反应3.复分解反应的概念4.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产物中有水或有气体,或有沉淀。体验收获选择题 练习 【火眼金睛】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纯碱属于碱类,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B、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还可治疗胃酸过多C、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不同,但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D、胃液中含有的适量醋酸,帮助消化,增进食欲2、下列物质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石灰水反应的是( B ) A、食盐 B、碳酸钠 C、熟石灰 D、碳酸钙3、下列四种类型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不能存在单质的是( D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思考、分析 让学生在联系中巩固知识,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让基础较差的同学找到信心填空题 【画龙点睛】1、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A、NaOH + KCl× B、NH4Cl +MgSO4×C、H2SO4 +ZnCO3√ D、KNO3+ Ba(OH)2×(2)面粉中加入小苏打(NaHCO3)蒸烧出来的食物特别疏松可口,该反应生成纯碱、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略,反应类型为 分解反应 填空题,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让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得到提高讨论题 【合作与交流】现有Na2CO3、NaHCO3和足量的盐酸提供,你会选用哪种试剂制CO2 Na2CO3 或 NaHCO3 市场信息:碳酸钠:工业级:4.5元/500g 碳酸氢钠:工业级:4.5元/500g答:选择NaHCO3,因为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NaHCO3产生的CO2多。 讨论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运用题 【联系实际】(家庭小实验) 厨房里的两只调料瓶中都放有白色固体,知道它们分别是精盐(NaCl)、纯碱(Na2CO3)中的某一种。请你利用家中现有的条件将它们区分开来。简要叙述实验步骤、现象、结论。答:各取少量两种物质于小杯中,往其中加入少量的食醋,如果有气体生成的则此物质是Na2CO3,没有气体生成的物质是NaCl。 联系生活,用化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板书设计】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一、碳酸盐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二、碳酸盐的化学性质1、跟酸反应CaCO3 + 2HCl === H2CO3 + CaCl2CO2↑+H2ONa2CO3 +2HCl == H2CO3 +2NaClCO2↑+ H2ONaHCO3 + HCl===H2CO3 + NaClCO2↑+ H2O2、跟碱反应Na2CO3 + Ca(OH)2== 2NaOH + CaCO3三、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四、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产物中有水或有气体,或有沉淀。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设计思路为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演示实验,完成对碳酸根离子鉴定和复分解反应及条件的学习。 课前准备学案,让学生围绕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并为学生较快、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做好准备。课堂上通过比赛来引入几种常见的盐类物质并同时学习了它们的性质及用途。让学生同时通过课件展示和学生实验、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引入复分解反应及条件的学习。在上课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验的能力,较好的完成课堂教学内容。不足之处: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过多,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探究内容未能有效组织学生汇报总结,而是由教师本人代替,讲述内容教多;复分解反应条件教学时,未能设计有效的教学语言来引导学生着重观察生成物特点,导致学生在总结时过多观察生成物中均含有盐类物质,而忽略了对沉淀、气体和水的重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